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四一医院 710089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干预效果,以及心理护理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名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化疗治疗护理干预,实验组根据每位肝癌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肝癌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定,根据评估表得出结论。结果:心理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癌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可缓解其焦虑、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关键词:心理护理;介入治疗;肝癌;抑郁
肝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患者不仅要承受来自自身组织器官病变带来的痛苦,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PLC 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中晚期。目前的各种治疗方法结果均不太理想,尤其是中晚期肝癌,很难治愈,对生存时间的延长也很难有很大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本院住院的120名已确诊为肝癌的患者分组实验性研究,了解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介入治疗前整体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数据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西安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0名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病理学诊断依据;知情同意;既往无精神病史;②预计生存3个月以上;③入选时无严重或急性并发症,如急性感染、心肾功能不全等情况者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④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
排除标准:①有原发性肝癌并发症者(如:肝性脑病);②肝癌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等);③其他恶性肿瘤肝转移者;④既往有精神病史和智能障碍者;⑤药物、乙醇依赖。
1.2 方法
术前两组实施传统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腹腔动脉、肝总动脉后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导管送至肝固有动脉和肝左/右动脉。注入化疗药物为5-Fu0.5~1.0g、阿霉素20~40mg、丝裂霉素10~20mg、顺铂60~80mg。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7天为一个疗程。
2.4.1常规护理方法
(1)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清洁,责任护士热情迎接如入科患者,介绍病区主任、护士长、主诊医生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家庭成员间关系、社会因素等,尊重患者的人格和社会属性,把患者作为整体的人看待。通过热微笑服务和精湛的业务技术逐步缓解和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积极配合医疗活动。
(3)治疗护理:做好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和碘实验,腹股沟区及会阴部备皮,术前4h禁食、禁饮,术前30min肌注笨巴比妥0.1g、阿托品0.5mg,责任护士护送患者至DSA室。术中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介入治疗的信心。术后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指导合理、科学饮食,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耐心、细致解答患者术后的各种疑问,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系统心理护理指导:(1)心理疏导人员:选择曾受过精神科护理培训的资深护士进行心理疏导。(2)与患者积极交流:交流主要分为“听”、“说”两类,“听”不仅包括了解患者的主诉,还包括耐心倾听患者的忧虑、期望。了解患者的文化层次、心态、以往经历,对其综合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有个正确的评估,从而有助于制订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说”既包括解答患者有关疾病的问题,也包括在纠正其不正确的认知的同时缓解其焦虑情绪,树立信心,接受并配合治疗。(3)行为治疗:①放松训练,指导患者通过放松全身肌肉,达到消除紧张情绪,舒缓心情的效果。②催眠,诱导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进入催眠状态,接受暗示疗法。③臆想治疗,患者通过想象康复树立对满意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标准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记录。护理干预后在其术后2~3d由责任护士对其心理状态再次进行测定。
2 结果
心理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医务人员重视肝癌病人存在不良的心理,积极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其情绪,有助于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利于疾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本研究结果结论:心理活动会影响生理功能,强烈的心理问题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医护人员给予肝癌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可缓解其焦虑、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使肝癌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促进肝癌患者的顺利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1-2]。
参考文献:
[1]王志文,陈香平.肿瘤科护士对癌症疼痛管理的认知与实践现状[J].临床误诊误治 2013,23(5):101-102.
[2]李妍.我国恶性肿瘤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 2012,9(6):928-931.
论文作者: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肝癌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实验组论文; 差异性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