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场上作文如何得高分
王均友 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蓼兰小学 266731
一、拟一个漂亮的考场作文题目
1.用文章中自己最得意的一句话作为题目。如一学生在写《铺路者的路》,是一篇关于一个老师辛苦一生只为给学生 “铺路”,可他自己的人生之路却是那么的坎坷,于是,就用了文章中自己最得意的那句话作了标题。
2.化用前人的名句、诗句。一教师指导学生要学会“剪裁”的文章,题目叫“留一把金剪给自己”,他的一个学生就化用了一下,在写以“距离”的作文时,题目拟为“留一片飘渺给自己”。有时甚至可以化用一些很健康的流行歌曲的歌名,来为自己的作文拟题目。
3.主谓倒装一下,有时也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的名篇。毛泽东就没说《司徒雷登,再见》,也没说《司徒雷登,拜拜》,偏说《别了,司徒雷登》。读这题目,就让人觉得过瘾。美国的侵华政策彻底失败,真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中国人民“敲锣打鼓送瘟神”!有一次考试,考题给定的是这样一个材料:“某杂志社搞了一次无记名投票。问的是当别人遇到麻烦事时,你会怎么办?结果,回答‘默默走开’的人占绝大多数。”命题者要求考生针对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学生,就将自己的题目拟为“别走开,社会需要你”。这篇作文得了高分。
二、开头,进军的第一步
开头,进军的第一步。鲁迅先生在《孩儿塔·序》中曾经这样高度地赞美殷夫的诗的价值:“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套用一下,给作文开一个好头,就如同是“冬末的萌芽”“进军的第一步”。评卷老师,读了太多的随意,太多的沉闷,忽然间,一个好的开头赫然出现在眼前,还不就如同在冰封了一冬的大地上终于看到了春天的影子一样,心里立刻泛起喜悦的涟漪。
又如类比切题法。类比,是一种好的开头方法。所谓“类比切题”,就是在文章开头,先摆出一个或几个与自己要论证的观点属性相同、相类的观点或事物作为类体,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般地说,作为类体的事物越通俗、越生动、越鲜活,越自然,一句化去,越美就越耐人寻味,也就越饱有感人撼人的魅力。在写“心灵的选择”就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自己的作文里,熟练地运用着这种开头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一篇题目为《心之几何 尽在选择》的作文,在作文开头,学生便极富色彩地这样写道:“是倔强地盘曲在绝壁之间,还是坦荡地直立在广袤草原,那是树的选择;是欢呼地奔向广阔的大海,还是静谧地流淌成清澈的小溪,那是水的选择;人生在世,在心灵的交汇处,又何尝不面对着这样那样的选择?心之几何,尽在选择。”
在另一篇题目为《选择》的作文中,学生采用的也是这样的方法:“既然选择了朝阳,就不要在乎地平线有多宽多广;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在乎沿途有多少雨雪风霜。就像诗人的胸怀,选择了,不带丝毫牵挂。”他们的作文能让评卷老师的心首先激动起来,肯定是因为不同凡响的开头!还如一学生在写作“时代呼唤我们张扬个性”时,写下的几个开头:
1.太阳用耀眼的光芒诠释个性——温暖、灿烂;月亮用皎洁的光辉诠释个性——宁静、纯洁;流星用它转瞬即逝的光亮诠释个性——耀眼、美丽……我们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个性呢?请勇敢地张扬你的个性,散布你的光辉吧!
2.山中的泉水静静地流淌着,而偏有那要从制高点上畅然泻下的;夜空中的星星坦然地眨着眼,而偏有那要聚集光热划过天际的;森林中的古猿愉快地蹿跳在枝叶间,而偏有那要下到地上直立行走的……于是,这世界上就有了壮美的瀑布,绚丽的流星,智慧的人类……有了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个性之美。
还如写“小狗也应大声叫”作文,就可以这样写:一茎小草,并不因为大树的参天而放弃那用自己的一抹油油的新绿去装点春色的梦;一汪清泉,也决不会因为大海的壮阔而黯淡了自己那汪汪一碧的清纯;人,也应当清醒地认识自己。是巨人,就迈开自己巨人的脚步;是凡人,也无妨学学那如米小“苔花”,勇敢地去做“牡丹开”的精神。
三、结尾,用足最后一个“力”
一篇作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因为它是你最后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是留给阅卷老师的最后一眼印象,更是你考场作文中最后的一道“风景”。
1.类比收束法。结尾处,适当地用用类比的方法,就会像开头运用类比法一样,是可以获得理想效果的。当然,选择好“类体”是十分关键的!“类体”一定要美,要“亮”,而且又是自己能够驾驭的。如一学生在写“个性”作文时,这样结尾: 于是,在盈盈月光下,我掬一捧最轻的;在灼灼红叶中,我拾一片最暖的;在萋萋芳草处,我摘一束最灿的;在漫漫人生中,我取一份最重的——个性。走在生命的路上,我愿用一颗不羁的心,采撷足够多的霞光,来造就一个朝晖四射的晨!
2.呼语收束法。作文,最怕的就是没有结尾,没有结尾的作文叫做“残卷”。有的学生写作文,写到最后,总觉得应该“喊”一句口号,可是由于许多老师反复地告诫:作文的结尾,一定不要喊口号!于是,就不再敢喊口号,因此,就经常发生因残卷而丢分的现象!
3.景物衬托收束法。景物衬托,写出个性,不人云亦云,不苟同于他人,不囿于他人已有的建树,不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操守……勤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于坚持,勇于创新……
论文作者:王均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自己的论文; 开头论文; 司徒论文; 个性论文; 题目论文; 结尾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