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集团企业经济的走向和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走向论文,集团论文,经济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集团企业经济在台湾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台湾中华征信所统计,台湾179家集团企业总营收净额占“国民”生产毛额(GNP)59.02%,其所占比例之高,意味着台湾经济正逐渐过渡到由集团企业唱主角的阶段。而台湾集团企业的兴衰,也愈来愈对台湾经济产生直接的巨大影响。研究世纪之交台湾集团企业经济的走向和特点,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台湾经济。
台湾集团企业领导人的特点
(一)从年龄上看,集团领导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据《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统计,台湾集团企业领导人1972年与2000年相比简明表如下:
由上表可看出,台湾各大集团企业的领导人近30年来不仅没有年轻化,似还稍比过去年龄更大些。41岁~65岁之间共395人,占总数77%,其中46岁至50岁、51岁至55岁之间者最多,分别有105人之多。可见台湾集团企业正处于交棒过渡时期,许多20多年前的中年企业家仍掌握经营决策权,一些应该传承交班的任务并没有及时完成。
(二)从学历上看,集团领导学历大幅度提高。据《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统计,台湾集团企业领导人学历1972年与2000年相比简明表如下:
由上表可看出,大学以上的集团企业领导增长较快。其原因有三:1.第一代企业家普遍重视后代子孙学历的提高,纷纷送后代赴海外留学,有的将子女全部送到海外深造;2.非家族型的集团企业增多,需要聘请高学历人才任领导;3.台湾高等教育的普及。但学历高低不能与经营成功与否划等号,许多企业家虽然学历不高,但由于管理经验丰富,并不断学习新知识,并非仅受过高等教育者可比肩。
(三)传统集团企业领导大多为子承父业、弟承兄业的家族性模式,新兴集团企业领导大都为依靠高科技新崛起的集团高薪聘请。前者领导人相对稳健、保守,视线多在本岛市场,后者领导人相对冒险、开拓,视线多在国际市场。由于二者领导风格、特点不同,因此在经营企业时(如企业转型、投资方向、产品升级等)策略有一定差距。
台湾集团企业运作趋势
(一)经营多角化。经营多角化,是台湾各集团企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各个企业不同,其多角化的动机和原因也不大一样,但大体如:降低经营风险(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掌握原料价格、数量及品质;便于财务调度,提升经济规模以降低成本、交换资源取得技术以提高营运综效,便于更好占有市场,扩大共同生存空间。因此,各集团采取各种举措推动多角化经营方式,如在内部设新部门,与其他公司联合投资、独资设立新公司等。具体如:力山集团原以机械为本业,1995年也进军电子产业。中鼎工程集团不断寻找可能投资个案,由工程涉及石化原料、化工机具买卖等。中钢集团从钢铁生产和销售,拓展为金融规划、产业投资、电讯与电子、化学、材料科技、贸易、运输、特殊工程等。台聚在固守化学塑胶制品同时,进军金融、营造、运输、电子、贸易等领域,增加了集团的灵活性。台凤集团从事传统凤梨生产到多元化产品,现在又进军休闲观光、营建、土地开发、贸易、艺术与教育、金融、汽车等领域,皆有成就。台湾纸业集团原先从事纸业,后尝试多角化经营,投资领域涵盖建设、金融、科技、休闲娱乐、创技等各种领域。正隆集团由造纸起家,为实现多角化经营,跨入机械、塑料制品、运输、土地开发、电脑仪器、物流、营建等领域。永信药品集团继续经营药品,又涉足化妆品、保健食品、清洁用品等领域。东帝士集团原来从事制造业,如今跨足石化、化纤、成衣、不锈钢、水泥、汽车、物流、旅游、百货、零售、电信等行业。裕隆集团较早开始注重培育多角化型态,集团横跨汽车、纺织、建筑及高科技4大行业。嘉益工业原经营钢铁业,在多角化经营理念下,集团涉及休闲旅游、预拌混凝土、土地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其中旅馆业收入最丰。
(二)营运全球化。如:力山集团以机械本业到海外设分公司、工厂,如美、德、英、法、日本等,其产品75~80%外销至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东南亚及中南美洲等全球各地。大同集团与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德国等有关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大城长城集团与日本、新加坡、美国、东南亚、澳洲等企业关系密切,大量进口所需原材料。大东集团与日本、泰国、韩国、南非、匈牙利、菲律宾等地企业关系密切,并在印尼办有公司。中鼎工程集团积极与国际知名公司联盟,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拓展业务领域,主要工作人员均需赴海外,利用当地资源扩拓海外市场。友立资讯集团自成立之时就定为国际性公司,在日本、美国、德国都有分公司,其影像处理、视讯编辑、立体文学图形设计、纲页图形处理四大产品,共登美国畅销电脑杂志,被评选为1998年度100大最佳电脑产品。国丰集团除在印尼设厂外,注重海外行销系统的建立,并陆续在美、德、英、法、荷设立子公司。统一集团极力追求国际化,在海外转投资相关企业达80余家。
(三)企业大型化。为进一步发挥整体效益,各集团企业通过整合、收购,日益大型化。有的集团企业还拥有银行,显示出其雄厚资本的优势。2000年拥有分子企业在10家以上的集团有81个,占总数45.25%,并逐年增加。
(四)生产多样化。如:南宝树脂集团原先生产接著剂、树脂,经多年努力,生产出合成树脂、填缝胶、化学防水涂料、水泥漆、粉体涂料及施夸等。统一集团为台湾著名食品公司,其产品日趋多元化,有沙拉油、罐头、乳制品、果汁、速食面等数百种产品。富邦集团以金融业为主,但发展更加多元化,如有银行体系、保险体系、证券体系、营建体系、投资体系,成为互相支援的网络。
(五)产品品牌化。台湾有生命力的大集团都注意品牌的创立和形象的维护,积极争取产品得到社会上的承认和国际权威组织的认证。如大同集团所生产的家电、电子资讯产品共有40多种获世界品质标志ISO-9001及9002认证,为全岛同业中最多者。川飞集团多年来以其品牌"FALCON"行销世界,其产品获国际大厂"HUFFY"和"MURRY"肯定,其"DYNAMAX"作为高级品牌,已打响知名度。台联电讯集团为第一台中文网管理数据机制造厂,以自创品牌行销国际,已建立行销通路及TAINET的品牌形象。正新国际集团之所以能稳定成长,其创新研发和品牌行销是两大主因。公司生产的各式轮胎品质获美国交通部核准使用DOT标志,并于1993年获ISO-9001认证合格,建立了第一品牌形象。仰德集团所以能打开国际电器市场大门,与其产品多次获得认证有关,如1999年,其8项产品同时获美国UL规格认证,英国BSI及ISO-9002认证,1995年产品获日本JIS认证。东元电机集团在台湾按键电话系统外销实绩之所以连续3年名列第一,正是因为其产品是台湾全岛第一个通过国际标准组织ISO-9001认证的。
(六)坚持创新研发。台湾的集团企业都很注意对企业的研发,以促进企业的后劲。这种研发创新包括行销网,也包括新产品。如大同集团加强对资讯等高科技产品研发,逐渐走出传统家电与重电机械业的范畴,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强光电集团为近年迅速发展的新兴电子集团之一,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注重研发,因大量投入资金对最先进科技之电浆显示器研究,所以其生产的液晶监示器与富士通、日立、三菱、NEC等国际知名的产品齐名。友立资讯集团为台湾首家软件上市公司,其成功之处是注意研发,平均每年投入2亿元作为研发经费,极力推动主力产品新版本,由此获得可观利润。台联电讯集团成立9年来不间断地研发新产品,其专业队伍中的主要成员,均要求在通讯领域至少有8年以上研发、行销或产销经验。集团中研发人员逾70人,占总人数三分之一强,由此不断推出新产品。光宝集团注意创新研发,开发出笔记型电脑用的系列产品,强化了其竞争力。味王集团原以产味精为主,所产味王、VEWOMG及冠军品牌味精都已获得ISO-9002国际品保认证,并另获得FGMP、CAS、JAS、FDA等岛内外品质认证,正是注重研发借此打开海外市场。强盛集团注重开发新产品,并列出待研究开发项目。富帝国际集团原为代理日本SONY产品并与日商合作,后通过自身不断研发,彻底摆脱了以往技术资源掌握在日商手中的情形,成为台湾第一家开发完成液晶投影机PJ-10的公司。敦吉集团之所以小规模获高利润,正是因为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华硕集团在东南亚以销售电脑主机板为主,之所以能不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关键是一向坚持研发,故能化险为夷。圆刚科技集团极为重视研发,坚持求新求变,并不因在视讯多媒体处理产品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而停滞不前,该公司每年都要固定推出约5种新产品以更换旧产品。精机机械集团以“永远研发”“务实经营”精神为动力,不断致力于FMS的研究开发,使集团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摇,并屡获佳绩。广达电脑集团于1999年底成立了无线通讯研究所,礼聘专业人员进行多项LA产品研发,开发出无线上网、无线通讯等多功能的笔记型电脑,其2000年接单已超过300万台,比1999年增长五成以上,取代东芝成为笔记型电脑全世界第一大生产商。宝成工业集团所以前瞻性准确,就是因为极为重视研究开发工作,设有专门技术研究部门,研究经费年年提升。
台湾集团企业大陆投资走向
由于台湾资源有限,市场日趋饱和,工资与生产成本逐年提高,而大陆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低廉的劳动工资,使许多有远见的台湾集团纷纷投资大陆兴办企业,并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有的台资企业在大陆办的公司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如樱花集团在江苏昆山创立的樱花卫厨(中国)有限公司,1999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亿元,较1998年的4亿7千余万,增长1.48倍,公司拟以每年成立5家分公司的速度,迅速拓展业务,目前分公司已达34家。力山工业集团1993年在大陆浙江杭州成立了杭州力武机电有限公司,其盈利从1996年起每年均成倍增长,至1998年底营收净额为192941千元。大成不锈钢集团1995年投资购并河北石家庄冀台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每年均有盈利回报,由大成控股的大陆工厂1998年已有1000万元的税前盈利,营运已入佳境。
台湾集团企业在大陆投资特点和走向如下:
(一)投资系列化。如:大城长城集团在祖国大陆投资十几个企业,其产品主要在东北营销,获利不菲。再如统一集团于1998年成立了统一集团(中国)投资公司,投资面涉及食品、粮食、马口铁、电子、药品、电池等。投资总额已达11亿美元,是当年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金额最大者,投资当年业绩和市场都很看好,目前,统一集团正进一步研究大陆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以期使事业进一步发展。
(二)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如川飞工业集团,正成为两岸自行车变速器关键零组件主产的专业集团。1993年,川飞公司就投资深圳力飞和苏州福尔康两家自行车变速器及关键组件公司,1996年及1997年分别将两家间接全部购并转回,使之成为百分之百的控股孙公司。至1998年底,深圳力飞车料有限公司营收净额为19713.7万元,苏州福而康车料股份有限公司营收净额为14355.8万元,提早完成在祖国大陆生产基地的布局,尤其是1999年两岸工厂记帐合并报表后,更加充满生机。川飞集团已意识到祖国大陆的转投资已成为今后获利的关键,将再斥资1亿元在大陆建立电镀厂与夹器厂。爱地雅集团1997年在广东东莞创立了爱地雅(东莞)自行车有限公司,将1997年台湾母厂OEM订单转往祖国大陆生产,或将大陆接近完成的产品,以半成品名义进口完成组装后,再由台湾出口,由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达新集团采取台湾接单,祖国大陆或海外出货的策略,在祖国大陆投资了许多生产基地。海鸿集团为降低电脑成本,1993年就到祖国大陆创立了富士康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富士康电脑接插件(昆山)有限公司,作为大量低成本生产基地,使海鸿有在台湾低价接单的能力,并接到康柏、惠普、戴尔、苹果大公司机壳和标准系统订单。1995年以来海鸿每年发展增长明显,其中主要来自祖国大陆厂的贡献,仅1998年,海鸿64亿元的税前盈余中,大约有44亿元来自祖国大陆工厂。台湾半导体集团将单价低的产品移往山东和天津,其对大陆的投资额超过公司半个资本额,投资效益已显现,获利能力逐渐扩大。金宝集团紧抓富有市场潜力的笔记本电脑产品的开发,于1996年于江苏昆山建厂,总投资金额约2950万美元,1997年开始生产,投资效益日显。1998年出货量已约73万台,1999年已接主要客户戴尔、惠普及富士通的订单,初估可出货120~130万台。其监视器也移至昆山厂生产,1999年可超200万台,比1998年增长一倍,其赢利可观。
(三)以祖国大陆为生产基地。如玻璃企业集团是台湾岛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玻璃企业,为了分散生产基地,开拓市场,近几年几乎全数以自有资金在祖国大陆设厂,1993年在山东青岛创立青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青岛压花玻璃有限公司,1994年在江苏昆山创立长江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其投资效益正逐年显现。正新国际企业集团在祖国大陆设置的橡胶制品业都获利,1989年在厦门创立的厦门正新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营收净额为4470085千元;1993年在江苏昆山创立的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1998年营收净额1212927千元;1998年又在天津创立了天津大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味全企业集团在祖国大陆有8座食品加工厂,其中北京、武汉厂都已获利,其味全味精、酱油产品已在顶新集团上海开设的店内上架贩售,业绩稳定,逐渐打进祖国大陆市场。南侨集团将油脂市场拓展到祖国大陆,于1996年创立天津顶好油脂有限公司,凭着强大的销售网络,拟在21世纪成为祖国大陆油脂市场居领先地位的公司。南侨还在1996年与德国宝莱纳啤酒集团合作创立了上海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极力占领祖国大陆市场。泰山集团为打开祖国大陆市场,于1997年在福建漳州成立了泰山企业(漳州)食品公司,经营罐头食品和饮料,1998年底营收净额为54746千元;同时在江苏昆山创立了泰山企业(昆山)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饮料及乳制品。1998年底营收净额10850千元。新宝集团看好祖国大陆的产销资源和广大市场,认为祖国大陆是设立海外家电据点的最佳选择,先后创立了天津新宝企业有限公司、北京新宝电气有限公司、新宝电器(苏州)有限公司、新宝电机(东莞)有限公司、天津新洋电器有限公司、天津新宝天洋家电有限公司等,生产大陆所需的冰箱、空调机、小家电、微波炉、光电、洗衣机等,大大增进了获利渠道和能力。嘉新集团看好大陆华中地区对水泥的需求,勾画出以长江为主轴,东南沿海各省为辅的大T型发展模式,把生产重新转移到大陆,创办了多家水泥公司,产品主要内销,成为台湾第一家在祖国大陆建设水泥厂的集团,也是目前大陆拥有最多及最完整水泥相关转投资的水泥集团。
(四)通过海外控股公司转投资在祖国大陆成立公司。如长荣集团通过海外控股公司,1995年于上海及宁波分别成立了上海长荣集装箱货运公司、宁波长胜货柜公司,1996年又成立了青岛集装箱货运公司。敦吉集团先于1992年投资香港创立了香港丰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再通过该公司转投资信华科技(厦门)有限公司,1998年,信华科技(厦门)税前纯利有近4000万元。新艺纤维集团以其在新加坡创立的新加坡普登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再于1993年、1997年分别转投资江苏太仓的太仓新龙纺织有限公司,多年来经营已见成效,除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外,还从事三角贸易业务,进一步拓展了集团的获利空间。福寿集团1993年通过新加坡福寿投资(私人)有限公司,转投资成立厦门福寿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1995年正式投产营运。
(五)与祖国大陆进行技术合作。如台湾光阳企业集团计划在2010年总产量能跃居世界第一,为实现其目标,率先在祖国大陆设立了5个机车厂,1997年生产机车30万辆,并与祖国大陆厂家进行技术合作,从中获益匪浅,成为台湾机车厂进军祖国大陆速度最快的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