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茉莉盆栽及观赏植物

鸳鸯茉莉盆栽及观赏植物

一、鸳鸯茉莉的盆栽及观赏(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1](2022)在《我养鸳鸯茉莉》文中研究指明自幼喜爱莳花植树,及长,迷醉盆景艺术,于家中天台、庭园、基地广植盆景桩材及盆景树。悉心护理、修整之余,还一如既往地延续孩提时的养花习惯,在盆景之间见缝插针地种下自己喜欢的花卉。花为悦己者放,付出了劳动,鲜花也会为我四时展现笑靥,将我的寂寞和压力粉碎!我的小园,犹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莳养的花卉既有兰花、文竹、君子兰等普通花卉,也有猫须草、谷精草、金银花等药用花卉;既有睡莲、鸢尾等水生花卉,也有紫薇、含笑、茶花等木本花卉……生活、行旅之中,见到喜欢的植物,总会处心积虑地引种,

侯庆纯,高淑真,秦新生[2](2021)在《澳门地被植物资源》文中认为地被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现统计到澳门地被植物共有134科529属1 009种,其中禾本科(61属112种)、菊科(55属90种)和蕨类植物(46属83种)所含数量位列前三,草本类、灌木类和藤蔓类占比分别是72%(731种)、12%(117种)和16%(161种)。澳门的地被植物与广州、深圳、珠海相比,所含科和种的数量接近,物种密度最高。4个城市均主要应用爵床科、龙舌兰科、百合科、茜草科、天南星科、大戟科、马鞭草科以及蝶形花科等所含地被植物。针对澳门现有地被植物存在乡土植物开发利用程度小、外来物种运用过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应景而异、重视利用乡土植物和科学管养等建议。

蒋朵朵,李林[3](2021)在《2种茄科植物花色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鸳鸯茉莉与大花茄2种茄科植物花色变化的机制,为植物花色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鸳鸯茉莉与大花茄开花进程中6个阶段的花色表型,p H值,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花色苷、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并对花色苷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鸳鸯茉莉与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瓣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HI活性、花色苷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二者p H值、PAL活性、类胡萝卜素含量、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开花进程中鸳鸯茉莉花瓣中类黄酮含量(初花期除外)和花色苷含量(盛花末期和末花期除外)均高于大花茄,且均于花蕾末期达到峰值。2种植物的花色苷提取液均检测出6种色谱组分,大花茄花瓣中组分a2定性为氯化矢车菊素,组分a3定性为氯化矮牵牛素,而鸳鸯茉莉花瓣中组分b4定性为氯化矮牵牛素,其余组分还需进一步确定。相关性分析表明,鸳鸯茉莉开花进程中各色度值指标均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着相关关系,与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不显着;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色度值指标L*、a*、b*、C*与花色苷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均呈极显着相关关系。可见,鸳鸯茉莉花色主要与花色苷含量有关,花色变化是花色苷含量下降所致,在蕾期合成积累的花色苷随着花朵开放,在阳光强烈照射下,稳定性受到影响,部分花色苷发生了降解,导致花色变白;而大花茄花色由花色苷与类黄酮含量共同控制,花色的变化除了与总花色苷含量下降有关外,还与花色苷组分比例变化有关。

生缘[4](2021)在《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种类调查及其评价》文中提出寺庙园林中的植物的功能不仅仅是绿化环境,更深层次的作用在于营造寺庙宁静肃穆的园林意境。寺庙园林作为独特的园林类型,可以为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摸清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资源概况,采用文献调查、访谈调查、实地调查和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法等研究方法,对其开展了植物资源种类调查及园林价值评价等工作,研究工作得到以下结果:(1)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的园林植物共有124种(包括种下等级,下同),隶属53科100属,其中裸子植物有4科7属10种,被子植物有49科93属114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43科78属96种,单子叶植物有6科15属18种;含10种以上的只有蔷薇科(13种),所含植物种类数量占全部种类的10.49%;生活型的组成来看乔木最多有45种,其次为草本有42种;观赏植物的观赏部位的分类来看观花植物有74种,观果植物有38种、观叶植物有60种、观干植物有8种、观形植物有23种、复合观赏植物有56种;使用频度超过60%的有白扦、侧柏、杜松、紫丁香、油松及榆树;寺庙中应用数量最多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分别是油松、月季花和万寿菊;乡土植物应用来看,共有24种为乡土植物,隶属于10科22属;寺庙园林植物中古树有9株,隶属于6科7属7种,二级古树有7株,三级古树有2株。这些古树是在寺庙园林环境内被信仰的力量保留下来的,承载着文化和保存着活的宝贵的基因。(2)各寺庙的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度排序为:观音庙42科71属80种>大召寺24科36属46种>五塔寺23科30属33种>弥陀寺19科24属24种>乌素图召7科9属9种>隆寿寺5科6属7种>席力图召3科5属5种。(3)以生物学特征、观赏特性、开发利用价值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107种种植较多且观赏价值明显的植物种类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把107种植物分为四个等级,既Ⅰ级有7种,暴马丁香、紫丁香、山桃、珍珠梅、槐、杏和山楂;Ⅱ级有36种,榆叶梅、皂荚、白杜、月季花、辽东丁香、红瑞木、稠李、西府海棠、黄刺玫和桑等;Ⅲ级有44种,物种数量最多,有睡莲、油松、侧柏、白扦、麝香百合、银杏、君子兰、夹竹桃、樟子松和圆柏等;Ⅳ级有20种,狗牙花、刺葵、铁海棠、石榴、花烛、龙血树、沙漠玫瑰、海滨木巴戟、春羽和金琥等。在园林中可对观赏价值高,还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对生境要求不严,长势好,开发利用价值高,可粗放管理的乡土植物加以利用。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在选择植物上与北京的寺庙园林相似,都以油松、白扦、杜松、圆柏、侧柏、槐、紫丁香等乔木为主,寺庙内的春夏开花植物居多,秋冬季开花植物较少,重视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来丰富寺庙园林景观。

黄思祺[5](2021)在《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植物景观应用研究 ——以成都市乡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步骤,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存续乡村独特风貌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安德镇和金堂县清江镇乡村绿地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0个村落的四种绿地类型,调研其植物配置组成结构,生长状况、群落搭配模式,运用植物群落学和TWINSPAN二元指示种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1)通过查阅相关课题文献,提炼出乡村植物景观的定义和特征:即在乡村范围内,通过人工种植形成的利用植物材料美化乡村环境并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需求的植物景观。(2)参照乡镇绿地划分标准,结合当地实情,将调研乡村绿地分为庭院绿地、道路绿地、公共绿地及其他绿地,分别对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踏勘。(3)调研记录样地样线范围内的植物品种、植物数量、植物观赏性等基础数据,植物组成分析中包含植物科属种、乔灌草种类数量、乡土植物品种等,植物结构分析包含常绿落叶种类,植物观赏性,植物季相性等;再过计算各项植物的重要值,采用TWINSPAN二元指示种法,将矩阵数据导入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乡村植物群落配置模式进行聚类和统计,根据植物主要指示种作为划分标准,将植物配置模式分为食用型、观赏型、绿化型、混合型。(4)经过对研究区乡村绿地植物景观的现状数据量化分析后,筛选出25种乔木、26种灌木及23种地被植物,拟定12种植物配置模式,适用于不同绿地类型的不同要求,为成都市美丽乡村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廖堂贵[6](2021)在《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园林苗木是环境绿化、景观打造、居室美化的重要材料,其产业化生产,对当地经济、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归纳、资料收集、数据整合分析,深入分析了2017~2018年南宁市的苗圃持有量和规模,苗木种数、数量、质量、类型,2018年的苗木价格,2009年以来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科研成果,对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发展趋势进行论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截至2018年底,南宁市园林苗圃共有806家,71%的苗圃集中在兴宁区,58%的苗圃为小、中型苗圃(面积<20 hm2),与2017年相比,苗圃总数量和大型苗圃数量均有增加。(2)2018年南宁市培育的绿化苗木628种,其中乔木、灌木、地被为主要类型,分别占33.28%、28.66%、25.00%,乔木、灌木、地被苗木数量分别为51.6、146.8、403.6万株,与2017年相比,2018年乔木、灌木、地被苗分别售出70%、33%和50%的库存。(3)2018年南宁市苗木质量不高,70%以上的苗木品质一般,优质苗木仅有0.32~0.70%,小苗多,大苗少,地径5 cm以上的苗木占比仅为1%~11%,与2017年相比,质量等级为良的乔木、灌木、地被苗木数量增加了14~25%。(4)2018年南宁市苗木以容器苗为主,50.79%的乔木苗为容器苗,97%以上的灌木和地被苗木均为容器苗。与2017年相比,乔木容器苗占比增加。容器育苗方法推广效果好,容器苗占苗木总量比例稳步上升。(5)南宁市园林苗木报价低于广东。(6)导致南宁市园林苗圃规模和数量变化、苗木数量变化的原因分别为: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建设已现成效,带动苗圃数量增长,苗圃生产“小、杂、乱”的经营模式得到改善;南宁市开展了两大市政项目:南宁市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建设,带动2018年各类苗木的库存售出。(7)南宁市苗木生产存在以下问题:小、中型苗圃居多,难以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苗木种类多而杂乱、质量低;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科研发展滞后。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促进苗木生产集约化、提升育苗技术、制定行业标准、改进销售方式、加强科研投入与建设、健全行业管理体系、加强苗木数字化方面改善园林苗木生产存在的问题;(8)预测南宁市乡土树种、秋叶植物、彩叶植物、观花植物、棕榈科植物、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攀援藤本苗木需求量将会增大;技术上来说,园林废弃物作为园林土壤改良剂的技术将会是南宁市育苗技术攻关的热点之一。

陈康华[7](2020)在《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在广州市应用形式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代城市公共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划与营造园林植物景观。我国南方城市园林景观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沿用固有的经典植物种类组合配置造景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审美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趋势是利用国外优秀的景观植物品种进行园林绿化。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株形体量、丰富的叶色质地和艳丽的花形花序等观赏特性,观赏价值很高,是新兴的植物造景材料。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应用既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也使居民更加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为城市生活增添生机。本论文通过实地调查广州市11个区的36处样地,参考相关已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园林绿地中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对有待改善之处提出建议。结合生态适应性、景观应用潜力以及观赏价值三个层面,用层次分析法对现有已经适应广州环境的42个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含品种,下同)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种类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特性评分,并分级评价其应用价值。调查分析发现应用在广州市公共园林绿地的主要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不包括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澳洲植物专类园品种在内)有10种,分别为澳洲鸭脚木、黄金香柳(出现的频率均为83%)、串钱柳(67%)、诺福克南洋杉(61%)、银叶金合欢(53%)、假槟榔、狐尾椰子、多花红千层(均为47%)、白千层(44%)、美花红千层(33%)。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法发现排在优异种类的有2种:黄金香柳、澳洲鸭脚木;排在适宜种类的有10种:假槟榔、串钱柳、银叶金合欢、白千层、红花银桦、千头木麻黄、窿缘桉、狐尾椰子、肯氏南洋杉、美丽薄子木。根据42种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特性与评级,总结模拟出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5种园林景观搭配形式:(1)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植物的搭配形式:诺福克南洋杉+无忧花+吊瓜树+美丽异木棉+花叶艳山姜+七彩大红花+翠芦莉。该形式充分发挥了不同种类的树木、灌木与地被草本植物的形态、色彩等观赏特性,结合不同景观层次之间的植物搭配,通过优化搭配形式来提高景观植物自身的观赏价值。(2)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搭配形式:假槟榔+砂糖椰子+紫背竹芋+巴西鸢尾。营造这种植物景观根据园林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在形式上保证了两者的统一。植物景观作为园林建筑的前景,不应该太复杂,它需要视线通透,融合人工美与自然美;作为背景时多用假槟榔等较高品种。(3)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小品的搭配形式:红花银桦+翠芦莉+萼距花。当园林小品较小时,用灌木和草本植物围绕种植;当园林小品较大时,为了突出园林小品的景观效果,通常搭配乔-灌-草植物组成的复合结构作为背景。(4)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山水地形的搭配形式:串钱柳+宫粉羊蹄甲+紫薇+毛杜鹃+紫背竹芋。营造园林地形中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大部分是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作为乔木层的形式成片种植,用低矮的灌木和开花地被植物作点缀。当种植在自然水体岸边时,为模拟自然景观常用乔-灌-草结构。(5)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道路广场的搭配形式:大王椰子+狐尾椰子+龙船花+红檵木。在这种形式里,自然式道路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配置比较自由,一般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营造安静自然的氛围;规则式道路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配置可以采用简单的乔-草、灌-草结构;园林广场内的植物景观结构比较简单,多以规整式种植在草坪和花坛,营造视野开阔的活动空间,应用观叶或观花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品种都能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

李宇轩[8](2020)在《贵港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物种调查及植物景观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为广西贵港市园林绿地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本文以贵港市现有5处公园绿地,即贵港园博园、民族文化公园、东湖公园、马草江生态公园及南山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进行全面实地调查,对其植物景观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生态效益、景观效果、服务功能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调查统计结果,分析总结贵港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物种资源及植物景观特征与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结果:贵港市公园绿地共有园林植物334种,隶属于103科249属。(1)按分类群统计,蕨类植物8科12属13种,裸子植物7科10属13种,双子叶植物69科158属218种,单子叶植物19科69属90种;以豆科、禾本科、桑科、棕榈科、百合科、大戟科、天南星科和桃金娘科等8科为优势科。(2)按公园单位统计,贵港园博园有84科163属210种,民族文化公园有75科175属226种,东湖公园有70科142属179种,马草江生态公园有57科111属140种,南山公园有51科92属116种。(3)按物种密度统计,民族文化公园(11.85种/hm2)物种密度最大且远超其他公园。(4)按生活型统计,以木本植物种类占优,达227种(占67.96%),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之比为2.12:1。(5)按生态型统计,光照类型以喜光植物种类(占44.31%)最多,温度类型以喜温植物种类(占47.90%)最多,土壤类型以中性土壤植物种类(占56.29%)最多,水分类型以中生植物种类(占58.68%)最多。(6)按乡土性统计,共有乡土植物243种(占72.75%),本地木本植物指数为0.74。(7)按季相统计,以常绿树种为主,达162种(占木本植物种数71.37%),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之比为2.49:1。(8)按观赏特性统计,以观花植物(占47.90%)和观叶植物(占35.33%)种类居多。(2)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结果分析总结,(1)特征: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以常绿树种为主;乡土植物物种广泛应用。(2)存在问题:藤本植物应用偏少;本地木本植物指数有待提高,存在大量外来入侵植物;市花应用缺乏创新,市树园林应用鲜有。(3)提出优化建议:因地制宜应用藤本植物;大力开发本地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科学防控外来入侵植物危害;加大市花市树应用力度。(3)植物景观评价结果:贵港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总体评分为76.785,评价等级为“良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各公园评分排序:贵港园博园(80.786)>东湖公园(78.412)>民族文化公园(77.924)>马草江生态公园(74.948)>南山公园(71.854),贵港园博园、东湖公园和民族文化公园为“良好”等级,马草江生态公园和南山公园为“中等”等级。(2)准则层总体评分排序:生态效益(78.607)>服务功能(76.221)>景观效果(74.394),生态效益和服务功能为“良好”等级,景观效果为“中等”等级。(3)指标层15个指标总体评分排序前6位的是“净化空气”“群落乡土性”“植物生长状况”“舒适性”“文化内涵及意境”和“休闲游憩性”,皆为“良好”等级;排序后3位是“色彩丰富性”“群落物种丰富度”“科普教育性”,皆为“中等”等级。(4)植物景观评价结果分析总结,(1)特征:生态效益良好,植物生长健康;植物文化内涵丰富;植物空间舒适感强,休闲游憩功能完善。(2)存在问题: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冬季湿地景观欠佳;植物群落观花、观果与色叶植物种类比例不足;植物科普设施稀缺。(3)优化建议:提高水湿生植物物种多样性,重视营造冬季湿地景观;丰富植物群落观花、观果与色叶植物种类;完善植物科普设施。

魏凯悦[9](2020)在《浙江乡村聚落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耦合特征及其优化》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风貌受到强烈冲击,乡村建设刻不容缓。乡村植物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乡土特征并探究乡村植物的景观特征,让规划先行,有助于乡村风貌的保护和恢复,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址在位于江南的浙江省,选取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地地区3种典型乡村聚落区的村庄作为样本,共计调查44个聚落(平原地区14个,丘陵地区15个,山地地区15个),2956户庭院。对其植物以及聚落内不同空间要素包括庭院、道路、公共空间、水系、农田等进行实地调查,将植物按照其空间位置和与人工场地的结合提取出庭院林、道路林、公共游憩林,分析3种不同林种特征和乡村植物整体特征,包括组成特征、水平结构特征、垂直结构特征等。通过对庭院建筑、道路、公共游憩空间的调查分析,与植物生态空间结合,梳理不同林分空间特色。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和现场访问的方式,解读植物种植习惯和配置模式与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习俗等人文内涵的关系。最终提出浙江乡村植物景观的优化策略,以期建设具有江南特色,能传承乡土文化并适应当代需求的幸存植物景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内乡村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共计135科405属523种,以水杉、毛竹、香樟、桂花为优势树种。不同地带植物组成差异明显,平原地区共计植物59科93属110种,香樟、榉树、桑、水杉为优势树种;丘陵地区共计植物127科368属451种,其中草本70科156属203种,以水杉、杜仲、山核桃、山茶为优势种;山地地区共计植物68科118属162种,以胡柚、苦楝、杉木为优势种。其中,乡土植物种类占比较大。(2)研究区内整体树冠覆盖率较高,平均达39.17%,平原地区树冠覆盖率48.19%﹥丘陵地区35.39%﹥山地地区33.20%。植株数量组成上,围村林最多占41.33%,庭院林占22.33%,道路林占14.02%,公共游憩林占11.37%,水岸林占10.95%。(3)在浙江省乡村调研区内,庭院林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共计得到108科283属360种,高于游憩林74科132属176种,道路林植物种类仅有40科67属74种。庭院林受房屋建筑的不同布局,高度,朝向等影响而呈现出较明显的景观风貌差异;游憩林景观风貌因公共空间所承担的功能类型不同,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道路林景观风貌较为平均。(4)风格传统、历史悠久并伴有人居住维护的庭院,庭院林生长最好,物种丰富度高。庭院林的高度一般可达到所在庭院建筑的二层,呈现建筑在丛林掩映下的聚落庭院景观风貌。主路作为交通承载道路,道路林生长相对茂盛,两侧有一定的潜在建设空间;而小路两侧植物规划建设潜力小。不同类型空间中的植物配置模式有所差异,滨水游憩空间植物景观整体搭配最优。

赵娇[10](2020)在《浙北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与优化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了浙北丘陵平原区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的基本特征,运用SBE美景度评价法,评价了浙北丘陵平原区的植物景观美景度,探讨了对美景度影响大的景观因子,从而为当地植物景观的优化提供合理的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的丘陵平原区41个乡村聚落中,有553种植物,隶属于142科405属,数量较多的树种分别为榉树、香樟、桂花、水杉、石楠、柳树、桑树、榆树、山茶;将植物按不同的空间类型进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道路林数量最多,占52.4%,庭院林占30.1%,滨水林占9.7%,围村林占7.8%;研究区内共有观花植物54科111属136种,其中夏季的观花植物种类最多,春季次之,秋季第三,冬季的观花植物种类最少。(2)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表明:1)道路植物景观:丘陵地区的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值较高;影响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主要指标因子是观赏性和整洁度;2)庭院植物景观:丘陵和平原两个地形区的庭院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值均较高;影响庭院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主要景观因子是观赏性和整洁度;3)滨水植物景观:丘陵和平原两个地形区的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均较高;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主要受林冠线、乡土性、协调性的影响;4)围村植物景观:丘陵地区的围村植物景观美景度较高;围村植物景观美景度主要受自然性和整洁度的影响。5)通过对浙北典型乡村聚落植物景观风貌研究和植物景观美景度研究,针对造成美景度不高的主要因子提出了植物景观的优化策略。

二、鸳鸯茉莉的盆栽及观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鸳鸯茉莉的盆栽及观赏(论文提纲范文)

(2)澳门地被植物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1 澳门绿色空间和城市绿化现状
    1.1 绿化覆盖率低
    1.2 人口高密度化
2 澳门地被植物资源分析
    2.1 澳门地被植物资源基本概况
    2.2 澳门地被植物的物种组成
        2.2.1 草本类地被植物
        2.2.2 灌木类地被植物
        2.2.3 藤蔓类地被植物
        2.2.4 蕨类地被植物
3 澳门与周边城市地被植物资源与应用比较
4 澳门绿地系统不同场景地被植物应用建议
    4.1 因地制宜,满足生态原则
    4.2 应景而异,满足观赏需求原则
    4.3 丰富种类和形式,科学养护管理

(3)2种茄科植物花色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研究方法
        1.2.1 花径测量
        1.2.2 花色测定
        1.2.3细胞液pH值测定
        1.2.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1.2.5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1.2.6 PAL和CHI活性测定
        1.2.7 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1.2.8 类黄酮与花色苷含量测定
        1.2.9 花色苷组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1.2.9. 1 花色苷提取
        1.2.9. 2 标准品制备、标准曲线制作及花色苷组分检测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径的变化
    2.2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瓣色度值的变化
    2.3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瓣细胞液p H值的变化
    2.4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瓣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2.5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2.6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瓣PAL活性变化
    2.7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瓣CHI活性变化
    2.8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瓣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2.9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瓣类黄酮与花色苷含量变化
    2.1 0 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2.1 1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花蕾末期花色苷组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鸳鸯茉莉和大花茄花色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3.2 鸳鸯茉莉与大花茄开花进程中花色变化的原因
    3.3 鸳鸯茉莉与大花茄蓝紫色程度差异的原因

(4)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种类调查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佛教与佛教寺庙园林概述
        1.1.1 佛教寺庙园林相关概念
        1.1.2 佛教寺庙园林的分类
        1.1.3 佛教寺庙园林的特征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地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环境
    2.3 佛教在内蒙古的发展
    2.4 呼和浩特市样本寺庙的概况
第3章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
        3.3.2 访谈调查
        3.3.3 实地调查
        3.3.4 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3.4 技术路线
第4章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种类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区系分析
        4.1.1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种类组成
        4.1.2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科、属统计分析
        4.1.3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生活型分析
        4.1.4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原产地分析
    4.2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应用频率统计分析
    4.3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主要植物物种出现频率
    4.4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4.4.1 观花植物
        4.4.2 观果植物
        4.4.3 观叶植物
        4.4.4 观干植物
        4.4.5 观形植物
        4.4.6 复合观赏植物
    4.5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乡土植物应用分析
    4.6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古树名木
第5章 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植物综合评价
    5.1 评价对象的确定
    5.2 评价体系的建立
        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2 指标的选取原则和评价依据
        5.2.3 评分标准的确定
        5.2.4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5.3 评价结果与分析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第7章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图

(5)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植物景观应用研究 ——以成都市乡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美丽乡村发展的相关政策
        1.1.2 乡村植物景观建设现有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利于乡土文化的存续
        1.2.2 利于指导乡村建设
    1.3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路线
        1.4.2 调查方法与内容
    1.5 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现状
        1.5.1 国外乡村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5.2 国内乡村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第二章 美丽乡村植物景观的相关概念
    2.1 相关概念
        2.1.1 “美丽乡村”
        2.1.2 乡村植物景观
    2.2 美丽乡村植物景观功能分析
        2.2.1 乡村植物景观的生活功能
        2.2.2 乡村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
        2.2.3 乡村植物景观的生产功能
    2.3 美丽乡村植物景观的配置原则
        2.3.1 乡土性原则
        2.3.2 生态性原则
        2.3.3 功能性原则
        2.3.4 经济性原则
    2.4 乡村绿地分类
        2.4.1 公共绿地
        2.4.2 庭院绿地
        2.4.3 其他绿地
        2.4.4 道路绿地
第三章 四川省成都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3.1 成都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3.2 研究区域概况
        3.2.1 地理自然概况
        3.2.2 社会经济与产业概况
        3.2.3 生态绿化建设概况
        3.2.4 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3.2.5 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
    3.3 调研乡村概况
第四章 调研结果分析
    4.1 乡村基础数据
        4.1.1 乡村基础经济数据
        4.1.2 主要优势产业
    4.2 乡村庭院绿地调研内容分析
        4.2.1 乡村庭院绿地植物景观
        4.2.2 乡村庭院绿地物种组成
        4.2.3 植物物种数量分析
        4.2.4 庭院绿地植物生长势分析
        4.2.5 庭院绿地植物配置模式聚类分析
        4.2.6 庭院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物种多样性分析
        4.2.7 小结
    4.3 乡村公共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4.3.1 乡村公共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4.3.2 乡村公共绿地植物物种组成
        4.3.3 植物物种数量分析
        4.3.4 乡村公共绿地植物生长势分析
        4.3.5 公共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聚类分析
        4.3.6 公共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4.3.7 小结
    4.4 乡村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4.4.1 乡村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4.4.2 乡村道路绿地植物物种组成
        4.4.3 植物物种数量分析
        4.4.4 道路绿地植物生长势分析
        4.4.5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聚类分析
        4.4.6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4.4.7 小结
    4.5 乡村其他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4.5.1 乡村其他绿地植物景观
        4.5.2 植物物种组成
        4.5.3 其他绿地植物物种数量分析
        4.5.4 其他绿地植物生长势分析
        4.5.5 其他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聚类分析
        4.5.6 其他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物种多样性分析
        4.5.7 小结
第五章 乡村植物景观探讨
    5.1 现存主要问题
        5.1.1 其他绿地植物景观建设问题
        5.1.2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建设问题
        5.1.3 庭院绿地植物景观建设问题
        5.1.4 公共绿地植物景观建设问题
    5.2 乡村植物景观品种选择
    5.3 乡村植物配置优化方案
        5.3.1 庭院绿地植物群落搭配
        5.3.2 公共绿地植物群落搭配
        5.3.3 其他绿地植物群落搭配
        5.3.4 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搭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
    6.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附录C:植物资源调查表

(6)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园林绿化苗木行业特点及其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1.1.1 园林绿化苗木行业特点
        1.1.2 园林绿化苗木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1.2 国内外园林苗木生产发展现状
        1.2.1 国外园林苗木生产现状
        1.2.2 中国园林苗木生产发展现状
    1.3 广西园林苗木生产发展现状
    1.4 园林苗木行业发展机遇与苗木需求趋势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归纳法
        2.3.2 资料收集法
        2.3.2.1 园林苗木生产数据收集与调查方法
        2.3.2.2 市政工程信息收集
        2.3.2.3 园林苗木生产科研相关资料收集
        2.3.2.4 专家意见收集
        2.3.2.5 南宁市公园园林植物信息收集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 南宁市苗圃持有量与结构分析
        3.1.2 南宁市园林绿化苗木结构分析
        3.1.2.1 南宁市主要园林苗木种类
        3.1.2.2 南宁市主要园林苗木数量与质量结构
        3.1.3 南宁市园林苗木价格分析
    3.2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变化原因分析
        3.2.1 苗圃数量与规模变化原因分析
        3.2.2 苗木量与种数变化原因分析
    3.3 南宁市近年园林苗木生产科研成果分析
    3.4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小、中型苗圃居多,难以开展规模化生产经营
        3.4.2 苗木种多而质量低,管理缺乏长期规划
        3.4.3 科研发展滞后
    3.5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发展策略分析
        3.5.1 促进苗木集约化生产
        3.5.2 提升育苗技术
        3.5.3 制定苗木生产相关标准
        3.5.4 改进销售方式,提升市场优势
        3.5.5 加强科研建设与人才培养
        3.5.6 健全行业管理体系
        3.5.7 加快苗木数字化建设
        3.5.8 积极引导本土绿化植物应用
        3.5.9 合理规划市政工程,带动苗木销售与生产
    3.6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发展方向
        3.6.1 南宁市园林苗木需求趋势
        3.6.2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技术发展热点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
        4.1.2 2018 年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变化原因
        4.1.3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
        4.1.4 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发展趋势
    4.2 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在广州市应用形式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资源价值
        1.1.1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
        1.1.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食用价值
        1.1.3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药用价值
    1.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特点
    1.3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澳大利亚植物植物学研究动态
        1.3.2 国外澳大利亚植物植物学研究动态
        1.3.3 国内澳大利亚植物造林及园林研究动态
        1.3.4 国外澳大利亚植物造林及园林研究动态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本文依据的相关植物造景理论基础
    2.2 研究的范围
    2.3 研究的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调查研究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引种澳大利亚植物种类的分析
    3.2 广州市引种澳大利亚植物种类的调查分析
        3.2.1 广州市自然概况
        3.2.2 广州市引种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
        3.2.3 广州市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形式调查与分析
        3.2.3.1 广州市主要园林绿地应用的澳大利亚植物现状
        3.2.3.2 广州市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广泛性分析
        3.2.3.3 广州市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搭配树种分析
        3.2.3.4 36 处样地澳大利亚植物搭配种类的使用频率分析
        3.2.4 广州市园林绿地的澳大利亚植物应用分析
        3.2.4.1 广州市公园、校园与广场绿地应用现状分析
        3.2.4.2 广州市居住区绿地应用现状分析
        3.2.4.3 广州市道路附属绿地应用现状分析
    3.3 广州市澳大利亚植物园林应用的综合评价分析
        3.3.1 层次分析法(AHP)法
        3.3.1.1 建立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
        3.3.1.2 构建层次结构的两两评判矩阵
        3.3.1.3 检验评判矩阵的一致性
        3.3.1.4 广州市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单层评价因素影响力值
        3.3.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的综合评价分析
        3.3.3 确定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的应用等级分布
        3.3.3.1 应用等级评分标准
        3.3.3.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适应性与应用等级分布
    3.4 广州市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模拟造景模式探讨
        3.4.1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搭配植物的选择
        3.4.2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植物的配置模式探讨
        3.4.2.1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植物自然式种植
        3.4.2.2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植物规整式种植
        3.4.3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模式探讨
        3.4.3.1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作为园林建筑前景
        3.4.3.2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作为园林建筑背景
        3.4.4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小品的配置模式探讨
        3.4.5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山水地形的配置模式探讨
        3.4.5.1 模拟地形中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3.4.5.2 模拟水边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3.4.6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道路和广场的配置模式探讨
        3.4.6.1 模拟园林道路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3.4.6.2 模拟园林广场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4 结论、讨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澳大利亚植物在我国各地的引种情况(部分)
附录 B 华南植物园澳大利亚植物名录(部分)
附录 C 广州市36处样地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频度评价
附录 D 广州市36处样地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搭配植物
附录 E 广州市园林绿地常见澳大利亚植物图片(部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贵港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物种调查及植物景观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公园绿地
        1.3.2 园林植物
        1.3.3 植物群落
        1.3.4 植物景观
    1.4 园林植物调查研究综述
        1.4.1 国外园林植物调查研究
        1.4.2 国内园林植物调查研究
    1.5 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综述
        1.5.1 国外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1.5.2 国内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贵港市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历史文化概况
    2.2 调查对象
        2.2.1 贵港园博园
        2.2.2 民族文化公园
        2.2.3 东湖公园
        2.2.4 马草江生态公园
        2.2.5 南山公园
    2.3 研究内容
        2.3.1 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调查
        2.3.2 植物景观评价
    2.4 研究方法
        2.4.1 实地调查法
        2.4.2 问卷调查法
        2.4.3 层次分析法
        2.4.4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5 对比分析法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 园林植物科、属、种组成
        3.1.2 园林植物科级数量及优势科
        3.1.3 园林植物物种密度
        3.1.4 园林植物生活型
        3.1.5 园林植物生态型
        3.1.6 园林植物乡土性
        3.1.7 园林植物季相
        3.1.8 园林植物观赏特性
    3.2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植物景观评价
        3.2.1 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确定
        3.2.2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法)的计算与结果
        3.2.3 各准则层及其指标层评价结果与分析
        3.2.4 各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贵港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及其景观特征、问题与建议
    4.1 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及其景观特征
        4.1.1 园林植物物种资源特征
        4.1.2 植物景观特征
    4.2 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园林植物应用的主要问题
        4.2.2 植物景观的主要问题
    4.3 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及其景观的优化建议
        4.3.1 园林植物应用的优化建议
        4.3.2 植物景观的优化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调查
        5.1.2 植物景观评价
    5.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I 附表
    附表1 贵港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名录
    附表2 贵港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指标筛选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表3 贵港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指标权重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表4 贵港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游客问卷调查表
附录 II 附图
    附图 1 贵港园博园 21 个植物群落样方现场照片(自摄)
    附图 2 民族文化公园 18 个植物群落样方现场照片(自摄)
    附图 3 东湖公园 18 个植物群落样方现场照片(自摄)
    附图 4 马草江生态公园 17 个植物群落样方现场照片(自摄)
    附图 5 南山公园 16 个植物群落样方现场照片(自摄)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浙江乡村聚落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耦合特征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几个基本概念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调查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2 调查村庄选择
    2.3 调查内容
    2.4 分析方法
第三章 浙江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的基本特征
    3.1 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特征分析
        3.1.1 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3.1.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分析
        3.1.3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分析
        3.1.4 植物多样性分析
    3.2 植物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3.2.1 水平结构
        3.2.2 垂直结构
第四章 浙江乡村聚落的庭院林景观特征
    4.1 庭院林组成特征分析
        4.1.1 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4.1.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分析
        4.1.3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分析
    4.2 庭院林空间特征分析
        4.2.1 水平景观风貌
        4.2.2 垂直景观风貌
    4.3 庭院林景观特征总结
第五章 浙江乡村聚落的道路林景观特征
    5.1 道路林组成特征分析
        5.1.1 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5.1.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分析
        5.1.3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分析
    5.2 道路林空间特征分析
        5.2.1 水平景观风貌
        5.2.2 垂直景观风貌
    5.3 不同景观条件道路林特征分析
    5.4 道路林景观特征总结
第六章 浙江乡村聚落的游憩林景观特征
    6.1 游憩林组成特征分析
        6.1.1 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6.1.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分析
        6.1.3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分析
    6.2 游憩林空间特征分析
        6.2.1 水平景观风貌
        6.2.2 垂直景观风貌
    6.3 游憩林景观特征总结
第七章 构筑物及其与植物景观关系研究
    7.1 浙江乡村聚落构筑空间的基本特征
    7.2 庭院建筑
        7.2.1 建筑高度
        7.2.2 建筑朝向
        7.2.3 建筑风格
        7.2.4 建筑布局
    7.3 乡村道路
        7.3.1 道路类型
        7.3.2 道路两侧景观条件分析
        7.3.3 路网密度分析
    7.4 公共空间
        7.4.1 公共空间类型
        7.4.2 公共空间密度分析
    7.5 小结
第八章 浙江乡村聚落植物景观问题及优化
    8.1 浙江乡村聚落植物景观存在问题
        8.1.1 平原地区
        8.1.2 丘陵地区
        8.1.3 山地地区
    8.2 浙江乡村聚落植物景观优化
        8.2.1 平原地区
        8.2.2 丘陵地区
        8.2.3 山地地区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主要结论
    9.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浙江乡村聚落调查区植物名录
附录B 乡村植物调查记录内容
附录C 乡村建筑调查记录内容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浙北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与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乡村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的研究进展
        1.2.1 乡村植物景观的植物组成特征研究
        1.2.2 乡村植物景观的分类体系研究
        1.2.3 乡村植物景观的文化特征研究
        1.2.4 乡村植物景观的评价研究
        1.2.5 乡村植物景观的优化设计
    1.3 研究内容
        1.3.1 浙北乡村植物景观的植物特征研究
        1.3.2 浙北乡村聚落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
        1.3.3 基于美景度分析的浙北乡村聚落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浙江省基本概况
        2.1.2 浙北地区基本概况
    2.2 研究样本选择
    2.3 调查内容及方法
        2.3.1 植物调查
        2.3.2 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2.3.3 评价方法
第三章 浙北植物特征及观赏特性分析
    3.1 植物景观种类组成特征分析
        3.1.1 种类组成及数量特征
        3.1.2 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分析
    3.2 植物的空间位置分布特征
    3.3 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3.3.1 观花植物种类
        3.3.2 观花植物季相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乡村聚落中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分析
    4.1 道路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
    4.2 影响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的主导评价因子
        4.2.1 建立道路植物景观模型
        4.2.2 道路植物景观模型检验
    4.3 主要构景要素对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影响分析
        4.3.1 观赏性对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4.3.2 整洁度对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乡村聚落中庭院植物景观美景度分析
    5.1 庭院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
    5.2 影响庭院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的主导评价因子
        5.2.1 建立庭院植物景观模型
        5.2.2 庭院植物景观模型检验
    5.3 主要构景要素对庭院植物景观美景度影响分析
        5.3.1 观赏性对庭院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5.3.2 整洁度对庭院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乡村聚落中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分析
    6.1 滨水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
    6.2 影响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的主导评价因子
        6.2.1 建立滨水植物景观模型
        6.2.2 滨水植物景观模型检验
    6.3 主要构景要素对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影响分析
        6.3.1 林冠线对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6.3.2 乡土性对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6.3.3 协调性对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乡村聚落中围村植物景观美景度分析
    7.1 围村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
    7.2 影响围村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的主导评价因子
        7.2.1 建立围村植物景观模型
        7.2.2 围村植物景观模型检验
    7.3 主要构景要素对围村植物景观美景度影响分析
        7.3.1 自然性对围村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7.3.2 整洁度对围村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
    7.4 小结
第八章 浙北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的优化策略
    8.1 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美景度整体优化策略
        8.1.1 短期内快速提高乡村植物景观美景度的方法
        8.1.2 长远上持续提高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对策
    8.2 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的优化策略
        8.2.1 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优化策略
        8.2.2 庭院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优化策略
        8.2.3 滨水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优化策略
        8.2.4 围村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优化策略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四、鸳鸯茉莉的盆栽及观赏(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养鸳鸯茉莉[J]. 李建.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22(01)
  • [2]澳门地被植物资源[J]. 侯庆纯,高淑真,秦新生. 广东园林, 2021(04)
  • [3]2种茄科植物花色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J]. 蒋朵朵,李林. 河南农业科学, 2021(08)
  • [4]呼和浩特市城区佛教寺庙园林植物种类调查及其评价[D]. 生缘.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植物景观应用研究 ——以成都市乡村为例[D]. 黄思祺.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南宁市园林苗木生产现状与发展研究[D]. 廖堂贵. 广西大学, 2021(12)
  • [7]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在广州市应用形式的调查与分析[D]. 陈康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8]贵港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物种调查及植物景观评价[D]. 李宇轩. 广西大学, 2020(02)
  • [9]浙江乡村聚落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耦合特征及其优化[D]. 魏凯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10]浙北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与优化策略[D]. 赵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标签:;  ;  ;  ;  ;  

鸳鸯茉莉盆栽及观赏植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