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236800
摘要: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增强CT检查以及肝脏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肝脏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肝脏CT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MRI与肝脏增强CT在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MRI相比起CT而言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癌;肝脏MRI;肝脏增强CT;诊断符合率
肝癌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肝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而肝癌患者一旦被发现大多都已是晚期了,治疗难度相对较高,因而只有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才能清除隐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彩超、肝脏MRI、肝脏增强CT等手段进行检查,其中MRI与CT均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肝脏MRI与肝脏增强CT在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中的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48例患者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7.46±4.13)岁,平均病程(7.25±2.04)个月,肿瘤直径>3cm的有16例,肿瘤直径≤3cm的有32例。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活检、手术、彩超等检查确诊为肝癌,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既往肝脏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
1.2方法
肝脏增强CT检查:采用西门子双源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设定扫描参数:螺距0.8,管电流200-300mA,管电压120Kv;矩阵512×512,层厚5.0mm。在患者进行扫描前给予其口服2%泛影葡胺300-500ml,服用后30min再开始扫描。进行扫描时先对全肝实施平扫,然后采用高压注射器将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入,注射速率3ml/s,给药量80-100ml,分别于25s(动脉期)、60s(门脉期)以及180s(延迟期)进行动态增强扫描。
肝脏MRI检查:采用西门子双梯度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从患者膈顶扫描至右肾下极,层厚设置为6mm,层距为2mm,梯度场强度45mt/m,视野为40×30cm。首先对患者进行DWI、T1WI、T2WI等平扫,随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价指标
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对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病理组织活检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统计两种检查手段诊断结果的符合率。
1.4统计方法
将本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肝脏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83%(46/48)显著高于肝脏增强CT检查83.33%(40/48),(x2=8.369,P=0.004),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较高,肝癌可分为继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两类。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脏内的细胞引起的癌变,原发性肝癌又可分为胆管细胞型、肝细胞型和混合型,初期并无明显临床症状,晚期则表现为乏力、消瘦、腹水、肝痛、黄疸等症状;而继发性肝癌是指由其他器官的癌症转移至肝脏后形成恶性肿瘤[3]。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年限的主要方法。
病理学诊断是肝癌检查中的金标准,但由于组织病理学需要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有创方式进行诊断,容易造成针道出血或是恶性病变的针道转移等现象,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MRI、CT已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手段。CT检查由过去的4排逐渐发展至现在的64排、128排,明显缩短了扫描间隔时间,并且大幅度提高了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此外,提高扫描速度后显著减小了运动伪影对显示结果的影响,而增强对比剂的应用不仅可以显示出肝癌的形态学特征还可以将血容量、血流等血供特点反映出来。但是CT扫描的结果是根据病灶与正常肝组织间的密度差来进行判断的,这个密度差只会在注射对比剂后的短时间内显示,如果未在该时间内进行病灶扫描就可能导致准确率的降低。MRI扫描具有图像采集信号丰富、无放射性辐射以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不仅能提供解剖学图像,还能提供肝脏代谢以及病理等相关信息。并且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的技术特点,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特征对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进行判断,从而实现准确诊断的目的[4]。本研究中,肝脏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肝脏增强CT(P<0.05),我们认为与MRI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图像采集信号丰富以及具有多序列成像技术等特点有关。
综上所述,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都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癌诊断手段,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MRI准确率更高,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资料,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庆锋,欧文,拉海阿支. 肝脏增强CT扫描与MRI在肝癌诊断中的研究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8):94-97.
[2]张丽君. 肝脏增强CT与肝脏磁共振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0):1084-1085.
[3]郑晓君,谭玲,时高峰. 肝脏增强CT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研究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0):80-82.
[4]杨明,卢晓冬,何业银. 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MRI诊断肝癌的价值分析[J]. 医学信息,2016,29(1):277-278.
论文作者:张欣欣,赵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肝脏论文; 肝癌论文; 患者论文; 较高论文; 价值论文; 准确率论文; 原发性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