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与人的发展——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论文,素质论文,与人论文,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人文素质,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理解,如何理解为人文知识素养、传统文化 修养、思想道德素质等。但从哲学的层面看,人文素质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和价 值的人文精神。马克思曾指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 身。这一说法对于理解人文素质问题亦具有启发意义。
人文素质所以为人们关注,是与人文精神的失落进而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密切相 关的。在西方,当社会现代化进入高潮时,一方面,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财富高 速增长;另一方面,工具理性张扬,操作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被 遗弃,人的生存片面化。于是,便有了对现代化的反思,出现了一些非现代化甚至反现 代化的观念和行为。在我国,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西方社会曾出现的“现代化 问题”亦已复现,作为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失落”的感叹和对人文 精神的呼唤。人文素质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要弄清当前人文素质问题的症结所在,应对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与现代化的关系有一 个全面的理解。
在西方近代史上,人文精神与社会现代化进程曾经是相互促进的。西方现代化进程在 思想上导源于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中的人道主义,确定了与 神道相对立的人道,确立了人的生命、自由、平等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为现代化进程的 启动提供了理论准备特别是价值论证,从封建、宗教的羁绊中解放了人,释放了人的能 量。人文主义和人道精神还开阔了人的胸襟、拓展了人的视野,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 想自由的环境,正如丹皮尔所说:“人文主义者毕竟为科学的未来和振兴铺平了道路。 ”[1](P157)从人文主义到人道主义所倡导的关注人自身、尊重人的价值和个性的人文 精神,一开始就引导着西方的现代化进程,而现代化进程则作为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体 现并实现着这一精神。
现代化进程肇始于对人的关怀,却又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人文素质问题,这看似 矛盾,却是事实。理解这一矛盾的关键,是确定现代化背景下人文精神失落和人文素质 缺乏的具体含义,确定了其含义,也就明确了当前人文精神建设和人文素质培养的主要 内容。
对于人文精神的失落,不应一概而论,而应作具体的分析。应该肯定,社会现代化进 程给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如增强了人的主体意识 、个性意识、创新意识等。因此,所谓人文精神的失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文精神和 人文素质的全面滑坡,更不能由此而断定现代化具有反人文性。当前的人文精神失落和 人文素质滑坡是有特定含义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的与手段倒置,人们对生 存发展手段的追求甚于对生存发展目的和意义的关注;二是人的精神生活受到忽视或片 面化发展。
目的与手段是贯穿于人类活动过程的一对矛盾。从理论上说,二者是统一的:目的是 手段的导向,手段由目的规定而又服从和服务于目的;手段的加强,有利于目的的实现 。但在现实中,目的与手段又往往存在着矛盾,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这种矛盾较以往 任何时代都更为突出。现代化的目的是人的发展,但由于现代化自身的逻辑和特点,却 往往会造成目的与手段错位的现象。首先,现代化生产中工具发达且功能巨大,生产过 程复杂且自组织性强,这就容易突出工具系统的作用而模糊人的作用,似乎人是工具系 统的附属物,从而产生对工具系统等手段性因素的崇拜。其次,现代化的经济运行体制 是市场经济,在这种体制中,不同的人或团体的经济利益处于分散化状态,市场取向要 求一切经济主体行为的直接目的只能且应当是获取最大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便 可能导致人们观念和行为上的拜金主义倾向,使得人们重“占有”甚于重“生存”。再 次,现代化要求效率、效益和功利,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往往特别注重求真求实,更着意 于张扬和运用工具理性。此外,现代化作为一个长期过程,其总体目标要细化为一系列 阶段性目标,人们日常行为的直接目的是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这就可能强化对阶段性 目标的关注而弱化对现代化根本目的的意识。由于这些原因及其他不同时期或地区的特 殊原因,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人生存发展的目的往往被手段遮蔽,手段反过来成了目 的,甚至成了惟一的、终极的目的。对许多人来说,经济增长就是一切,金钱成了人的 价值尺度,物质财富成了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一些人拥有了财富,却丢失了自己,其 结果是,人的发展片面化,人文关怀意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境界的追求,对人生目 的和意义及人的发展前景的关注等缺乏。这正是人文精神失落和人文素质缺乏最本质的 内容。
与上述问题相联系的,是精神生活的片面化。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其最 基本的要求和最明显的标志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及物质财富的增长。现代化的一切活动 ,首先是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的。因此,人们在现代化过程中自然要将主要注意力置于 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上,而较少关注精神生活的满足与发展。诚然, 人们在谈论现代化时也谈及甚至强调观念的现代化,但究其内容,则主要是围绕着科技 和经济的发展来理解的,即主要是在手段的意义上来理解的,而较少涉及人文素质方面 的内容。此外还应该看到,文化的商品化运作和市场化取向,一方面,促进了文化市场 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满足了人们调节生活、愉悦精神 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文化的简单化、快餐化和商业化。由于利润的驱使,文化 产品的生产批量化、程序化,抑制了文化的创造性和多样化。更有甚者,为迎合市场, 一些媚俗的、低层次的、非历史的甚至反文化的“文化产品”充斥于市,既误导了人们 对文化的理解,降低了人们的文化品位,更使人产生了一种文化充实的幻觉,弱化了人 们对高雅文化品质和高层次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的需要和追求。这是人文精神失落和人 文素质缺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上述两方面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前一问题是根本,后一问题则是前一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对这两个问题的初步分析可见,提高人文素质,应着重于培养人们关注人自身、关 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其中尤其应着力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文化 素养和精神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曾指出:不加思考的生活等于徒费时光 。虽然人生的意义和人的发展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含义,但思考人生的意义并关注人 的发展却应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增长的极限》的作者在该书中提供的最后一个思想是 :“人必须探究他们自己——他们的目标和价值——就像他们力求改变这个世界一样。 献身于这两项任务必然是无止境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人类是否会生存,更重 要的问题在于人类能否避免在陷入毫无价值的状态中生存。”[2](P152-153)这一思想 显然不仅仅适用于理解环境资源问题,因为无论在何种意义上,我们都不应该在无价值 的状态中生存。
关注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是提高人文素质之根本。只有确立以关注人的发展为核心的 人文精神,才能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目标导向,才能使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对各种问题 而避免陷入无价值的生存状态,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