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毕业后能在能在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农业推广管理部门及农业企业从事农村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实施、农业推广、企业经营与管理、农产品策划与营销、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学模式
1999年,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农村区域发展这一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我国的农村发展、扶贫、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日益深入,在科教兴农战略指导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村人才的培养,因此农业技术和实用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广西财经学院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是目前广西唯一一所开设此专业的学校。
1.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软件缺乏
大多数实践教学软件都只是“电子板书”,缺乏相应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软件编写者本身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难以找准本专业的切入点和关键问题。同时因为开办本专业的学校以及学生人数不算太多,软件商兴趣不大,缺乏开发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软件的动力。因此,找到或由本专业的教师联合编制一款适合农发专业的实践教学软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
1.2实地调查研究较少
由于农发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对农村和农业有较多的了解,虽然有部分学生本身就来自农村,对农村有一定了解,但其他来自城市的学生对农村的认识就较少了,加之就算来自农村的学生,可能对农业方面的知识了解也比较肤浅,因此加强实地调查和调研活动的力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3学生的专业兴趣不高
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农发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普遍不高,一方面是该专业的调剂生源较多,本来就不是自己的兴趣,又缺乏相应的引导,对专业了解和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目前该专业就业情况一般,而现实社会的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对校园的侵蚀又使得学生对未来较为迷茫。该专业的学生很多本身就来自农村,考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成为城里人,离开农村,如果要他们毕业后再回到农村,无论是传统观念还是他们的家庭都不认可,他们自己往往也无法接受。
1.4创新教育落后
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也是判断该专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而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把新观念融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或者在新的环境中开创新局面的能力。目前我们的专业教育仍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在这方面的教育较为薄弱,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都不够,直接导致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不强。
2.进一步完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学模式的措施
2.1引导学生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客观认识,树立专业认同感和信心
出于调剂的因素、对专业前景的设想因素及亲朋好友、社会观念影响的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部分同学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认同感不强。学校和老师要积极、客观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特别是对大学一年级新生需要进行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专业介绍,尽量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以树立专业发展的信心和保持积极身上的学习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培养目标的区域性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它必须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业经营的基层组织,是农业生产的载体,而农民则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村居住的成员。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农业、农村、农民的基础条件差别较大,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各异,因此,各地院校在设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当突出地方特色。在制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考虑教育部的总体要求,但是,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照套,各院校可以立足于本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根据院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如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能更加注重“大农学”的人才培养;而对于林业院校,其设置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更加关注实行林改“确权”后需要的社会林业人才培养;而对于经济管理类院校来说,其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更强调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2.3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
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是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学校分别与梧州市百昌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金福六堡茶有限公司、苍梧县春秋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业胜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2.4依托企业力量开展各类合作
依托企业技术力量和研发水平,立足于六堡茶产业、茶文化和茶产品特色,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运行及推广一套交互型、综合性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平台,使企业的标准生产环节成为本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调整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将部分核心技术课程和实训项目的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或将企业技术团队聘请至校内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参照企业人力资源核心标准,密切关注人才需求变化,加大企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力度。
2.5创办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创办校外实训基地。今年,学校增加合作企业,与苍梧县濡菲茶叶有限公司、沁怡六堡茶公司合作,在苍梧县六堡镇建立茶叶原产基地,全部满足相关专业学生走出校园参加教学实践、锻炼工作技能的需求。学校还充分利用专业制茶室、品茶室、茶艺室,接受企业人员来校开展实习实训,满足一定数量的企业员工来校培训需求。通过内外结合、广泛合作,进一步提升了特色专业品牌。
2.6加大创新教育培养力度
创新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大学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品质的重要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可以从课堂讲授和专业实习两方面着手,而创新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多调查,多参与、多实践。对农发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参加老师的课题项目、参加大学生创业竞赛和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等,开阔眼界,拓展思维。
2.7坚持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原则
为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9+3”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业,学校采取了“免住宿费、免书费、免伙食费”的“三免”政策,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到技术技能,实现就业创业。到目前为止,“三免”政策惠及 500 多户贫困家庭 600 多位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就业之后,月平均工资近 4000 元,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还让家庭摆脱了贫困。如 2014 级学生李秀强是精准扶贫对象,他毕业后回乡利用在学校学到的先进技术种植了数亩茶园,如今已脱贫致富,带动了周围 3 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参考文献:
[1]史俊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12).
[3]姚春玲,金良,史俊宏.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的探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3).
论文作者:刘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专业论文; 农村论文; 区域论文; 苍梧县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