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学论文,研究进展论文,启示论文,国外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订日期:2014-04。 doi:10.11820/dlkxjz.2014.09.010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金融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用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金融领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1世纪以来,随着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影响的不断增加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地理学研究初现端倪。目前,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金融中心(赵晓斌等,2002,2006;司月芳,2009)、金融产业集群(林彰平等,2007;曾刚等,2008)、银行等金融机构(武巍等,2007;贺灿飞等,2009;彭宝玉等,2009;祝英丽等,2010;陈东等,2011)等方面研究,着重分析金融现象的空间格局、区域差异、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金融地理学进行了综述性研究(陈品先,2004;金雪军等,2004;武巍等,2005;李小建,2006;彭宝玉等,2010)。 随着近年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逐渐扩展和深化,金融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已经发展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尤其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金融行业进一步受到地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涌现出大量金融地理学文献,金融地理学研究由此也开始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因此,对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成果的重新梳理和全面分析,可以使我们对金融地理学研究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以finance,financial,financing,financialization,money,capital,capitalization,cash,fund,bank,debt,loan,credit,stock exchange,venture capital,private equity,pension,securitization,security,bond,listing等20多个金融类词汇为关键词,对1980-2013年5月发表在《Economic Geography》等13个国际权威地理学期刊中的金融地理学文献进行了检索,共计245篇(表1)。通过对这245篇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中心的区位及影响因素、银行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影响、金融排除、证券市场的空间变化、养老金的区域差异、风险投资的空间集聚及投资空间邻近性、金融化和金融危机等方面。本文将重点阐述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金融地理学的研究特征,最后是对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的展望。 2 国外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2.1 金融中心的区位及影响因素 金融中心可看作是在一个特定的城市空间内,一定数量的金融服务的集合体(尤瑟夫-凯西斯,2011)。金融活动在金融中心的高度集聚使金融中心的区位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中心区位的影响因子包括多个方面。Kindleberger(1973)指出,欧洲货币、中央银行、行政中心、惯例、经济规模、中枢区位、交通、跨国企业总部、文化、政策等因素共同促进了欧洲金融中心的形成。在长期的发展中,金融中心的竞争和更替由来已久。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信息技术的提高也影响了金融中心的发展。Engelen等(2009)分析了证券市场“虚拟化”和阿姆斯特丹及法兰克福两个金融中心的衰落。Poon(2003)对1980-1998年的43个金融中心进行层级划分,发现1980年的金融中心只能划分为3个层级,而1998年的金融中心可以划分为7个层级,他还强调了伦敦和纽约在层级中的优势地位。 关于地理对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学术界存在两种有争议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其在金融行业的广泛使用,包括资本跨区域流动及行业信息跨界交流在内的金融活动不再受地域空间的严格限制,并据此提出了“地理终结论”(Death of Geography)(O'Brien,199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理对金融中心仍然非常重要。Agnes(2000)指出,本地根植性有利于金融信息的快速交流,交易网络的形成要通过近距离的社会关系和面对面的交流来实现。Clark(2002)对伦敦金融服务业和金融产品的研究也是“地理终结论”的反证,他指出金融产品之所以在伦敦集聚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并强调了伦敦在全球金融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Zhao等(2004)指出,即使是在通讯网络发达的时代,信息不对称仍然导致了金融活动在地理空间的集聚。他以中国为例进行了分析,指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北京作为政策信息的主要来源地,比其他城市更有可能成为金融中心。 在当前金融活动竞争日益加剧,金融监管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离岸金融中心因其在制度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量跨国资本。离岸金融中心由于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性,开始成为金融地理学关注的对象。Roberts(1995)以开曼群岛为例,指出虽然离岸金融中心往往都很小,但却是反映国际资本流动的窗口,并认为只有从空间和距离的角度进行研究,才能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Van Hulten(2012)指出,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待离岸金融中心的政策会有所变化,开始加强金融监管,处理离岸避税问题,要求离岸金融中心提高透明度,他认为对离岸金融中心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全球金融格局。 2.2 银行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影响 银行是金融服务业的基本组成机构之一,是接受储蓄和办理贷款的金融中介。金融地理学对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的空间分布。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条件限制较少,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活动使外资银行的数量快速增加,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Huallachain(1994)指出,美国的外资银行主要集中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亚特兰大和迈阿密市。Dymski等(2004)研究了洛杉矶来自中国的21个外资银行总部,指出人流和资金流具有联动性,中国的外资银行不仅是管理跨境资本流动的机构,同时也开始逐渐融入美国的国际银行和金融市场。 (2)银行对区域经济的影响。zyildirim等(2008)指出,银行业对地区人均产量增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对远离金融中心的区域。Alessandrini等(2008)研究了银行规模和距离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距离银行系统较远的中小企业更难做到加工和产品的创新,而银行规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较小。 (3)投资银行对现代资本市场的影响。近年,投资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证券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代资本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Wójcik(2012)用经济地理的视角研究投资银行发现,1978-2008年,在投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技术变革、放松管制、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投资银行不断发展,除美国外,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状况较好。投资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核心,投资银行导致了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虽然在危机之后,美国的投资银行已经转为银行控股公司,但是投资银行的未来还难以确定。 2.3 金融排除 20世纪90年代,面对经济衰退和激烈的竞争压力,美、英等国零售金融业开始纷纷转变战略,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成本,包括采用新技术、精简裁员、企业重组等。经济形势使金融服务业更加注重追求利润,规避风险。大银行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收入较高的消费者,而关闭低收入区、种族聚集区的金融基础设施。Leyshon等(1995)将金融服务业从贫穷的、落后的社区撤退,贫穷的社会群体被排除在金融系统之外的现象称为金融排除。 金融排除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致使许多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关闭,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如工资发放、账单支付、政府办公等。政府办公等。Leyshon等(2008)研究了1995-2003年英国银行的空间分布后指出,贫困地区的金融排除依然存在,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到零售金融服务业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与以往从教育、收入、法律地位和英语水平等方面研究移民的金融融合不同,Joassart-Marcelli等(2010)从银行的空间分布研究了移民群体的金融融合,发现十大移民群体的金融排除存在差异,更穷、更孤立的移民群体往往要使用现金支票(check-cashers)或典当行(pawn-brokers),移民、种族和等级共同导致了城市内部复杂的金融排除。 由于金融排除已成为普遍现象,在金融公民(financial citizenship)观念的影响下,金融排除问题引起了重视,各国都在尝试有效的解决途径。英国、美国等建设了多样化的金融设施以解决金融排除带来的各种问题,如成立信用社、社区发展基金和社会发展银行等(Leyshon et al,1995;Fuller et al,2008)。 2.4 证券市场的空间变化 证券化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环节,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Wójcik,2011)。证券行业被认为是美国经济金融化的引擎(Wójcik,2011),主要处理证券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包括债券、股票、资产支持证券和衍生产品等(图1)。 图1 证券业基本结构图(Wójcik,2012) Fig.1 Basic structure of the securities industry(Wójcik,2012) 随着证券化的发展及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中影响力的提升,近年金融地理学对证券市场的研究日益重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证券业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Wójcik,2009)。Wójcik(2009)指出证券市场的地理研究很重要,并从3个方面给出了解释:①证券市场的人员和机构必须位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且与其他人员和机构之间的空间关系也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表现;②证券市场的演变和结构非常复杂,涉及到政治、技术、经济和文化,不能用简单的经济模型解释;③证券市场不仅能反映经济和社会,还能够影响经济和社会的运行。 Wójcik(2011)研究了1998-2007年间美国证券业的空间变化,发现在此期间证券业在美国各州和大都市地区不断扩展,且通常与信贷、保险业以及公司总部等共同处于这些地区的核心位置。他还指出,证券交易所往往位于金融中心最核心的建筑里,那里聚集着各种金融企业的总部、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中介以及拥有大量资本的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所的作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金融中心内部,而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反映(Wójcik,2009)。虽然信息技术的提高使证券交易不再受地理空间的严格限制,但是证券交易所仍是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Wójcik,2007)。例如在美国,不论大小企业,都与华尔街保持紧密联系,股票市场的证券指数是反映整个经济的“晴雨表”。 上市企业是重要的证券发行者。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上市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上市企业区位选择也成为金融地理研究内容之一。Wójcik等(2010)指出,在过去10年间,大量来自印度、巴西、俄罗斯、中国的上市企业在美国、英国和卢森堡上市,重塑了世界金融市场格局。Karreman等(2012)指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在港上市,而深圳和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则吸引大量中小企业和本土企业上市,并指出随着地理邻近的重要性的降低,上市区位的选择越来越复杂。Pan等(2014)研究了1980-2012年间中国的海外上市企业,指出香港、纽约、新加坡和伦敦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并强调了政府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区位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2.5 养老金的区域差异 当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时,养老金成为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20世纪90年代,养老基金主宰了全球的资本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回报率(Engelen,2003)。很多国家开始建立养老金管理体系,如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将已有的体系(Payas-you-go)转变成为养老金管理体系(Engelen,2003)。养老金制度使经济的金融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养老金的区域差异是金融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Martin等(1995)指出,养老金是英国主要的金融资源,但是由于养老金的管理和投资存在问题,一定程度上对经济造成了伤害,因此,更加强调政策制定者应该提高金融资源的分散化,使养老金来源地区能够受益。Clark等(2001,2002)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等不同国家养老金管理的差异,指出不同地区之间的互相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发展迅速。Clark等(2007,2010,2012)通过调查发现,英国不同地区、不同特征的居民对待养老金风险的态度不同,受到教育水平、收入、年龄、婚姻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如受教育水平高、收入高的居民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养老金。此外,Corpataux等(2009)通过研究瑞士养老金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动力,证实了创新在金融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指出金融业不仅仅是现实经济的反映,而且本身也是独立的系统。 2.6 风险投资的空间集聚及投资空间邻近性 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20世纪40、50年代,风险投资首先在美国形成。风险资本在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Zook,2002),联邦快递、英特尔、微软、苹果等公司都是在风险投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随着风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被更多的国家认可,风险投资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Martin et al,2002;Mason et al,2002)。 早期金融地理学对风险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学者们对多个国家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如美国的风险投资和被投企业高度集中于东西海岸的旧金山、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地区(Florida et al,1988;Chen et al,2010);英国的风险投资主要分布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Martin,1989;Mason et al,2002);法国和德国的风险投资也较为集中,但是集中程度较美国和英国弱一些(Martin et al,2002)。 由于风险投资与被投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风险投资与被投企业之间的空间邻近性成为金融地理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些学者认为距离是影响风险投资选择被投企业的重要因素。如Wray(2012)使用关系地理学的方法研究英国东北地区和东米德兰地区的风险投资活动,指出两个地区风险投资行业发展不均衡,距离仍是影响风险投资行业的重要因素。但也有学者认为距离对风险投资造成的影响是可以克服的。例如,Fritsch等(2012)对2004-2009年间德国风险投资案例进行研究,认为风险投资企业与当地风险投资企业的联合投资可以克服由于距离远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障碍。 地方风险投资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Saxenian等(2008)研究了台湾地区风险投资发展,指出台湾风险投资改革由金融部门发起,政府部门与在美国工作、生活或学习的专业人员建立密切联系。这些专业人员返乡,不仅带来了技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社会网络关系,为本土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2.7 金融化和金融危机 随着金融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金融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显著特征。金融化具有典型的空间特征,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Pike et al,2010;French et al,2011)。 金融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差异。Engelen等(2010)指出,2007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大家生活在一个“全球金融村”中,必须承受金融化的各种异常行为,但危机产生的影响依据金融化程度差别在空间上不均衡。他们通过美国、德国和荷兰的对比分析说明:金融制度不仅能改变、抵制、调节金融化的影响,而且还能在地方和全球市场之间相互交流,从而形成各个政治经济体金融化的差异,甚至区域和城市级别的金融化也存在差异。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地方市场和全球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Zademach(2009)研究了金融资本在德国慕尼黑电影和电视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地方经济和全球资本市场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他们指出在基尔希集团破产后,新的金融投资者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创业家精神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电视和电影产业发展,也间接地带动了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Martin(2011)指出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金融全球化的反映,不仅美国当地次贷市场的崩溃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信贷紧缩和严重的经济衰退也对地方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发生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金融化的两面性。一方面,它促进了全球经济融合,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化使金融行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的脆弱性和易变性增多,2007年的金融危机能够迅速从美国传遍全球就说明了这一点。 3 国外金融地理学研究特征分析 3.1 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和研究主题多样化 金融地理学研究开始的标志是1954年August Lsch在其出版的代表作《区位经济学》中研究货币的区位(Martin,1999),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金融地理学研究才开始取得初步的发展(图2)。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David Harvey的著作《资本的局限》出版,其核心章节是关于货币、信用和金融,该著作分析了金融地理格局及其发展过程,金融服务空间的不均衡性等,使更多人开始参与到金融地理研究中;②地理学者注意到了全世界范围内金融活动不断扩张,包括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项目和金融从业人员等,地理学在解释经济增长和衰退时必需考虑这一因素;③金融繁荣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周期性的债务和破产危机;④金融地理以其覆盖全球的巨大网络成为经济组织中更加显著的组成部分(Leyshon et al,1997)。虽然该阶段金融地理学研究主题出现了银行、资本、风险投资、抵押贷款、信贷和债券等方面的研究,但从总体数量来看,仍比较单一,以银行为主。 20世纪90年代,金融地理学开始兴起,经济地理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和制度转向。金融和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Pike et al,2010),因此有学者主张金融地理学从政策、市场和文化联系等角度解释金融现象的区域差异(Amin et al,2000;Pike et al,2010)。该阶段金融地理学研究主题开始多样化,出现了金融全球化、基金(包括养老金)、金融服务、金融中心、金融排除、基础设施融资、储蓄存款、证券市场等方面的研究。 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是金融地理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开始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Engelen & Faulconbridge,2009;Lee et al,2009)。金融地理学由此开始进入繁荣发展阶段。该阶段研究主题更加多样化,包括房屋抵押贷款、货币政策、企业治理、金融管治、家庭金融活动、信贷风险重组、金融问责制和碳市场金融服务等新主题。 图2 历年期刊论文数量① Fig.2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journal articles 3.2 研究区域不断扩展 18世纪金融业首先在欧洲发展起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曾经是世界金融中心。之后,金融行业在欧洲其他国家,如英、法等国发展起来,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从金融地理文献的研究地域来看,早期绝大部分文献的研究对象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关于英国、美国和欧洲的研究最多。 近年,新兴经济体如金砖四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中国)等的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世界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金融地理文献中,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开始增多,主要集中在2005年后。其中,最受关注的国家为中国。中国的金融中心竞争、银行业布局、上市企业、证券交易所、风险投资、金融排除等受到广泛关注。 3.3 研究人员多元化 金融地理学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以英国学者为主,包括牛津大学的Clark G L和Wójcik D,布里斯托大学地理系的Leyshon A和Thrift N,剑桥大学地理系的Martin R等。此外,香港大学的Zhao S X B也是金融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这些学者对金融地理学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Clark不仅对金融地理学地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从事金融地理研究的学生,近年,他较多地关注发达国家养老金管理(Clark,2012;Clark et al,2012);Wójcik描述了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对证券市场地理学进行了系统阐述(Wójcik,2009,2011),并对证券市场中的投资银行、上市企业等要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Wójcik et al,2010;Wójcik,2012);Leyshon在金融地理学的3篇代表性综述文献中阐述了地理学及相关社会科学对金融和货币的影响,指出金融地理研究方向和分析尺度的变化,即“一般—特殊”、“系统—网络—个体”(Leyshon,1995,1997,1998)。此外,Leyshon等对金融排除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Leyshon et al,1995,2008);Martin的著作《Money and the space economy》被广泛引用于金融地理学文章中;Zhao S X B是中国金融中心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深入分析了信息因素(具体包括信息不对称、信息交流以及信息腹地)对中国金融中心形成的影响,并就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金融中心地位进行比较研究(Zhao,2003,2013;Zhao et al,2004,2005)。他的研究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受其影响,很多青年地理学者开始进入金融地理研究领域。 此外,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专业人员也为金融地理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如Grote(2008)对金融中心的研究,Fritsh等(2012)对风险投资的研究等。 4 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展望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在世界金融市场中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很多金融地理的研究开始以中国为对象,一些和中国相关的文章陆续发表在重要的英文期刊上,包括对银行(Yeung,2009;He et al,2011;Yeung et al,2012)、金融中心(Zhao et al,2004;Lai,2012)、上市企业(Wójcik et al,2010;Karreman et al,2012)等的研究。与此同时,国内金融地理学研究,包括对金融中心、金融产业集群、银行、区域资本流动、金融区域差异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所发展。但总体来讲,国内金融地理学发展还处于较为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无论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还存在明显不足,如研究人员相对较少,研究议题较为狭窄等。通过考察国外金融地理学发展,可为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提供借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中国金融地理学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1)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为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主板、创业板、中小板等多种股份交易平台,具备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的市场化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市场产品结构、上市公司结构和投资者结构不断改善。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独特的国情为金融地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虽然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但不同的经济基础、发展模式、文化传统等又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独特性。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其发展是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进行的,政府的监管较为严格。这些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独特国情为金融地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3)国际资本市场越来越复杂对中国金融地理研究面临的挑战。过去几十年,经济一体化程度、金融产业的超常规扩张、现代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随资本和信息快速流动而来的各国金融市场的高速联动、金融监管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的扩散速度等等,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超出了人们原来的估计和想象(祁斌,2010)。这些对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注释: ①因搜集文献的时间截至2013年5月份,2013年文献不全。标签:金融论文; 地理学论文; 地理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差异分析论文; 风投论文; 经济学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