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径流系数不断增大,城区局部地段雨季积水严重是当前各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淄博主城区为例,通过对淄博主城区积水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此类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积水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淄博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现辖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5个市辖区和桓台、高青、沂源3个市辖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城区的排洪河道主要有南北向穿过城区的涝淄河、猪龙河及玉龙河,均属雨源型河道。城区自然地形总体趋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城区北部东西向坡度仅为0.05-0.10%,南北向坡度约0.1-0.15%,排水比较困难。
1积水原因分析
1.1排涝系统问题
(1)城市内涝时有发生,老城区虽然雨水管网密度相较其他区域都大,但老城区建筑密度高,建筑、路面等不透水地面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相较于新城区,城市积水点大多集中在老城区,老城区出现的问题也相对较多。目前,主城区排涝系统的主要问题有:
① 现状雨水管渠设计能力较低。主城区现状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为0.5~1年,现有沟渠断面较小、坡度平缓,排水能力较低,不能满足现行规范所规定的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② 雨水管渠建设不完善。随着主城区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城乡结合部等缘地带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着,造成了部分边缘地带的排水管网不能及时铺设,易出现内涝灾害。
③ “卡脖子”现象较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主城区内的部分排水明渠被改造成暗渠或暗管,还有部分明渠在穿越道路时以管涵代替桥梁,造成过流断面大幅缩小,形成“卡脖子”现象,影响强降雨时径流雨水的顺利排放,易使上游内涝频发。
虽然近年来淄博市对河道、管网、水库等防涝设施的建设力度一直较大,积水点、积水路段和积水区域也都逐年减少,但是从整体来看,主城区内依旧存在一些积水点尚未从本质上根除,排水防涝形势依然严峻。
1.2河道防洪能力不足
主城区的河道总体上都存在防洪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中老城区问题相对较为突出,新城区情况相对较好。
河道是排涝系统的最终出路,是整个排水防涝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尽管近年来淄博市对境内主要河道分别进行了治理,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体系。但是,随着淄博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防洪排涝要求的提高,无论是已经治理的河道,还是尚未治理的河道,都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于河道的治理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这样就容易导致河道的上下游治理标准不一致,容易形成河道排水防涝的制约瓶颈;另一方面,城市中心城区的面积不断扩张,大量农田和村居被纳入到城区范围之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类区域的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排水需求与排水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关于河道上下游标准不匹配的问题,从宏观方面对河道达标率进行评估。从现状可以看出,主城区内8条河道,总长约88.51km,防洪标准达标率为54.5%,不足2/3。整体来看,新城区的河道要明显好于其他区域。河道的防涝标准,玉龙河、范阳河、南部排洪沟、高新区东部防洪河道和新区防洪河道的部分河段能够达到规划排涝标准。
1.3雨水管网大多设计标准偏低
主城区内共有约607.9km的雨水管道,官网密度为2.32 km/km2。从每个片区来看,老城区管网密度最高,为3.77 km/km2,南定工业片区最低,仅为1.22 km/km2。从管道建设标准来看,低于半年一遇的管道为164.2km,约占27%;满足半年一遇的管道为283.3km,约占47%;满足一年一遇的管道为104.7km,约占17%;满足两年一遇的管道为55.8km,约为9%。其中半年一遇及其以下管道最多,约占总数74%左右,以2014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衡量的话,仅有9%满足设计标准。
2 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是雨水调蓄、雨水渗透、雨水利用等生态性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随着淄博市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区内城市内涝问题和防洪问题带来的灾害风险亦随之增加。因此,本次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首先解决水安全问题,其中重点需要解决的是城市排水防涝和城市防洪问题。
2.1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主城区现有的排水防涝问题,需要通过提高城市排水设施标准和构建完整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来加以解决。一方面,通过雨水管网的改造和新建,提高现有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沟渠、水系等雨水行泄通道的保护和修复,构建城市超标径流排放和调蓄系统,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
2.2城市防洪标准有待提高
对于主城区存在的防洪风险,需要通过提高水系防洪标准、加强河道整治和清淤等措施加以解决。对不能满足防洪标准的河道实施堤岸抬高、加固等措施,有效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2.3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亟需加强
淄博市属于本地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地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长远来看,水资源仍是支撑淄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短板,亟需加强污水的再生利用和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2.4加强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遏制平原地区地下水漏斗区的进一步扩大
结语
通过系统规划以及对主城区做合理的单元划分,展开具体研究,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下,构建新型的水系、绿地、道路和排水防涝建设体系,建设以“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为总体目标,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的多重目标的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2]贾真.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
[3]牛春良.基于“海绵城市”的现在化新型城市建设[J].建设科技
论文作者:张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河道论文; 城市论文; 城区论文; 主城论文; 积水论文; 标准论文; 淄博市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