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扶贫攻坚战中新闻记者的独特作用
闫 鹏
(作者单位:新疆广播电视台)
摘 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2020年前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完成脱贫目标,全面迈入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目标。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要确保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 000万左右,实现大约300个贫困县摘帽,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而作为新闻记者,有义务参与到这场伟大的战斗中,发挥独特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作用。
关键词: 脱贫;新闻;记者;作用
1 脱贫攻坚战基本原则的新解读
在我国,新闻记者主要工作在各级主流媒体中,接受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新闻记者作为以笔为武器的战士,活跃在脱贫攻坚战宣传战线的主要阵地上,具有团结党的力量,凝聚党的意志的重要作用。这与“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的基本原则完全匹配。同时,“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这一基本原则也需要新闻记者发挥“党的话筒”的重要作用。
新闻记者不同于政府扶贫干部,新闻记者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对单个事件进行跟踪,这正是扶贫干部的短板。而“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这一基本原则正需要有人可以从小处入手,坚持跟踪帮扶。这样,扶贫干部可以腾出手抓项目,抓政策导向,新闻记者则可以从底层入手,起到对扶贫工作成效的反馈作用,对政府扶贫工作也具有很强的监督作用。
镜头是最能向社会各界直接反映基层真实状况的方式。在扶贫工作中,需要镜头跟踪记录的有两个重要方面。首先是扶贫工作,绝不能为了发展而毁掉绿水青山。“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扶贫工作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其次,扶贫工作需要群众积极参与,政府与群众共谋发展之策,自力更生解决贫困问题。新闻记者应当在其中起到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如此一来,“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和“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两项基本原则也被包含在内。
2 新闻记者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2.1 解读扶贫政策
新闻记者应当准确把握扶贫相关政策内涵,利用在宣传方面的绝对优势,积极开辟专版专栏,向受众宣传扶贫政策。并且,对扶贫政策的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传”上,更重要的是“宣”,即解读。作为广大贫困人口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新闻记者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使广大贫困群众充分了解政府相关扶贫政策。
宣传扶贫政策,要以“精准”为导向,力争“聚焦不散光”。基层新闻记者,应当加强与各级宣传单位开展合作,分析贫困群众主要的收听、收视、阅读习惯特征,专时专人开辟政策解读版块。并且,扶贫新闻在政策解读上容易陷入空洞的说教,尤其是关于扶贫会议的新闻,乏味枯燥,无法起到解读作用。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新闻联播一类“必备形式”之外额外开辟天地,精心策划、巧妙构思,以讲故事、举实例为主,将扶贫政策贯穿于事例中,深入浅出,使新闻宣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紧紧抓住几个新闻要素——即资金、对象、现实、措施与效果。像医生的PIO工作模式一样,有对一个问题进行自上向下充分跟踪解读,才能使晦涩的政论、政策真正被贫困群众理解,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
宣传工作不能仅流于说文解字的表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结合典型。树立一个典型人物,不仅起到方式方法上的示范作用,更能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典型的引领下放开手脚,充分发扬创新思维;也有助于启发贫困群众寻找脱贫道路、集思广益、以点带面、发挥贫困群众的劳动积极性。
2.2 树立扶贫典型
24例患儿中,男性和女性各12例,年龄1~4月龄;ALT 为 (110.9±51.6)IU/L, 范围 41~227 IU/L,AST 为(91.8±39.5)IU/L,范围 27~204 IU/L。 所有病例血HCMV-IgM均阳性,血HCMV DNA>500拷贝/mL者仅3例;尿HCMV DNA阳性21例,阴性1例,2例未测,病毒载量为102~105拷贝/mL;听力损害4例,正常18例,2例未查;14例有合并症,包括脐疝、睾丸鞘膜积液、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巨结肠、胆汁淤积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监督扶贫工作,要有完整的工作方案,有计划、有目标地派驻新闻记者,在扶贫资源流动的各级部门发挥监督作用。派驻到上层的新闻记者,要深入纪检监察机构暂未触及的死角,确保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逐级落实。派驻到基层的新闻记者,则要发扬脱贫“快车道”的作用。对于需要重点帮扶的对象,给予重点报道,提高重点帮扶对象的受重视程度,使重点帮扶难点得以被更快攻破。
由于不能吸收养分,我的新叶也开始发黄脱落,这是我最后的保护手段了,我只能靠叶子的脱落,来减少我身体水分的蒸发,借以苟延残喘,我不怕死,但是我不想死。
2.3 加强舆论监督
一些新闻媒体,尤其是省、市级新闻媒体,存在腰弯不够深的问题。在报道内容上、报道区域上,常常停留在会议表面,摆会议内容,列指标数字。然而,新闻,尤其是扶贫新闻,必须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贫困地区必须成为扶贫报道的重点,不能因为交通不便、条件差,或者是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就选择性忽略对这方面的报道。这个问题的解决同样不能停留在开几个会议来解决的层面,必须由不怕苦、不怕累的新闻记者,发挥职业精神,真正地将贫困地区群众的声音传播出去。
在树典型、传经验方面,新闻媒体应当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融合新媒体的宣传思路。通过直播、小视频等形式,结合网络新媒体服务平台,将以往冰冷的数据式硬新闻进行软化,配以新闻记者专业、高质量的采访报道,做好精准扶贫的新闻宣传,讲好脱贫故事,为贫困群众塑造可靠的榜样,为上级扶贫部门的部署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3 扶贫宣传工作问题反思
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是影响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素养的提升除了要依靠工作中进行经验的积累以外,还要有科学的培训提供支持。培训的内容应该涵盖三个大的方面。
3.1 深入基层,走出会议室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扶贫工作必然涉及帮扶、资金、政策倾斜等许多方面的平衡问题。向谁倾斜、对谁有利则取决于扶贫干部的决定。贫困群众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如何使政策与基层贫困群众无缝衔接,是扶贫攻坚战的难点所在。扶贫资源在逐级向下渗透的过程中,会不会被一些干部有意、无意地截留,不仅需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也需要新闻媒体参与到其中。各级新闻媒体应广泛派驻记者跟踪扶贫资源的分配,对优秀的、积极的扶贫干部进行宣传,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对工作不力的扶贫干部进行监督,促使其改进。
在以往的扶贫工作新闻报道中,存在一些问题。纠正这些问题,需要有新闻记者入手,发挥新闻记者的主观能动性,由下而上地进行扶贫工作新闻报道的改革。
3.2 创新报道,避虚就实
及时将重大会议内容向社会各界传播固然重要,但其会议新闻的受众显然又脱离了贫困群众本身。贫困群众更关心的往往是实现脱贫的具体手段和途径。扶贫新闻绝不能脱离其主要受众而存在。因此,新闻记者要开动脑筋,从根本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报道方法,避免贫困群众在看了扶贫新闻后仍然云里雾里,看似很美好,然而什么问题都没法解决。扶贫开发不仅是会议室里的工作,更需要广泛联合社会力量,从各个方面全面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新闻记者要主动探索、主动联系,从方方面面向贫困群众传播知识,给贫困群众指出切实可行的道路。
基于易学之视野,我们不难发现,协同创新体系是一个多元素参与、多方位敞开、多层次搭建的立体动态系统。在这一体系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人、物、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问世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易传》,在《周易》古经的基础之上,更加明确地彰显出人的价值。《易传·系辞下传》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才之道是易学的核心,它开示我们,天、地、人是宇宙间三种最重要的因素。其中,人得天地之秀而为万物之灵,是飞潜动植中最为珍贵者。
3.3 大胆追责,反映群众立场
我国传统新闻媒体大多在报道上以表扬为主,很少暴露出政府部门工作的不足。虽然近年来这种报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但程度远远不足。新闻记者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难,必要时,要让有关部门红红脸、出出汗,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独特优势。服务贫困群众,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如此,随着新媒体的普及,自媒体在群众获取信息时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如果传统新闻媒体不能做到接地气,实实在在地为贫困群众解决问题,就很容易丧失群众的信任,失去在群众获取信息渠道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4 结语
传统媒体是作为政府的喉舌开展宣传工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媒体的多样化大变革,在新时代的扶贫攻坚战中,传统媒体必须依托新闻记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转型。新闻记者凭借专业的素养,更能自如地游走于政府工作会议与群众实际生活之间,起到沟通两方的桥梁作用。传统媒体仍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新闻记者有足够的平台发挥优势,促进政策解读,宣传扶贫经验,弘扬扶贫典型,监督扶贫成效。新闻记者要将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与政府扶贫政策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地区的特点,在扶贫新闻的报道形式上大胆创新,在扶贫攻坚的最后、最关键一年发挥独特作用,为2020年前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完成脱贫目标,全面迈入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颜世健.精准扶贫报道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青年记者,2019(23):12-13.
[2]徐良宝.“全媒体+”助力精准扶贫——以铜陵地方媒体扶贫实践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19(8):40-42.
[3]朱燕.扶贫新闻如何讲“好故事”和“讲好”故事——新闻扶贫工作的怒江视角[J].城市党报研究,2019(8):81-86.
[4]史安斌,王沛楠.断裂的新闻框架:《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扶贫”与“人权”议题的双重话语[J].新闻大学,2019(5):1-12,116.
[5]何舟,陈先红.双重话语空间: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中国官方与非官方话语互动模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0(8):21-27.
[6]刘艳婧,塔娜.本地扶贫报道如何做深做精——评第二十七届内蒙古新闻奖获奖作品《57个红手印留下的扶贫干部》[J].新闻论坛,2019(4):30.
[7]邱凌.新时期扶贫报道的优化策略——基于传播心理学视角的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23):217-218.
[8]刘小东.三宣合力助脱贫攻坚——以浮山县扶贫新闻宣传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5):189-190.
作者简介: 闫鹏(1986—),男,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中级记者,研究方向: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