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权利创新与保护机制的思考_企业工会论文

关于权利创新与保护机制的思考_企业工会论文

关于创新维权机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履行好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进一步建立健 全表达和维护的机制与手段,敢于维权,善于维权,是摆在各级工会面前必须正视并着 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工会维权工作要创新,首先观念要更新。因此,在维权的实践 中,要充分认识、并把握好工会维权中的几个特性。

一、关于工会维权的特性

(一)工会维权的依法性。依法维权的法律依据是《劳动法》、《工会法》和各地方人 大制定出台的《实施<工会法>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对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了 明确的规定,给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在实际 工作中,我们不能泛泛地就维权谈维权,对职工群众的要求,合法的尽力维护,部分合 法的部分维护,既不合法又不合情的或者合情不合法的则耐心解释,积极疏导。同时, 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一部分职工的利益,这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工会能做的是在 具体的过程中依法维权,而不是否定甚至阻碍改革本身。强调依法维权是工会履行维权 职责的立足之本。

(二)工会维权的统一性。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 工的具体利益。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与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是有 内在联系的:工会干部讲维权要有换位思维或称逆向思维。维权不是在真空中,维权的 过程实质上是在与形形色色的人及其涉及到的各个部门,用人单位交流、协调、说理、 甚至激烈交锋中进行的。工会要融入党和国家的大局中去,融入到社会中去,融入到职 工群众中去,就要使社会各界都理解工会、接受工会,信任工会,进而支持工会,才能 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即讲维护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就不敢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的 倾向,或者讲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就忽视维护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的倾向。

(三)工会维权的针对性。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内容主要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 利、经济权利和精神文化权利等等。联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实际,近几年职工投 诉的热点问题,主要是涉及到职工的经济利益和劳动安全问题。像劳动安全中反映出来 的职业病问题和工伤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补偿来实行的。因此, 工会维权要针对不同企业的职工、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切实地履行起维护职责。 但从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维护好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仍是维权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 ,同时,随着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逐步转变,工会维权则应更多地关注国有 改制企业、非公企业中侵害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事件,这是工会维权的重点 领域。

(四)工会维权的时限性。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一项长期性的职责,这里所指的 时限性是指维权中要把握的最适合的时机。维权的途径和手段主要体现在《工会法》规 定的工会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它可以分为宏观维护和微观维护。在宏观维护方面,要解 决适时性问题。工会通过参与国家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 法律和政策条文中体现工会的主张,使职工的权益上升为合法权益,为维权提供法律依 据。但在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中,工会提出主张的适时性十分重要,议案、提案、建议 提早了,由于时机不成熟,不易被立法或决策部门所理解和采纳;提晚了,问题成堆, 则易造成维权不到位,造成不少后遗症。在微观维护方面,要解决即时性或及时性问题 。工会针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个案进行协调处理,涉及的是与广大职工最直接、最切身的 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劳动保护、教育文化等具体权益。工会参与劳动争议的处理,参 与劳动争议的仲裁,也包括企业工会参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 体合同,对企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具有“短平快 ”的特点,因此,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主动化解劳企矛盾,尤其是防止集体上访,保持 社会稳定是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五)工会维权的合作性。工会有建议权、调查权、参与权、监督权、知情权、协商权 等权利,而缺少执法权,这是许多工会干部经常挂在嘴边来说明维权难的一句话。但仔 细想一想,如果工会有执法权,那还是工会吗?正因为维权艰辛,就更应该讲究维权的 策略和掌握维权的艺术,要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力量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摒弃 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在劳动关系中,一定程度的冲突和对抗是难以避免的,工会 应树立合作的维护观,维护的基点是防止发生大规模或整体性的冲突与对抗上,维护不 是你死我活,不是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维护是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在平衡中寻求合 作与协调,在合作与协调中寻求“双赢”,使冲突和对抗始终处在社会可以承受的框架 内。发达国家的劳资关系能够在利益的矛盾和对立中保持长期的和谐稳定,应归功于诸 如集体谈判、三方协调机制等制度化的合作,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方法。

二、创新工会维权机制的思考

从工会维权的特性出发,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积极推进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主协调机制,通过创新工会 维权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

(一)审时度势,切实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工会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正确理解并把握发展与工会服务大 局、依法维权的关系,在全力支持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更 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工会的维权领域。社会在前进,工会工作的对象、范围也发 生了很大变化,工会要履行好维权职责,就必须与时俱进地拓展维权领域。如各地工会 都成立了职工维权服务中心,并在实践中逐步实现了维权方式方法的转变:即从单纯地 解决个案问题向解决全局性问题转变;从职工来访后的事后被动处理向事前主动预防、 未雨绸缪的工作方式转变;从过去依靠工会一家的维权服务向发动全社会都来关注职工 利益、形成社会合力的方向转变,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维权网络。

(三)固本强基,把好职工维权的第一道关口。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 重心下移,县乡乃至村一级区域正成为劳动争议案件频发的区域,而且这些矛盾和冲突 ,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按照全总提出的“组织起来,切 实维权”的要求,加强镇乡(街道)工会和企业工会的建设,发挥镇乡(街道)工会参与的 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企业工会的作用,对缓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工 会活力来说已迫在眉睫。

(四)规范制度,努力完善工会的维权机制。制度的缺失,会导致维权职能的弱化,导 致维护对象的不满意,甚至会导致维护对象对工会维权诚心的怀疑。因此,工会的维权 能力与加强维权机制的建设密切相关,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制度建设,提高工会机关领导 和干部依法治会的能力,如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劳动法律保障监督制度等等,以保证工会在履行维护职责时 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五)优化结构,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把工会干部培养成维权专家。制度只是解 决了维权的前置条件,再好的制度也需要有人去理解,有人去执行,有人去落实,这就 对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工会的领导干部和机 关就要做到两个优化:一是优化工会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 选送优秀工会干部去院校深造,使这些干部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相关的政策规定 ,为职工提供咨询,调处劳动争议直至法律援助;二是优化工会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 结构。要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员吸收到工会中来,并培养成工会中的社会活动家,使工 会干部的整体维权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  ;  ;  

关于权利创新与保护机制的思考_企业工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