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又一次面临美国的军事打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拉克论文,美国论文,军事打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10月29日,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通过决议,拒绝与联合国特委会中的美国人合作,从而引发了又一轮美伊对抗,到11月中,由于俄罗斯的调解,伊拉克作出了妥协,一场危机似乎已消于无形。然而,1998年1月12日晚,伊拉克政府以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 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下属的武器核查小组人员组成不平衡为由,又一次中断了这个小组的工作。1月17日, 也就是武器核查小组撤离巴格达的第二天,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声称如果联合国不能在6个月内结束制裁,伊拉克将被迫驱逐所有的武器核查人员。 美国迅即作出强烈反应,认为萨达姆的讲话无疑是“最后通牒”,美国在发出军事打击威胁、继续向海湾聚集军事力量的同时,开始寻求盟国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基本完成武力打击的外交和军事准备,一场针对伊拉克的新的军事进攻已是迫在眉睫。
一、伊拉克:有意制造危机
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海湾地区正式停火的687 号决议,在这个决议中,安理会除了确认以往的13项有关海湾危机的决议、要求伊拉克承认伊科边界和对战争进行赔偿之外,安理会还重点要求伊拉克在联合国特别委员会的监督下, 无条件地销毁生化武器和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销毁一切可用以研制核武器的材料。同时,该决议还把武器核查与国际制裁相联系,每60天对决议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审议,以决定是否修改禁令,缓解对伊拉克的制裁。1991年10月,安理会又通过715号决议, 决定对伊拉克的武器生产实行长期的监督与核查。从此,围绕核查与反核查、制裁与反制裁,伊拉克与联合国尤其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生了无数次争吵与冲突,其中比较重大的有1992年7月的“农业部危机”、同年12 月底的伊拉克南部“禁飞区危机”、1994年10月的伊科边界危机、1996年9 月伊军北击库尔德人所引发的危机等,特别是1992年12月和1996年9月的两次危机, 最终都招致美国的军事报复。
伊拉克之所以一次次挑起危机,甚至不惜冒遭到美国军事打击的巨大风险,其根本目标是要摆脱长期被国际社会制裁的困境。从海湾战争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联合制裁已持续了七年之久,由于石油不能出口,正常的国际贸易无法展开,伊拉克不仅无法为恢复其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筹措资金,就是必需的食品和药品供应也面临巨大的困难。根据伊拉克政府公布的数字,从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到1993年1月,由于国际制裁所引发的食品和药品匮乏,大约23.4万人死于非命,其中有8.3万人是不到5岁的儿童。〔1〕伊拉克政府认为, 国际社会应该关注由于制裁而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苦难,联合国也应该对伊拉克与特委会的合作给予客观的评价,并逐步放松和最终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美国的操纵,特委会“受美国和英国情报的左右”,〔2〕联合国安理会不仅无数次延长了对伊拉克的制裁, 而且不断向伊拉克提出新的要求。
应该说,在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的每一次危机中,萨达姆是真正的赢家。第一,联合国的制裁、美国的军事打击和颠覆活动并没有使萨达姆垮台,也没有在伊拉克形成足以改变和控制大局的政治反对派。相反,萨达姆不仅一次次使反对派的密谋破产,而且明目张胆地使用武力,以保卫国家主权为名,于1996年8 月底一举端掉了美国人设立在伊拉克北部的情报据点。第二,美国人在处理中东事务中的双重标准,尤其是对待以色列和伊拉克的不同态度,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人们看到的事实是,伊拉克对联合国决议的不满招来的是美国的更加严厉的制裁和军事打击,而对于以色列,即使联大想通过一项不具任何约束力的决议,美国也要予以否决。因此,每一次危机都多少加强了阿拉伯世界对美国的离心倾向。第三,海湾战争以后,海湾地区的大部分经济机会都落入美国人手中,俄、法、德等曾经在战争中纳钱出力的国家不免心存忌恨。因此,当伊拉克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优厚的条件为诱饵招揽合作伙伴时,上述国家就成了首选目标,伊拉克此举成功地在美国的后院打进了一个楔子。这些国家不仅对军事打击毫无兴趣,而且越来越对持续已久的制裁感到厌倦,明摆的事实是,只要联合国的制裁一天不解除,他们与巴格达的协议或合同就是一纸空文。第四,在许多人的眼中,萨达姆和伊拉克越来越像一个受害者,而不再是一夜之间吞并科威特的侵略者。七年来,巴格达街头等待领取配给食品的饥饿人群、因医药短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妇女和儿童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人相信(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萨达姆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美国近乎吹毛求疵地在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不过是为长期驻军海湾、控制中东石油寻找借口。
经过海湾战争的毁灭性打击,萨达姆变得聪明起来,他一方面通过给武器核查设置障碍,最大限度地保存伊拉克的实力,另一方面又通过不断制造危机和最后关头的妥协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并不时让美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事实证明,萨达姆已成为利用时机的高手。去年10月29日,萨达姆利用中东和平长期停摆、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不满趋于表面化的有利时机,制造了一场延续至今的武器核查危机。
二、美国:选择了战争
从此次危机发生伊始,美国的外交努力就以促成军事打击为目的。今年1月24日,克林顿召开了由国务卿、国防部长、 中情局局长和美驻联合国大使等高级安全顾问参加的小型会议,有报道称,正是在此次会议上,克林顿作出了军事打击的决策。1月底, 美国展开了紧张的外交活动。一方面,克林顿通过电话直接与一些国家的首脑协调立场,另一方面,又先后派出国务卿、国防部长等要员出访欧洲和中东地区,同时,美国一再重申其强硬立场,拒绝了所有的妥协方案。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外交努力已取得成效,原来公开反对美国动用武力或者对此充满疑虑的一些国家已转变了立场,甚至俄罗斯也表示“不会组织反对美国军事行动的国家联盟”,尤其是海湾地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国家态度的明显变化,直接为美国提供了军事行动的陆上基地和跳板。
在通过外交努力争取盟国和国际社会支持的同时,美国正进行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的最大军事集结。据统计,美国已在海湾部署了两个航空母舰舰群,其中航母两艘,其他攻击和辅助舰艇约20 艘, 舰载飞机约122架。美国空军则在沙特、科威特、巴林等地部署了包括F—117、B—52、F—16等各种机型在内的作战飞机约220架。2月11日, 美国宣布将增派6架F—117A隐形战斗机、6架F—16战斗机和7 架重型轰炸机前往海湾。 为了防止伊拉克可能的地面进攻, 美国正加强在科威特的地面力量部署。另外,一向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英国也派出一艘航母和8 架旋风式战斗机聚集海湾。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云集海湾不只是为了显示决心和力量,甚至也不仅是要迫使伊拉克作出无条件的让步,找到或干脆用武力摧毁被萨达姆藏起来的化学和生物武器,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背后,隐藏着美国更为深远的战略与政治目标。
第一,稳定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1997年,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即使不能说遭到削弱,至少可以说已经引起包括美国统治集团在内的各方的怀疑。首先,从1996年内塔尼亚胡上台以来,中东和平进程就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美国的调解也似乎失去了作用:既不愿向以色列施以高压,也难以说服阿拉伯人作进一步的退让。其次,对两伊的遏制也面临挑战:伊朗新总统的温和形象,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广泛好评,美国对伊朗的遏制实际上已很难维持;伊拉克则不断寻找时机,利用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以伊拉克人民的生命为赌注,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引发危机,试图缓解维持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国际制裁。再次,俄、法等国扩大了对中东事务的介入,对美国的中东政策构成挑战:法国不顾美国的警告和达马托法的限制,坚持与伊朗的经济合作;俄罗斯成功化解去年11月份的美伊对峙,一方面使美国蒙羞,另一方面则为俄罗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最后,美国在和平问题上无所作为以及在处理中东事务的双重标准,在阿拉伯国家中引起了普遍的失望和怨恨,他们在消除分歧、加强团结的同时,公开发泄对美国的不满:抵制第四次中东北非经济会议,派出高规格代表参加德黑兰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
中东局势的上述变化,对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构成巨大挑战,如果任其发展,美国很可能失去对中东形势演变进程和发展方向的控制,中东地区本身也可能陷入某种无序和失衡的状态。看来,克林顿政府似乎把打击伊拉克作为挽回颓势的政策选择,虽然军事行动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但它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排除俄罗斯和法国的影响、进一步使阿拉伯国家分裂、阻止伊朗与邻国的和解进程。
第二,寻找调整中东战略的新契机。美国的中东战略是以冷战结束和海湾战争为大背景建立起来的,其要点是:在保持军事存在(海湾地区及中东周边海域)的同时,通过推动阿以和平与遏制两伊,维持美国主导下的中东稳定,确保石油生产与运输的安全。七年以后,美国的中东战略已难以维持,适当的政策调整已迫在眉睫。首先,中东是一个旧矛盾难以化解、新矛盾层出不穷的地区,把这样一个地区置于一项总体战略的控制和管理之下,远远超出了美国的能力。海湾战争以后,政治和解与经济发展一度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然而,目前的现实是:冲突与危机依然不时干扰甚至主导地区局势的演变。其次,以法、俄为主的大国对美国主导中东并不甘心,不时寻找时机削弱美国的影响,大国对抗的局面不可能再现,但美国的行动也不是毫无顾忌。再次,美国的中东战略也有许多先天不足:以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不断让步为主要前提的中东和平进程不可能长期持续;把两伊排斥在外,海湾的安全和稳定根本就没有可靠的基础,而且,同时对两伊进行遏制,使美国经常面临着两伊联合起来的风险。最后,从1997年开始,美国国内就一直围绕海湾政策进行讨论,讨论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美国应该改变同时遏制两伊的政策;其二,重新认识伊朗的重要战略地位:伊朗是连接中东与中亚、波斯湾与里海的最佳通道,换言之,一个包括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大中东概念正成为美国制定地区和全球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项对伊拉克更为严厉、对伊朗相对缓和的海湾政策正在酝酿之中,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削弱直至彻底颠覆萨达姆政权,一个温和的、亲美的伊拉克政权将完全改变中东的政治地图。第二,直接感受到美国压力的叙利亚将软化其在中东和平及其他事务中的立场,这样,以色列的安全环境将大为改观,中东和平也可能会出现一种全新的局面。第三,伊朗即使不与美国改善关系,它在地区事务中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和易于合作。否则,伊朗将面临美国直接的军事压力和更加难以应付的地区环境。第四,寻找经由海湾进入中亚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制约俄罗斯,也为控制中亚的资源提供了可能。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即使军事打击不能达到所有的政治目的,但显而易见,它也不可能产生难以控制的后果。
三、结束语
在军事打击伊拉克的问题上,美国可谓是举国一致,不仅国会山两党议员皆曰可打,就是普通百姓也对军事行动持赞成的态度。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1%的人赞成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68%的人甚至认为对伊拉克发动的空袭应该是为了把萨达姆赶下台。今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如果克林顿政府不能在举国一致的事情上有所作为,那么,有志扭转在国会劣势的民主党肯定会受到不小的伤害,深陷丑闻漩涡之中的克林顿总统也会招来更多的非议。
目前的海湾危机已成箭在弦上之势,美国面临的最大困扰不是俄罗斯的反对,也不是中东、特别是海湾国家的犹豫不决,甚至也不是军事行动的不可预料的后果,像上一次海湾危机一样,美国最头痛的问题依然是:如果萨达姆在最后一刻完全屈服,美国该怎么办?
注释:
〔1〕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1996,Forty —Second Edition,Europe Publication Limited,England,P.503.
〔2〕路透社,联合国1996年10月14日英文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