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学习者的否定句语调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语论文,学习者论文,语调论文,实验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人们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往往重视音段,轻视语调。殊不知目标语语调的正确习得非常重要,这是决定所习得第二语言是否地道的主要标准之一。即使发音正确,如语调有误,不但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图,而且会引起误解,严重的会导致“人际间产生龃龉,人格和语言能力受到质疑”(土歧1988)。此处的语调是广义语调,也称韵律特征。“语流中‘韵律特征’(prosodic feature)通过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超音段特征)表现。韵律特征对合成言语的自然度关系极大,也会影响言语的可理解性。韵律特征参数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同语种相关,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许洁萍等2000)本文从语音学角度出发,以实验手段探讨中国学习者生成的包含陈述、疑问、感叹义的日语于形容词否定句语调的声学特征,考察这些声学相关物与日语母语者(简称日本人)生成的相应语言现象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2 相关研究
日语陈述句语调呈自然下降已形成共识,因此语调研究以句末语调为多,而全面研究含陈述、疑问、感叹义的否定句语调成果不多。高橘(2008)仅探讨否定疑问句,认为利用上升语调表现否定的疑问可以向对方传达更强烈的肯定。涌田(2001)研究否定判断和征求同意的亻形容词否定句语调后发现,表示否定断言时,发音人的语调均呈“へ”字形自然下降;而表示征求同意的疑问调句末上升;句子时长并非区分这两种句子的主要参数。小山(1997)论及句末词(助动词)“だろぅ”表示要求核实的降升调和含有非难语气的降调,但未论及表示否定的句末词“ない”的语调。
第二语言语调生成的许多研究显示,来自第一语言的迁移或干扰是一个重要的因素(Mennen 2006)。土歧(1990)研究日本人和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同一疑问句语调后指出,学习者的语调走向整体接近日本人,但上升幅度较小。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较易习得平板型和尾高型独词问句语调,但头高型和中高型词调独词问句语调明显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大都呈下降走势。
汉语语调研究也未见专论否定句的。至于其他句调,石佩霞(1980:71-81)指出,疑问句声音高,语速快,句尾明显上升;陈述句声音较低,语速正常,句子末尾下降;感叹句声音高昂,句子末尾舒缓下降。曹建芬(2002)证实陈述句语调呈自然下降。王光和(2002:85-90)认为,感叹句语调多为曲折调或降调,跟句末字调有关。
有关3类句子的时长特点,石佩霞(1980:71-81)指出,“感叹句表示喜悦赞扬时,句调高,节奏轻快,重读音节拉长,字调显得特别鲜明,句尾明显的下降”。李爱军(2002:525-535)发现,“不同句型中,句末音节时长……都是疑问句和感叹句末音节要比陈述句和祈使句长,这是语句功能在句末的表现”。林茂灿(2006:364-376)认为,把汉语疑问语气和陈述语气区分开,除取决于边界调F0曲拱的斜率外,还取决于时长,“疑问的边界调时长比其陈述的长”,但“该疑问的边界调时长是伴随的”。
至于几类语调的音域研究,石佩霞(1980:71-81)指出,“不带感性的一般陈述句,用中句调或偏低句调。音域狭窄……”,否定句则“一般否定陈述句中表示否定的‘不’,‘没’(或‘没有’)弱化,轻而短促,‘不’、‘没’后面的词稍重,只有语法重音,没有逻辑重音”。对于反问句,她说,“这种句子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全句用高句调和较宽的音域,重读音节夸张,句末梢上升”。陈虎(2007)研究电视录音语料的结果显示,“汉语感叹语调的主要语音特征是强重音与宽调域,调尾音阶也通常较低”。陈虎(2008)研究无标记类感叹句后发现,“相对陈述语调而言,普通话感叹语调会引起重音高值的显著上抬、全调调域的显著加宽以及调首音阶的较大上抬,同时全调调阶及调尾音阶的变化则不太显著”。
此外,邱忠(2005,2006)指出,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疑问语调因受母方言粤语负迁移影响,句末语调上升斜率与日本人之间呈现5%以上水平的显著差异。学习者生成日语否定句语调的成果,未见发表。
3 否定句语调生成实验
实验的目的在于,把握操汉语北方方言的学习者生成的日语否定句的语调特征,论证其是否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考虑到词调对语调习得的影响,本研究所用语料为平板型和头高型词调组成的于形容词否定句。
①a.きれいじやない。b.きれいじやない?c.きれいじやない!
②a.簡単じやない。b.簡単じやない?c.簡単じやない!
为了便于比照,照顾声调与语调的关系,汉语否定句采用日语汉译文。
③a.不漂亮。b.不漂亮?c.多漂亮!
④a.不简单。b.不简单?c.多简单!
发音合作人为7名日本人和6名学习者(4名为刚学满两年半日语的本科生,2名为由外语学校考入大学的二年级生)。在专用录音棚,根据所提示的语境,对全部否定句分别灌录6遍。日本人只录日语,学习者日、汉语均录,录音顺序随机生成,用NEUMANN U87 Aini麦克风,MARANTZ PROFESSIONAL CD RECORDER CDRS00录音机录成48kHz,16比特数字录音。
全部录音由音响编辑软件COOL EDIT 2000按句切分后,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分析,获取数据。为了掌握更多的声学相关物,将语调分为全句调、仅含语调短语“きれい”和“簡単”的调首边界调(简称调首)、表示否定的语调短语“じやない”的调尾边界调(简称调尾)等三部分处理(汉语的则将语调短语“不”和“都”作为调首,余为调尾处理)。所获数据有二类:一是分别为全句调及调首和调尾的最高点及最低点音高、疑问句末语调的上升起点和终点音高;二是全句调、调首和调尾的时长以及疑问句末语调上升起点至终点的长度等声学相关物。为了保证数据正确无误,用日本的商业语音分析软件SUGI Speech Analyzer进行校勘、验证。音高频率单位为赫兹(Hz),时长单位为毫秒(ms)。
发音合作人男女皆有,生理结构因性别而异。即使为同性,声带的厚薄长短也有不同,嗓音高低不等。这些不同的音高无法直接用于统计比较分析。为此,本研究所有音域的计算均利用国际通用的半音值(semitone)。基频值转换为半音值的计算公式如下:St=12×log2(F0/F0ref)(1)。式(1)中St为半音值,F0是最高点或最低点基频值,F0ref是参考频率值(本研究取发音合作人中最低的60Hz)。用该句中音高最大值(半音值)减去音高最小值(半音值),得到该句或该部分的音域。
本研究的音高值以半音标度为主,音高频率标度为辅。句末语调上升斜率计算中的音高差项采用频率标度,音高曲线斜率公式如下:k=ΔF/ΔT=(Fe-Fi)/(Te-Ti)(2)。式(2)中k为斜率,Ti是上升起点,Te为上升终点时长,起点到终点时长(调长)ΔT=Te-Ti,Fi是上升起点,Fe为上升终点频率,起点到终点的基频差(音高差项或音高增幅,F0Amplitude)ΔF=Fe-Fi.
以上计算所得数据利用统计软件JSTAT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
4 实验结果分析
本节分别对日本人和学习者生成的日、汉语否定句陈述、疑问和感叹等三类语调音域和时长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就日本人与学习者之间疑问句末语调的上升斜率进行t检验,统计的置信区间为0.95。
4.1 日语否定句实验结果
表1 日本人3类语调的音域(平均值)及方差检验结果
注1:句子序号与3.2所示顺序同,“调类”系指陈述、疑问、感叹等的语调类型,下同。
注2:“*”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表1显示,日本人生成的两个全句调音域中,陈述与疑问、陈述与感叹、疑问与感叹之间均达5%甚至1%水平的显著差异,表明这三类语调音域明显不同。调首和调尾音域中,疑问和感叹之间表现不同:句①有显著差异,是因感叹调首整体抬高(音域小于其他语调);疑问调首起点低,调尾因句末语调上升而感叹调为下降所致;句②因“簡单”为平调,三类语调均起点低并且接近,上升高度不同,感叹高于陈述因而接近疑问,由此导致无显著差异的结果。
在表2中,句①全句调的陈述对疑问、调首的疑问与感叹、调尾的陈述对疑问和感叹之间有显著差异,但关键的感叹与陈述之间未见差异;全句调音域与日本人的相反:陈述大于感叹和疑问。句②无论是全句调、调首抑或调尾音域均无显著差异。
表2 学习者3类语调的音域(平均值)及方差检验结果
表3 日本人三类语调的时长(平均值)及方差检验结果
表3所示,日本人生成的两个全句时长仅陈述与感叹之间有显著差异。句①调首时长上疑问与感叹间有明显差异,是因疑问调末上升引起时延而调首相应缩短所致,这由调首和调尾所占全句时长百分比的方差分析结果中仅陈述与疑问间p=0.0095而余无显著差异得到证实。句②陈述与感叹间也有差异,但对调首和调尾占全句时长百分比的方差分析中仅陈述与疑问间p=0.0315,余无显著差异。可见,日语感叹语调的全句时长大大长于陈述和疑问语调,是因感叹语调音高升高所致。
表4所示,学习者生成的否定句三类语调所有时长方差数据均无显著差异,各类语调的句子时长相差无几。
表4 学习者3类语调的时长(平均值)及方差检验结果
表3、4的全句时长平均值显示日本人的陈述调最短,感叹最长,疑问居中;而学习者不然,疑问最长,感叹次之,陈述最短,相差无几。由此可反推学习者的感叹语调音域与其它语调无显著差异的原因。感叹因感情使然,语调升高,音域变宽,句子拉长。“语句重音对音高和音长这两个韵律特征参数都有重要影响,这说明语句重音主要是通过音高和音长这两个特征参数的变化体现出来的。”(许洁萍等2000)孙国华(1999:109-112)指出,重读使音节的时长增加,元音基频的调域加宽。仲晓波等(2001:481-488)的实验也证明,“时长是韵律词重音最重要的声学参数”。学习者的感叹调时长与其它类型语调无显著差异,甚至短于疑问语调,这可以反证学习者未能正确生成日语感叹语调。
日本人和学习者之间疑问句末语调上升斜率和t检验结果为:句①:日本人平均值=0.9765,学习者平均值=0.5486,P=0.1456;句②:日本人平均值=0.5876,学习者平均值=0.5360,P=0.5732。学习者的斜率低于日本人,句①的相差较大,但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听感也证实充分表达疑问语气,表明学习者基本掌握疑问句末语调。
以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平板型或头高型词调的ナ形容词否定句,日本人生成三类语调的全句调声学相关物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感叹语调的音域和时长均大于陈述和疑问语调;调首和调尾音域虽因词调原因表现各异,但时长均为感叹调长于其它语调。由于时长的拉长是音高升高的具体声学体现之一,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日本人利用抬高音高、扩大音域的手段区别感叹调和其它语调,句子时长因此而异;利用句末语调的升高与否区分疑问调和其他调。学习者虽在调首和调尾出现一些差异,但所生成三类语调在全句调声学相关物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疑问语调的上升斜率上,学习者低于日本人,头高型词调时差距更大。
4.2 汉语否定句的实验结果
表5 汉语三类语调的音域(平均值)和方差检验结果
表5显示,句③全句调音域和调尾音域的不同区分感叹和陈述、疑问语调;句④全句调音域的不同仅区分感叹和陈述,调尾音域还能区分陈述与疑问。两句的调首音域都不起任何区分作用,且感叹调的音域小于其他语调,这是因调首为单音节,音高上限和下限整体抬高所致。两句在调尾音域上出现差异的原因与“漂亮”和“简单”的声调不同有关。
表6 汉语3类语调的时长(平均值)和方差检验结果
表6的句子时长平均值在陈述与疑问间相差不大,但感叹与陈述、疑问之间相差较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感叹与陈述、疑问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调首部分亦然;但调尾部分大不相同,句③的陈述与疑问、感叹之间有显著差异,句④无。可见,汉语感叹语调无论全句调还是调首,其时长大大长于陈述和疑问语调,与音域的方差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感叹语调和其他二类语调在调首上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是前者的前置副词“多”音高升高而后者的副词“不”弱化所致。这由各类调首所占全句时长百分比这一相对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得到证实:句③陈述与疑问间p=0.1002,陈述与感叹间p=0.0025,疑问与感叹间p=0.0011;句④陈述与疑问间p=0.0645,陈述与感叹间p=0.0030,疑问与感叹间p=0.0014。
汉语疑问句末语调上升斜率平均值为:句③=0.0568,句④=0.5466。两句的上升斜率不同,是因为“漂亮”连读时“漂”读去声、“亮”念轻声,而“简单”则“简”念上声、“单”读阴平。林茂灿(2006)指出,疑问边界调FO曲拱的特点是该F0曲拱的斜率比陈述的大,或音阶比陈述的高,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且“疑问音高的‘高’是相对于陈述而言的,这个‘高’是因为其边界调FO曲拱斜率大和(或)音阶高”。当句末声调为平,上声则语调大幅度上升;句末声调为去声时,语调在音域上有所扩大,但调形走势上升很少。
学习者生成汉语三类语调的全句调声学相关物中,音域、时长和疑问句末语调上升斜率表现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感叹语调无论音域还是时长均大于陈述语调。疑问与感叹、疑问与陈述如在音域和时长上无显著差异,其上升斜率大。
5 讨论与结论
日本人生成的日语否定句以全句调音域的不同区分感叹与非感叹调,句末语调的上升与否区别疑问和非疑问;学习者生成的汉语否定疑问句语调也如此。学习者生成日语否定疑问句末语调上升斜率虽然小于日本人,但能区别疑问与非疑问;各类语调的全句调音域相差不大,无法区别感叹与非感叹。由此可见,学习者还没习得日语否定句感叹语调,因此与母语语调的负迁移并无直接关系。
感叹时音高得到凸显,音域加宽,听起来“声音高昂”(石佩霞1980)。无论日本人的日语感叹语调还是学习者的汉语感叹语调,都明显有此特点。如按Lado与母语类似的容易习得这一观点(Larsen-Freeman & Long 1991),日、汉语感叹语调的表现形式相同,应该很容易习得,但事实并非如此。学习者生成的疑问句“不漂亮?”的句末上升斜率仅0.0568,但他们所生成的句末词“ない”(为负2型词调,与“漂亮”的声调走向相似)的疑问调上升斜率达0.5486,虽小于日本人的0.9765,但已能表达出疑问语气。这种谓语为负 2型词调的疑问调是日语语调中最难习得的,须经7个阶段方能掌握。(鲶泽2003)那么,与母语汉语一致的感叹语调为何未习得?
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虽都学过诸如“なんときれいでしょう!之类利用前置副词“なんと”、“なんて”或句末语气词等有标记的日语感叹句,但他们不知还有否定形式的感叹句。母语中无类似表达方式:汉语表示感叹时所用副词非“不”,而是“多”等,即否定句仅表示否定的判断和反问,仅陈述和疑问两种语调。学习者在既五日语否定句感叹语调知识,母语中又无类似表现手法,且句末标点符号为感叹号这一条件下,只得凭表层结构为否定句而按已学日语句式类推联想,借助否定断言这种陈述语调表现感叹语气,导致出现语调错误。人脑中能最快激活的是大量积累的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知识,否定的断言与感叹的表层结构相同,最容易被日语学习者激活,他们可以不假思索地以此表现感叹语气。
学习者生成日语否定的感叹语调时虽有意凸显感叹,但在具体语音生成上不知如何表达而利用表层结构相同的陈述语调类推表达,从而导致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