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论文_周小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论文_周小军

周小军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人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版化学教科书中有许多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通过实验探索,练习,学习和提问,思考和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造性;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77-01

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研究表明,现代我国年轻人的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没有发散思维,就不可能创造新的想法,新的见解也无法诞生。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文讨论了如何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化学课程改革的特点是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思想实施,把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材改革的重点。在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他们还应该教会学生更多的想法和科学的训练方法,突出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理念,努力促进学生学习风格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实验探索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验探究是教师或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并观察和思考,最后基于实验现象,结合理论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的一个活动,此类实验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识。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会伴有积极的思考,因此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例如,在选修四盐类的水解这部分的教学中,当引入过程时提出酸溶液是酸性的,碱溶液是碱性的,那么盐溶液是中性的吗。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测定了一些常见盐溶液的pH值,发现盐溶液不全是中性,有些是酸性的,有些是碱性的。接着问学生:在盐溶液中,只有水电离产生H+和OH-,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的浓度相等。为什么盐溶液中这两种离子的浓度不相等?最后通过几个个问题分析原因。如NH4Cl溶于水后怎样电离?溶液中有哪些微粒?有没有哪些微粒可以结合成弱电解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中H+和OH-浓度相对大小如何?这些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但学生的好奇心大起,此时老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得出答案,最后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思维极其活跃,也体验到自学的快乐,培养了自学的习惯。让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通过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否得到改善的关键在于,通常的培训能否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就是说,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思考。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扩散因素,找出不同点,并进行不同的思维训练。一题多变正好符合发散思维训练的要求。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指的是不拘泥于常规并积极寻求变异和多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专著中,人们一致认为“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之一。积极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一题多解”的渴望,培养学生对“一题多解”的兴趣。把握“一题多解”的思想,推广“一题多解”的好方法。

3.通过知识转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古人说: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还表明,新知识的获得通常基于旧知识在比较、处理和训练之后而获得。通过知识的转移,通过大胆的联想和猜想,学生将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通过知识转移,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旧知识的理解,而且更容易理解新知识,并教会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所以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使用教材进行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进行发散思维培养

在过去的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在完成课程后总结知识点。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一些题目就完事。他们并不能真正体验到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他们的思维也没有得到训练。在新的化学教科书中,有许多思想和交流,学与问,这些部分可由学生进行思考并交流。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最后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获得最佳答案或多个答案。例如,在氯的教学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后,教科书中就会安排思考和交流:通过H2中Cl2燃烧的实验,您对燃烧条件和性质的新认识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并交流后得出:燃烧不一定都需要O2,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及时、适当地帮助学生,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不落俗套,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抽象等思维方式,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虽然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但发散思维并不是独立的,它离不开多种思维的支持,尤其是集中思维。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结果是经过多次反复发散--集中--重新传播—再发散—再集中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集中加工收敛,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解决问题。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多渠道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寻找发散点,进行长期培养,才可以培养出具有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化学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很多,采取什么方法,因人而异,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思维培养的探索.吉大方.《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

[2]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胡桂云.《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年.

论文作者:周小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论文_周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