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黄杏娟论文_黄杏娟

试论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黄杏娟论文_黄杏娟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我国现有许多的领域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当下的教育领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如今,小学教育在教育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小学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而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因素,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逻辑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同时,数学思维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加之又是难点,故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智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所以,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被重视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体现

引言: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进行题目的讲解。这样一来,在过去,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并不会有交流,那么问题的解答就会死板。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种过去的教学理念是不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故此,小学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提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面得到加强。小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刚刚萌芽,处在未开发状态,对数学这门晦涩难懂的抽象学科学习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指导的,同时,数学思维的课堂应用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开发小学生的心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以此帮助学生在思维的海洋中畅游。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思考解答的方式被称为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主要是将数学中的公式化,符号化的知识进行加工重组,使其形象化,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让思维得到拓展。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所以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专业术语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及其规律都难以理解,只有多利用数学思维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学运算,从而找到题目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张知识网络,方便地将题目完整的解答出来。而数学思维恰恰就是一种逻辑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学会总结规律,归纳方法,提高推理能力,同时这种数学思维的开发也为初高中的数学学习埋下萌芽的种子。现如今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也在把数学思维引入课堂之中,以下就是一个例子: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在教学二年级《小树有几棵》的看图题目时,会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描述图意。在老师的引导和解答之下,学生可以很好地说出图片上的相关内容以及做法,表述的会很详细,老师这时会夸奖孩子们仔细认,得到夸奖的孩子会很开心。这时,一般老师就会这么把这个问题过去了,那么孩子们就会认为这就是标准答案。后来的教学中,又有老师会追问:“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其他的东西吗?”一个同学回答“我还看到了他们想去种树。”老师会夸奖他们,并让同学给他们鼓掌,以鼓励其创造性思维。而其实“想去种树”这个回答只是学生主观的臆想,并不是一种数学问题,意思就是说老师的引导和问答都只是数学素材,并没有把数学素材转换为数学思维。而在这样的教学中,对于数学问题就只是皮毛,未能深入实质,缺少数感的构思,仍然不是数学思维,作用不强。而现在的老师会说:“看完这道题目,有哪位同学可以帮我出一道数学计算题呢?”这种问答就是争取的方向,这是以数学思维来拓展,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二、数学思维拓展训练的特点

小学生学习数学,须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开始抽象数学的学习,而到最后,还是应该回到实际的应用。如果只是在具体事物的层面,称不上为数学;而如果只在抽象性的数学问题中徘徊,更是违背了数学的本质,同时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小学生处在逻辑思维萌芽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小学生思维的抽象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下是利用数学思维来进行数学教学的特点:

1.拓展作用;根据数学思维的拓展作用,对孩子的大脑潜能进行全面的开发,以此来提高孩子的智商,培养起学习的能力,提高推理能力,帮助孩子多思考,多探讨,多学习;

2.训练作用;通过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进行策略方法的训练,同时在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造性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为以后的学习铺垫;

3.总结作用;以数学思维进行拓展,从小时候开始就培养起总结规律,寻找捷径的好习惯,从而对初中的帮助有很大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运用体现

(一)数学思维在教学方法方面的体现

在培养数学思维方面,数学教师需要将每种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一张知识网,并加入数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属于数形结合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抽象与具体中找到一种平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识。所以,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一方面,借助一些数学题目中经常出现的图形;另一方面,让这些图形变成数学关系。比如说,学习长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些老师会让学生把公式死记硬背,然后接着练习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牢记。可是每当碰到一些需要灵活变化的问题时,或是图形发生改变的时候,学生就会遇到瓶颈。所以说,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改变教学方法,需要用数学思维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公式的来源及其含义。这样说来,在三种方法的运用中,老师需要教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以此来培养数学思维的能力,同时还能把公式掌握透彻。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们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老师要以数学思维进行引导,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题眼,从而自己找到解题方法并独立完成题目。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们用数学思维进行解答题目,寻找规律,归纳方法,虽然小学数学的难度不高,但小学对于思维的开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老师们需要让学生找到问题实质。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提高,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想法多元化,这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

(二)数学思维在总结能力方面的体现

数学学习对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归纳能力要求很高, 故此,在解题过后, 教师要启发学生在题目中找到相应的规律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很有帮助。同时,要把小学生向勇于突破教材的方向去引导, 不能被教材上的知识束缚或者对公式死记硬背, 对知识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加以运用;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替换。在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学习中, 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叫做代换思维。训练学生将已知条件进行替换, 从而得出结果, 让学生能够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求出结果。

结语:在文章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小学教育的改革,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深入到了小学的课堂中。数学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开发智商,还可以培养思维方法,拓展知识,形成学习网络,养成善于总结归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这对学生和老师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综上所述,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也让我们更为深刻的体会到了其对我国小学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士清.关于数学思维在小学教学中的体现[J].读与写,2015(12).

[2]黄礼容.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未来英才,2015(04).

论文作者:黄杏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  ;  ;  ;  ;  ;  ;  ;  

试论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黄杏娟论文_黄杏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