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连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龙头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连市论文,工业基地论文,龙头论文,进程论文,东北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04)01-0001-05
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与改造步伐的政策导向,《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则标志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应当指出,党和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经济推进安排,是继续20世纪80年代东部大开放、90年代西部大开发之后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东西联动与南北共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布局取向。在这种全国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的时代背景下,大连市作为邓小平生前认定的“东北之窗”应当捷足先登,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的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为此,本文试作战略思考与对策创意。
一、大连市应当适应国内外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带头确立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的战略取向。
必须说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胜利推进,东北地区经济与全国一样在持续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改革措施不到位,产业结构调整不力,经济发展速度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不快,多数企业运行还是比较困难,失业、半失业的问题仍然压抑着干部和职工情绪,致使“东北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困扰着东北人民的精神世界,致使东北区域经济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徘徊局面。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东北地区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其潜力与优势远未得到发挥,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有待解决。为了使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得到有效克服,推动东北地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大连市要跟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步伐,带头确定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战略取向,加大力度解决那些关键性的现存问题,使之逐渐成长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实践出真知。随着改革开放大业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东北现象”的实质,逐渐找到了与国内其它区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差距,逐步实现了思想上的大解放,所以才有了行动上的自觉性。于是,在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依靠企业界广大干部与群众的艰苦努力,通过体制改革与机构改革,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尤其是通过抓重点企业与重大项目的改革与建设等积极措施,终于使东北区域经济发展过了困难期,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在这种发展态势下,东北地区必须尽快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要求,确定新的战略取向。温家宝总理于2003年8月4日在长春市主持召开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指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1]根据国务院在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所做出的具体部署与政策安排,大连市当前必须加大力度解决新形势下在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目标定位与战略取向问题,围绕创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来确定城市经济发展规划。而在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与战略取向问题上,大连市比其它城市更有发言权,尤其是对于东北地区其它省市来说更具有优势。显而易见:“大连既是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镇;大连既具有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又享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扶持政策。而在东部沿海城市中,上海、青岛等也是老工业基地,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国家视野还没有覆盖到那里;在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大城市都是老工业基地,但不具备大连市这样对外开放的区位和政策优势。”[2]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说:大连市得天独厚,使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种积极因素在这里聚合,它们交互作用所蕴涵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由此则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降临在大连市。这样看来,大连市既是幸运的,更是重任在肩。
需要说明,东北地区作为全国资源型的重化工业基地、能源开发基地、粮食生产基地的历史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那么,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定位,应该制定一个什么样的总体发展战略,这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要解决的紧迫课题。而面对这一紧迫课题,大连市应当依靠既得优势,顺应历史机遇,率先做出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的现实答案。为此,首先要注重在大连市领导层达成共识,并且逐渐地在东北地区形成区域性的普遍认同感,进一步明确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的战略取向,坚定地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努力把东北地区建设成开发型的现代装备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能源产品深加工基地、绿色农业基地与生态林业基地,使之争取成长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基于这一新的战略取向,大连市必须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步伐的战略部署,并进一步协调东北地区各省市之间的合作关系,切实地为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做出政策安排,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3]
二、大连市应当通过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推进力度,带头进一步拓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空间。
应当指出,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振兴步伐,首先在指导思想上应当明确:“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改组改造”,是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现实任务。[4]为此,“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障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以求“通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开拓发展空间”。[5]大连市为了在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的战略取向下更好地安排各项具体的战术跟进项目,必须加大力度解决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经济建设进程中所需要的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问题。与此同时,还要认识到,温家宝总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对内开放”,就是要求东北地区各省市必须下大力气促进改革,以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改革与开放是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的两大动力轮,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加以推进,方能拓展出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
而在对外开放方面,由于东北地区具有与俄罗斯、朝鲜、蒙古国为邻和临近日本、韩国的区位特点,所以大连市要带头努力实施区域经济大开放与大发展战略,以求不断地改善外部环境,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进程,朝着创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体的大方向而努力。为此,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力度。因为在东北亚区域经济范围内,中日韩三国合作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特别是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进程更快,从而为三方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正是在这一可靠基础上,三国领导人于2003年10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共同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这是三国关系和东北亚合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标志着三国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显示了三国向前迈进的决心和信心。”[6]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3年10月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晤中,温家宝总理为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而提出了4项积极建议:一是尽快成立“三方委员会”,根据《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精神对三国经贸合作进行协调和规划;二是继续深入研究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问题,并且表示支持三国研究机构着手论证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可能产生的产业影响;三是希望尽快建立流通特别是物流合作机制,继续探讨建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合作机制问题,进一步强化促进三国贸易便利化的操作措施;四是宣布在2004年由中国举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研讨会,以求认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此,大连市应当积极响应,采取措施大力落实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上述4项建议,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努力提高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建立起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支撑体系。只有这样,大连市才能促使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东亚大市场成长中发挥出更大的枢纽作用,进而才能为21世纪中国市场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建立起大发展的战略依托。
三、大连市应当积极跟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流,带头努力把跨国公司更多地引进东北地区来发展。
必须认定,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和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的迅速崛起,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来的两大显著特征。简短地说,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形式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体化表现。这一表现,使得自然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发展的限制作用正在逐步消退,而导致经济成长态势和技术创新水平在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中上升为主导和支配地位。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则为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又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国际资本流动在各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得到加强。当今世界上大约有跨国公司4.4万家,拥有分支机构28万多家,它们的总产值大约占世界GDP的50%左右,其投资规模占全球投资总量的80%以上,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0%以上,技术创新占全球的70%以上。在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将有助于中国乃至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向着具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应当承认,东北地区在融入世界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对跨国公司的引进是相对滞后的。即使是作为“东北之窗”的大连市,在这方面的情况也大大落后于上海、深圳等城市。鉴于这种情况,在21世纪的发展机遇中,要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战略的国际化操作,大连市与东北地区必须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融入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进程之中。
为此,对于大连市来说,一是要以跨国公司为主攻方向,认真把握好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态势,充分利用跨国公司来带动国际资本对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开展系统化投资。二是要发展知识经济,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上规模。因此,大连市必须积极推动东北地区努力完善技术市场,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创造“硅谷型”经济的发展环境,这样才有可能走上一条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发展道路,进而成为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前沿阵地。必须认定,由于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等高等生产要素的主要拥有者,所以在大连市与东北地区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跨国公司的桥梁作用。为此,大连市与东北地区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工作。有关部门要建立跨国公司的信息库,详细了解它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研究它们在海外投资的计划和动态。大连市有关企业要注重加强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代表处、分公司及具体投资项目的联系,推动它们增强对大连市与东北地区企业的了解与认可程度。还应指出,大连市与东北地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欧美跨国公司作为当前的招商引资重点。因为欧美跨国公司同日本、韩国等国的跨国公司相比,具有较高的技术档次与开发水平,并且有可能向中方转让先进技术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连市也要引领东北地区特别重视吸引它们的投资与具体项目的开发。由于欧美国家跨国公司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在近年内又不太愿意在东南亚国家投资,所以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把它们的资金吸引到大连市和东北地区来。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下,尤其是在中国开始启运WTO框架的历史进程中,大连市必须积极带动东北地区各省市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为此,首先要深入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权限、机构与职能,特别是它运作的基本原则;还要尽快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司法机制与诉讼程序,真正搞清楚运作WTO规则对东北地区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和成长的利弊关系,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大连市与东北地区的产业安全,维护区域内各行各业对外贸易的权利与利益,以利于大连市与东北地区加快发展步伐,不断地向中国对外开放发展事业的广度与深度进军。
四、大连市应当注重从战略上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带头推动东北地区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着眼于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的战略推进,大连市应当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深化改革、寻求发展、谋求振兴的第一要务,其中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和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对此,温家宝总理认定:“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线和基础。”[7]按照这一现实要求,大连市必须加大力度带头解决新形势下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相关重大问题:一是在发达国家与全国产业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要依据国际与国内分工的客观要求,正确选择大连市与东北地区作为新型装备工业基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并且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之能够尽快地对接上世界市场的运作规则;二是要解决由于结构性矛盾所造成的大批失业和半失业问题,积极转移因为传统产业萎缩而不断增多的过剩劳动力,大力安置日益增加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批下岗的城镇职工再就业,使他们能够及时地向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进行有序转移,并且站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千方百计地为此“相应地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8]
从大连市与东北地区产业布局来看,石油化工、机械设备、港口运输、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制造业等领域,都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而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光能开发等产业,也已经展现出新型优势产业的远大前景。据此,大连市要在明确整个东北地区重点产业的前提下,带头做好省区分工与行业分工的战略性安排。当然,东北地区其他省市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好自己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根据这一要求,大连市在确定本地优势产业的过程中,“既要与整个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相协调,使本地优势产业成为整个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要有别于其他省市的个性特点和差别优势”[9]。
必须认定,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大连市只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全面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了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大连市在东北地区必须注重带头摆正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在这方面,温家宝总理做出了具体指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重组,都应依靠市场来决定。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则和政策,营造投资、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10]因此,在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的进程中,大连市政府要转变好观念,调整好战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注重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在活力;而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企业行为的推动和支持,也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讲求效益。只有这样做,大连市才能够更好地贯彻国务院为振兴东北地区经济所制定的“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11]的基本政策安排。
五、大连市应当面向国内外广泛集聚高等生产要素,带头大力发展东北地区配套成龙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一般来说,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建立在高新技术等高等生产要素聚集的基础上。国内区域经济中资源、劳动力等优势,要转换成国际区域经济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有一个因地制宜的转换过程。而这种转换过程的关键,就是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与劳动力的有效结合。随着“龙头”作用和“窗口”功能的逐渐发挥,特别是基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需要,大连市必须充当东北地区高等生产要素的集聚点和转换器。在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机遇期里,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是高等生产要素的核心载体,是当代城市经济的驱动器和高增长的经济门类,所以大连市与其他中心城市自然地会成为东北地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中心,而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看成是经济开发与工业生产的中心。因此,对于东北地区来说,要转变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亦步亦趋的发展观念,努力把各大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高等生产要素集聚和转换的实用性载体,大连市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站在前头”的拉动作用,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之窗”,使自己作为“北方明珠”再度由于“生辉”而展现出强大的辐射功能。
在这方面,大连市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带动东北地区把点子准确地打在加快以电子信息、海洋高新技术、现代生物制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而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连市与东北地区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重点领域,做到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因此,大连市一定要吸取摩托罗拉公司与辽宁擦肩而过、落户在天津开发区的教训,使高新技术发展首先在电子信息、通信产业上取得重大突破。着眼于这一点,大连市必须推动东北地区在我国率先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因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关键环节,所以大连市要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政策环境,包括政府支持性融资;必须应时出台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对风险投资或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实行所得税减免政策。
除此之外,大连市与东北地区还要借鉴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努力形成创新体系。在国家开始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起点上,大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能只有技术创新,还应有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努力开创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制度、新机制的良好环境。在这方面,大连市还要借鉴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大胆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形式,争取尽快地建立起适应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创新机制,以利于东北地区抢占世界市场的制高点。
六、大连市应当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针,带头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长远大计。
由《人民日报》在2003年7月25日发表的《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12]为此,在创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加大力度解决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经济建设生态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
应当指出,东北地区经历大约3个世纪的历代开发,尤其是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开发,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而西部半干旱地区的破坏情况更为严重。当然,必须肯定,面对仍在恶化的生态环境,东北地区已经付出了极大的改善努力,并且推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示范省。相对而言,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西北地区更易于恢复,所以从上到下应当对此树立起坚定信心,通过实际努力为祖国与子孙后代建设好并且维持住“春夏秋冬都是爱,留下冷暖在人间”的“北国风光”。放眼未来,东北地区必须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作为改造老工业基地、创建区域经济振兴带的长远大计。
为此,大连市一是要大力贯彻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保证,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方向;二是要大力贯彻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强调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在东北地区实施进程中的紧密结合;三是要大力贯彻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强调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其中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强化监督,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公共服务设施,并且努力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进程;四是要大力贯彻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强调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努力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使东北地区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五是要大力贯彻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强调必须推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有效政策,注重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选择重点领域与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只要能够努力从现在做起,采取措施得当,那么“生态东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最终是可以达到的,从而一步一步地使东北地区进入山清水秀、粮丰林茂的社会理想境界。在这方面,大连市已经起到了带头与示范作用;而在今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进程中,大连市还要继续坚持走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成长型”道路。
七、大连市应当克服封建主义落后传统的消极影响,带头全面启动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进程。
从东北地区观念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温家宝总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指出:“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最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13]据此要求,大连市必须带头加大力度解决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经济建设与企业管理观念进一步更新问题。应当指出,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先进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首先是体现在管理水平和人们观念与素质的差距上。作为具有深厚农业社会基础的东北地区,封建主义落后传统的消极影响根深蒂固:封疆而治的割据意识,阻碍着省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小国寡民的封闭意识,阻碍着对外开放的现实步伐与历史进程;地方利益的狭隘意识,阻碍着市场经济的优势发挥与导出作用;官贵民贱的专制意识,阻碍着人民群众积极性与创造力的有效发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情况说明,大连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龙头城市”,首先必须带头卸掉干部和群众的精神包袱,加强科学的思想武装,才能够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获得历史性进步。对此,国外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推动领导者的管理观念与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方面不断实现新的飞跃”。[14]基于这一点,大连市与东北地区要积极跟从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步伐,大力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活动,在各行各业都要彻底打破“官本位”体制的运作模式,彻底扫除“官贵民贱”封建主义传统,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能者的良好社会风气。只有朝着这一方向持续努力下去,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内部加强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问题。
必须指出,由于中国经济地理区划历史悠久,所以各省区之间的管理体制及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规模的地方经济,从而也使得它们分别在全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应当看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国各省市之间经济合作联系已经明显加强。而在这一全国性潮流的推动下,东北地区3省4市(即大连市、沈阳市、长春市与哈尔滨市)正在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而大力启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些障碍性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大连市必须带动东北地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着重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必须带动东北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必须带动东北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带动东北地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插上双翼;必须带动东北地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开拓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渠道。大连市只有这样来发挥龙头作用,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带才能逐步地创建起来,才能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再造辉煌,才能促进东北地区真正成长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标签:振兴东北论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论文;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东北经济论文; 东北发展论文; 四大工业基地论文; 东北历史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