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三因素假设及其对我国实务的解释_财务报告论文

财务报告舞弊特征三因子理论假说及其对中国实践的解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假说论文,因子论文,中国论文,财务报告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的创始人艾伯伦奇特(Albrecht)1995年提出的企业舞弊三角理论是迄今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分析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但该理论主要是针对发达经济国家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理论在不同经济体制国家的普适性,也影响了该理论对经济转型国家现实问题的解释力。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离不开我国独特的制度背景和转型期的经济环境。我国资本市场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经济改革中“增量改革”的典型组成部分,形成了财务报告舞弊鲜明的制度性背景特征。比如,与西方舞弊压力来自资本市场和基于会计盈余数据的契约不同,我国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应付资本市场特殊的管制政策,如发行上市政策、增发配股政策、特别处理以及暂停交易政策等,避免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鉴于现有经典理论难以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财务报告舞弊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因而迫切需要对我国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理论进行创新性探索。

一、研究假说

以笔者的研究分析,目前为止,国内对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实证研究阶段,不少学术研究都试图在模型中建立财务报告舞弊与各种特征指标的相关关系,但对于这种相关关系的实务基础和传导机制,往往缺乏直接的理论支持。为系统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问题,笔者认为,仅从表面特征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融合我国的特殊制度背景和嵌入财务报告舞弊形成机理的经验逻辑,以从经验上帮助我们建立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理论框架。而中国的制度环境背景使得我们有了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特殊逻辑起点。大量国内研究文献(如李增泉、孙铮等,2004;梁杰、王璇等,2004;陈俊、陈汉文,2007)表明,由我国特殊的产权制度决定的有缺陷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问题,是理解财务报告舞弊的最重要方面。尽管财务报告舞弊的形式多样,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这些规律主要体现在财务报告舞弊的形成机理上。我们看到,财务报告舞弊是我们现有的一系列制度失衡下的产物,即上市公司财务压力,尤其是流动性不足引发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虚假报告的压力和动机,公司内部治理和财务质量不佳给管理当局以从事虚假报告的机会,而且公司财务质量不佳还掩饰了他们作假行为被发现或处罚的概率。

由此,笔者认为,从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入手,以上市公司财务压力——流动性不足为基点,系统考察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当是一个合理的研究新视角;其形成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理论框架,可概括为一种“公司内部治理—流动性不足财务压力—公司财务质量”的三因子理论假说,包含舞弊压力动机、舞弊根源与舞弊外在表现三个因子或维度。该假说视公司内部治理作为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本源,从财务压力——流动性不足有可能导致舞弊的内在逻辑出发,借助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用以评估公司财务质量,形成一个分析和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可行方法。其核心思想是由于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从而使得上市公司的业绩不佳。如果公司财务质量不佳,尤其当流动性不足成为主要财务压力时,公司以为了能长期保住其上市公司的牌子或获得配股资格等为合理借口,财务报告舞弊便在所难免。

虽然现有实证研究文献都或多或少涉及了上述理论假说的三个关键因子,但是其研究都是孤立地层开的,通常只是研究其中一个维度,没有把公司内部治理、流动性不足财务压力和公司财务质量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研究。事实上,这三个关键动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它们之间非线性的相互耦合,共同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报告舞弊特征。框架内各个因子之间既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又具有层次性,对财务报告舞弊影响的重要程度也不相同。其中,公司内部治理是财务报告舞弊的本源动因,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安排渗透于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的各个实施环节。流动性不足和公司财务质量不佳则是财务报告舞弊的基础力量,其中流动性不足是财务报告舞弊的内在压力表现,公司财务质量不佳则是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发生的外在表现。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规范有效,才能保证公司财务质量的可靠性和缓解流动性不足压力;而高质量的公司财务报告是公司内部治理的基石,有助于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形成。各层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决定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三因子理论假说(参见图1)。

图1 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三因子理论假说

这样,按照以上基本的逻辑,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就由“公司内部治理—流动性不足财务压力—公司财务质量”三项因子组成的“三角结构”所支撑。与企业舞弊三角理论相比,三因子理论假说有两个显著特点:(1)该理论假说更侧重利用公开、客观的财务报告资料阐释。比如,企业舞弊行为的自我合理化借口是企业舞弊三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借口很难在财务报告显性化,故该理论假说没有把它作为主要因子,这样实际上有利识别。(2)该理论假说更凸现了压力因子,明确指出流动性不足是财务报告舞弊的最明显压力因子,而不佳的公司财务质量在有些情况下更多地表现为压力因子,有些情况下更多地表现为机会因子。

二、实证研究结果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主要作用是对反映事物不同侧面的许多指标进行综合,用有限几个不可观测的公因子来解释原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浓缩或化简观测数据。

(一)样本选择

样本来源于1998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受到中国证监会正式行政处罚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标志是证监会发有证监罚字某年某号文件的舞弊公司,不包括一般的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的舞弊公司,确定原始样本83家。经过如下程序进行原始样本的再筛选:(1)对于连续两年或更多年舞弊的公司,以笔者根据证监会处罚界定的主要舞弊类型发生的第一年作为舞弊年度;(2)剔除违规业务舞弊和虚假业务舞弊的上市公司;(3)剔除常规舞弊中因推迟信息披露而受处罚的公司;(4)剔除主要因为关联方担保事项遗漏披露的关联交易舞弊公司。

(二)变量及其定义

现有文献总结和发现的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13项指标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变量,变量及其定义见表1。

(三)实证结果

笔者对13个变量在40个舞弊公司样本中的取值采用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在WindowsXP系统上运行计算,得出的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

三、因子命名与解释

因子分析得出的各个公共因子,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意义,否则因子提取依然是不成功的,现结合会计学、企业理论和财务分析理论,以高载荷指标为代表给各主因子命名。

(一)公司内部治理因子

传统上,西方学者认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会使管理者为其自身利益消费公司资源从而损害股东利益。这一利益冲突可能导致企业发生财务舞弊行为。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公共主因子F1中载荷系数值最大的正向指标是X12(股权集中度),第一公共主因子F1中载荷系数值最大的负向指标是X11(流通股比例)。第二公共主因子F2中载荷系数值最大的正向指标是X13(监事会规模),没有明显的负向指标,公共主因子F1和F2主要由X12(股权集中度)、X11(流通股比例)、X13(监事会规模)确定,综合反映企业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我们把公共主因子F1和F2合并称之为公司内部治理因子。

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生成背景,决定了其公司内部治理的如下特点:(1)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大意味着大股东拥有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大股东通过上市公司可以为自己筹集资金,例如通过增发配股或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手段;另一方面,当政府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时候,上市公司的成败往往是政府部门一个业绩的表现。如果上市公司即将出现财务失败,大股东经常出手相助,发挥“医生”的作用,帮助上市公司渡过难关(姜国华、王汉生,2004)。(2)流通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负相关。流通股比例能进因子,本身就是一个中国特色,因为像美国所有的股票全部流通,无所谓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之分。实证表明,尽管由于流通股股东存在普遍的“搭便车”动机,因而“用手投票”作用难以发挥,但是流通股股东可以利用“用脚投票”借助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公司内部人实施一定的监督。因此,流通股比例越高,经理人员以其外部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就会受到一定制约。(3)监事会规模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因为美国上市公司没有监事会,监事会规模能进因子也是中国特色。中国监事会成员大多数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在工作中听命于董事长及经理层,一些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了掩盖其舞弊行为,反而设立了一个大规模的监事会。刘立国、杜莹(2003)的研究也表明发生财务舞弊的公司往往有一个更大规模的监事会,我国的监事会制度在抑制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流动性不足因子

一般而言,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是与企业财务状况流动性密切相关的。当一个企业财务流动性出现危机时,现金流动出现障碍,现金短缺,导致资产难以正常变现,债务难以通过正常途径偿还,企业的经营、运作和盈利均处于不利状态,可能出现拖欠货款、圈钱、丧失信誉等行为,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往往不能满足证券监管和其他相关契约的要求,极有可能导致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第三个公共主因子F3主要在X2(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有正向的高载荷,在X7(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有负向的高载荷,F3主要由X2和X7确定,而正向的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和负向的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指标能够较为清晰地刻画出企业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我们把第三个公因子F3称之为流动性不足因子。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公司舞弊案使得人们越来越明白一个事实:公司能否持续经营下去,并不在资产规模的大小,不在于账面上会计利润的高低,而在于是否有足够流动资产去支持。流动性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盈利性(汤谷良、朱蕾,2002)。

(三)财务质量因子

企业财务质量,是公司内部治理和企业管理的必然结果,是公司内部治理和企业管理质量的具体表现。公司内部治理和企业管理的质量尽管有多方面的表现,但其主要表现是财务质量。从企业财务质量着眼,以利润质量、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现金流量质量为四个维度可折射出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及战略特征(张新民,2006)。第四个公共主因子F4和第五个公共主因子F5主要是X5(非主营业务利润率)、X1(每股净资产差异率)、X9(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的综合反映,其中F4与变量X5正向载荷系数值最大,其中F5与变量X1、X9正向载荷系数值最大。X5(非主营业务利润率)是典型的反映收益质量的指标,X1(每股净资产差异率)和X9(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是典型的反映资产质量的指标。这些指标都综合刻画了企业的财务质量,我们把公共主因子F4和F5合并称之为财务质量因子。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可以从三个维度得以表达,即公司内部治理特征指标、流动性不足特征指标和财务质量特征指标。三个关键因子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流动性不足和财务质量不佳指标是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果”,而公司内部治理因子是公司财务舞弊的“因”。至此,我们在第二部分提出的三因子理论假说在因子分析的实证结果中得到了经验验证,因子分析所提取的主因子经济意义与三因子理论假说的因子含义基本符合,从而验证了该理论假说。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治理财务报告舞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减少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压力因素着手,重点改进财务指标监管体系,特别关注反映流动性和财务质量的财务指标——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非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每股净资产差异率。其次,从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机会因素着手,重点是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特别关注公司股权集中度、流通股比例和监事会规模。最后,从去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借口因素着手,重点是强调诚信是财务报告的立身之本。

标签:;  ;  ;  ;  ;  ;  ;  ;  ;  

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三因素假设及其对我国实务的解释_财务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