稳定与新理念与和平不会掩盖亮点--2007年高考试题的焦点_数学论文

稳定兼带新意 平和不掩亮点——2007年高考题聚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考题论文,新意论文,平和论文,亮点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各地高考数学科试题的命制能够贯彻《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立意,试卷结构稳定,知识覆盖面广,稳定兼带新意,平和不掩亮点。尤其是课改试验区的3套试题,在继承中有所创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试卷贴近高中数学数学,不同难度题目比例协调,试卷整体难度控制合理。现对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作一总体分析,梳理高考试题的基本特点,追寻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期望对中学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试题总体概览

2007年,全国高考自主命题省份增至17个。教育部考试中心及自主命题省市一共命制高考数学试卷19套(文、理共37份,700余道试题)(见表1和表2)。

表1 2007年高考数学试卷命制总表卷型

使用地

文、理设置全国卷Ⅰ

河北、河南、山西、广西

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甘全国卷Ⅱ

肃、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北京卷

北京市上海卷

上海市天津卷

天津市重庆卷

重庆市湖南卷

湖南省湖北卷

湖北省江西卷

江西省

文、理分卷辽宁卷

辽宁省福建卷

福建省山东卷

山东省浙江卷

浙江省四川卷

四川省安徽卷

安徽省陕西卷

陕西省广东卷

广东省宁夏与海南卷

宁夏、海南省江苏卷

江苏省

文、理合卷

表2 2007年高考数学各试卷题型、题量比较表

统计表明,19套试卷满分皆为150分,其中13套试卷设置了22道题,5套试卷设置了21道题,1套试卷(北京卷)设置了20道题。试卷题型没有变化,除了上海卷继续保持“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的结构模式以外,其他试卷仍然采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结构模式。浙江卷和江苏卷解答题为5道,其余各卷解答题为6道。另外,各卷选择题、填空题的数量差异是比较大的,但是两种题型总的数量差异不大。广东卷、重庆卷文理试卷结构稍有差异。

通过表3可以看出,解答题仍然主要集中在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不等式、数列、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上。其中,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主要集中在第一题,概率与统计主要集中在第二题,立体几何主要集中在第三题(在第二题出现的次数也比较多),以上三类试题往往不作为压轴题;数列主要集中在第五题和第六题(数列有时也作为解答题的起点题),函数与导数主要集中在第四题、第五题和第六题,解析几何主要集中在第四题、第五题和第六题,上述三类问题作为压轴题次数几乎均等。总的说来,试题所在的位置是与问题难度有关联的,也与相关知识的重要程度有关系,在教学时对不同知识应准确定位,既不要过分拔高教学要求,也不能过于降低教学要求。

表3 2007年高考数学各卷解答题比较表

二、试题特点分析

1.基础主干:不变的旋律

2007年高考数学试卷都能全面考查基础知识,试卷的起点题以及每种题型的起点题都属基础知识。各套试卷中的基础试题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体现了“考查基础知识”的命题指导思想,既能保持数学高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能引导中学数学教学良性发展。各套试卷虽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但对《考试大纲》所确定的内容,每章都有试题涉及,内容较少的知识、相对次要的知识,如图象变换、复数、轨迹方程,也通过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还有一些基础知识,则是设置在解答题的第(Ⅰ)间予以考查。

在全面、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也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了试题的主体。主干内容多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精心设计,重点集中在函数、导数、三角、向量、概率、统计、数列、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等内容上。

2.综合联系:发展的态势。

数学知识之间本就具有紧密联系,既包括各部分知识内部的相互联系,也包括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试卷的结构框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已成为命题方向,试题综合程度不断加大已是必然态势。这主要体现为三个层面,其一是中学传统的主体内容的渗透与联系,如函数与不等式的结合,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数列、函数、不等式三者的结合;其二是传统内容与新增内容(包括新课程的有关知识)的关联与融合,如向量与三角、向量与函数、向量与数列、向量与立体几何、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结合,导数与函数的结合,导数、函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导数、函数与数学归纳法的结合;其三是概率统计、线性规划改变了传统应用题的命题思路,三视图丰富了立体几何题的命题格局。在交汇点设计的试题,注重内容的联系性和知识的综合性,既能增加知识的考查点,又能从学科整体的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能对基础知识考查达到必要深度。

3.探究应用:前进的路向

提及探究,会有人想到新课程的数学探究,谈到应用,会有人想起新课程的数学建模,探究性、应用性应该是新课程卷的基本特征了。事实确实如此,新课程卷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实践,具体表现为:一是设置可选择性的试题;二是设置新增内容的有关试题。如算法、框图、三视图、数据处理、简单逻辑用语等;三是设置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四是设置应用性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不仅如此,除了新课程卷,还有很多试卷也设置了开放题、应用题。不谋而合的命题思路。其实源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也预示着探究性、应用性必将成为高考试题的基本特征,也是试题的发展路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探究教学和数学建模教学,并将其与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与有关的方法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有效促成知识、方法、能力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4.新意亮点:不懈的追求

新意不断、亮点频现可以说是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又一特征。江西卷理8(理8指理科卷第8题。以下同),以考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湖南卷理15,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作为素材,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推理能力;北京卷理15,以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作为载体,考查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定义、二倍角公式、识图能力、对称思想;上海卷理21,定义新的“果圆”概念,考查椭圆基础知识、两点间的距离、二次函数的最值求法,还能考查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安徽卷理20,以医学生物学的试验作为试题题材考查概率的有关知识,背景新颖,视角独特,读后令人难以忘却。新意题、亮点题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试题科学、试卷平稳是高考命题的首要目标,展露新意、闪现亮点是高考命题的第二追求,由此可以预测:新意题、亮点题必将还会在高考中出现。一般说来,新意题、亮点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多属新信息迁移题,在教学中既要适当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也要加强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第二,常规考点经过适当包装,要求学生不为表象所惑,善于抓住问题本质;第三,常规考点的组合联袂,在解答时只需抓住基本知识,加以合适组合,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第四,属于能力立意的,知识虽是新的,能力却不超纲,在教学中除了强调知识的获取,也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标签:;  ;  ;  

稳定与新理念与和平不会掩盖亮点--2007年高考试题的焦点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