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129)
【摘要】目的:探析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实施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术(15例),B组患者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0例)。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情况。结果:和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发热,切口感染,阴囊水肿以及疼痛等情况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除却住院时间外,A组的手术时长和疼痛持续时间较短,P<0.05。结论:两种方式均有手术时间短,复发率小,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势,安全性较强。相较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优势更为显著,建议对患者实施该方式加以治疗。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196-02
腹股沟疝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男性罹患人数显著比女性多,老年为主要发病人群。腹壁与大腿交界位置三角区为腹股沟疝多发位置[1]。该疾病可以依照腹壁下动脉和疝环的关系分为直疝和斜疝,后者的发病率比前者高。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为治疗该疾病的两种重要方式,为了全面探究上述两者的差异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上述方式加以治疗,得出心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确诊,符合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2]。本组患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其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4例,年龄区间为65.5~78.9岁,平均年龄为(62.3±1.3)岁。直疝3例,斜疝27例,复发疝2例,双侧疝3例。
现依照患者意愿, 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实施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术(15例),B组患者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手术方式为:术前准备,硬膜外麻醉。后于病患腹股沟上方做斜式切口,规格为4~6cm,对皮肤和皮下实施切开处理,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在其下方向内、外侧充分游离,建立第一个修补间隙。然后沿着腹股沟韧带边缘向下游离至耻骨结节。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提起疝囊,用湿纱布钝性分离腹膜及腹横筋膜间隙,使腹膜前间隙化(以疝环为中心约10cm范围),小疝囊直接送回腹腔,大疝囊横断,近端闭合后送回腹腔,远端旷置。上层补片对折后经疝环将疝装置(USH)置于腹膜前间隙,松开下层补片,牵引上层补片,用手指将下层补片展平于腹膜前间隙,连接体置于疝环处,将上层片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第一间隙)内,将其展平,上缘超过弓状下缘,下缘超过耻骨结节平面2cm,于上层补片剪一缺口将精索套入,燕尾缝合。将上层补片与耻骨结节固定一针。精索复位后,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皮肤[3]。
B组患者手术方式为:术前准备同A组,于腹股沟上方作6~7cm斜切口,开放提睾肌,寻找疝囊,同上处理疝囊后将锥形填充物放入疝环,游离精索,将补片平放在精索之后,腹横筋膜之前,对腹横筋膜实施修补处理,精索处理同方法A,将补片和周围组织(腹横筋膜、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加以缝合。术毕 使用沙袋压迫切口。
1.3 观察指标
(1)对病患并发症发生情况加以比较。
(2)对比患者手术情况,其中包含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和术后疼痛时间。
1.4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 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式计算,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方式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患者临床并发症情况
和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发热,切口感染,阴囊水肿以及疼痛等情况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腹股沟疝为常见外科疾病,男性人数较女性多,其对病患的日常生活会造成相当大影响。引致腹股沟疝发生的原因和腹内压上升,肺气肿,先天性腹横筋膜受损以及前列腺疾病等等。有统计指出,该疾病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比。和其他年龄段患者相比,老龄患者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器官功能衰退,因肌肉退化使得腹肌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多数老年男性伴有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所说老年女性同样会出现肌肉萎缩与退化现象,但其腹股沟疝的发生率显著比男性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性别和腹股沟疝的发生存在关联性。腹横筋膜缺素为引致该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对腹横筋膜加以修复,为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所在。其也是降低复发率的主要举措。手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效果显著,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也呈现出了进步趋势,这一点重点体现在无张力修补术的使用方面,其可以解决既往方式的弊端。这种修补术在对患者组织薄弱和缺损位置使用人工合成的优质材料实施修补,可全面消除缝合张力,预防疾病复发。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面积较小,不会完全覆盖耻骨肌孔,但A组方式可以实现,且无论何种腹股沟疝,均可实现一次完成手术,这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复发率。A组方式需对腹膜前间隙游离,所以延长了部分手术时长;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补片可不必缝合在肌腱和韧带上,且可以部分吸收,因而降低了异物感和疼痛感。
在本次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能够看出,和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发热,切口感染,阴囊水肿以及疼痛等情况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除却住院时间外,A组的手术时长和疼痛持续时间较短,P<0.05。
由此可见,两种方式均有手术时间短,复发率小,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势,安全性较强。相较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优势更为显著,建议对患者实施该方式加以治疗。
【参考文献】
[1]周凌阳,陈伦宽,陈侃松,等.三种不同腹股沟疝手术修补方案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对照探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4):619-622.
[2]张毅,方兴贵,项本宏.腹股沟疝三种术式对比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265-268.
[3]陈吉彩,陈晓曦.腹股沟疝UHS手术[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4(3):19-19.
论文作者:徐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腹股沟论文; 腹膜论文; 患者论文; 间隙论文; 手术论文; 修补术论文; 方式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