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力作——《柳斌谈素质教育》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力作论文,理论论文,柳斌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柳斌谈素质教育》一书最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辑集了柳斌同志近十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主要论述,也是柳斌同志关于基础教育的一本自选文集。作为一名学习者,我愿意把她推介给大家。
我国基础教育在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长期为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倾向所困扰。正如柳斌同志在该书《自序》中指出的,“考试本来是检验教学效果,衡量教学工作利弊得失的一种手段,现在却异化为千家万户、千军万马奋斗追求的目的。教与学的目的,变成最终是为了通过一场高难度的考试,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等为学生发展同时也是为社会发展打基础的素质培养任务却被丢到一边去了。”可以说,对我国基础教育“为害最广最烈的,当数‘应试教育’思潮”。“‘应该教育’的影响是普遍的,不是个别的;是带全局性的,不是局部的;应试弊端不是已经解决了,而是远未解决。”我认为,柳斌同志的这些话虽然听起来尖刻,但对实践很有针砭意义。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一些同志对比较激烈的批评性意见格外敏感,不太情愿承认已熟悉多年的传统做法有根本改革的必要。但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持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美国人在写他们的教育报告时说“国家处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也应该对我们自己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倾向及其程度有深刻的认识与反省。
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跨世纪人才,我们提出了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可以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是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旗帜,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自我完善。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柳斌同志讲,“如果讲大事,这是头等大事;如果讲重要,这是重中之重;如果讲紧迫性,这是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把素质教育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把素质教育的舆论造得浓浓的,把素质教育的劲头鼓得足足的,要理直气壮地抓素质教育。”他的意思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柳斌同志对素质教育的一贯重视,不仅与他对社会发展需要、时代发展趋势的分析分不开;在理论基础上,又是与他对基础教育的性质与任务的理解分不开的。他认为:“基础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而进行的不定向的非专门的基础思想品德和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基础教育之于社会,有如墙基之于百丈高楼,枕木之于千里铁路,钢材之于万吨巨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基础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他认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在1987年《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他就指出,基础教育“就其性质而言,还是国民教育,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正是基于对基础教育性质与任务的理解,才有了柳斌同志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与始终不渝的支持,才有了柳斌同志关于素质教育的“一谈”、“二谈”、“三谈”、“四谈”、“五谈”等系列阐述。
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科学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这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对此,《柳斌谈素质教育》一书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柳斌同志还多次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实际上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三个分野。
柳斌同志在该书中还进一步对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素质教育体系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但基本框架已见端倪,这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学生则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要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起来;把包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在内的适应公民素质发展需要的课程教材体系建立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沟通起来;把理论与实际、动脑与动手、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把有利于全面发展素质的教育评价制度确立起来;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
素质教育有没有生命力,最终要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效。柳斌同志一直非常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在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他系统地提出: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改革课程教材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校长与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就素质教育三个要义的落实,柳斌同志进一步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突破口: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突破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改革考试制度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突破口。这些见解对我国各地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柳斌同志还提出了关于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针: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鼓励试验、鼓励探索、鼓励创造。
实施素质教育还需要创造宽松的教育外部环境。柳斌同志在书中谈到:“‘片追’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一个通过教育问题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事实上,出现应试教育倾向的成因是复杂的,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这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制约和劳动人事制度对现行教育的导向作用。由于应试教育的成因包括教育内外诸方面,柳斌同志认为,“素质教育不是几年,甚至也不是十几年的事情,恐怕要有几十年的思想准备。”但“素质教育由不完善到完善,总要有个过程。不从现在起步,那么几十年以后,素质教育还会等于零。”我赞赏柳斌同志的观点,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我们对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实施素质教育也许会悲观;如果我们积极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则会给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宽松环境。实际上,市场经济重实际、重素质,市场经济的本质呼唤素质教育。
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倾向,实施素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就尤其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长期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对宣传和推进素质教育不遗余力。从《柳斌谈素质教育》一书的论述当中与字里行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教育专家对基础教育的深刻见地与理性把握,而且可以看到一个毕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的一往情深。
《柳斌谈素质教育》是从柳斌同志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思考》(收录1983年至1991年之间的文章、讲话,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收录1992年至1998年的文章、讲话,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两本书中选编的,全书共收入55篇文章、讲话,相对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柳斌同志关于素质教育的核心论述;第二部分是综论基础教育,包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考试制度改革、城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等;第三部分重点论述在应试教育倾向下受忽视的领域,包括德育、体育和美育等;第四部分集中论述课程教材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可以说,该书涵盖了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柳斌谈素质教育》一书,可以看出柳斌同志探索基础教育走向的心路历程,这本书也必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