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依据浦江浦南安置房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分析如何利用少量的投资实现效益最优化,探索在低成本经济适用的方法,以营造宜居舒适的居住区环境。
关键词:安置房居住区;景观设计;经济
1.安置房居住区的特点
安置房顾名思义就是政府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安置的对象是城市居民被拆迁户,也包括征拆房屋的农户。本案所讲的浦江浦南安置房就是征拆农户被拆迁户的安置房。
安置房建设对居民住宅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但由于经济本体、操作模式、分配方式的特殊性,拆迁安置房的规划设计与普通市场化运作模式下的商品房又有着较大差异。
2.安置房居住区设计原则
经济性原则,本案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经济的承受状况,注重环保节能以及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生态性原则,本案尽量考虑原地现状,并对无法进行景观设计的区域进行改造提倡将先进的生态科学技术运用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去,保证居住区景观环境最大限度的适应可持续发展。地域性原则,本案中景观设计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同时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和符合时代特点以及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3.浦江浦南安置房居住区景观设计
3.1项目背景与概况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属浙江金华。本项目位于浦江县城浦南街道区块,基地西邻育才路,南接文溪二路,北部靠文溪东路,东侧为蒋塘路。基地被城市道路丰安路和文溪二路分隔成A、B、C、D四个独立的地块,总用地面积为139811平方米。
3.2设计目标
在生态、自然、节约、宜居的原则下,从整体出发,利用低成本、自然的造园要素,创造出功能丰富、环境舒适、设施实用、耐用的邻里交流空间,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园,使景观效益最优化。
3.3主要景观构成
根据现状条件,在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基础上,将小区总体分为二轴三带四节点。利用入口、节点、宅间将居住区各个空间组织起来,使整个小区形成疏密有致、主次分明、富于变化、多渗透的景观空间格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实现经济节约型景观的方法
4.1总体设计严格把关,做到限价设计
总体设计是关键,控制软硬景比例,加强规划设计,与时俱进确保设计经济实用和前瞻性。建筑形象采用了简欧风格,住宅外墙上部以真石漆、高级弹性涂料为主,而住宅底层采用深色仿石真石漆。配以线脚的分隔,营造出了庄重,典雅以及充满亲和力的居住氛围。整体建筑形象大方、简洁、朴素、美观。总体设计上根据地型的需要分别用了点式和板式楼的围合布局,通过有序的组合及现代材料的运用,形成丰富的虚实对比,突显建筑风格、时代感。景观的设计重点突出个性,也强调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景观风格上我们还是以简欧风格,尊贵、大气、典雅为主,在满足整体功能后,力求在景观细部上展现社区的景观主题,结合建筑所提供的高差形成趣味景观空间,营造一个活力及休闲并重的环境。材料上选择与建筑材料相配套的石材和砖的结合,颜色也尽量配合建筑以达到视觉上的互相统一。拒绝人工水景,因其对水景的后期维护要求很严格,人工水景的建造费用也是一笔相对高昂的费用,因此不适宜采用。
4.2合理选择材料,降低成本
植物的选择上,适地适树,以乡土植物为主,选择单价相对较低、养护管理粗放的植物品种。浦江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冬夏季风交替,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其中夏季干热的天气比冬季湿冷的天气要短的多,故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实用于经济的原则外,应着重挑选本土树种,且以乔木为主,要耐热、耐寒、喜湿,如香樟、石榴、文旦、鹅掌楸等,在小区的小路旁,可种植经济性作物和果树苗木,如柿子、桃树、葡萄等.既柔化建筑又突出自然氛围。草皮方面选择耐踩踏的品种,如结缕草,生命力强,且便于管理。减少草坪的面积,充分体现“节约”的思想。考虑到项目有一定的施工周期,还可以种些籽播草本地被植物。
在铺装材料的选择和铺筑上注重生态性,重视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植草砖、木材等透水材料的应用,以及汀步等生态铺筑形式的推广,利于居住区小环境的雨水循环和生态稳定,改善局部小气候,同时其表面粗糙耐磨的特性也提高了行车行人的安全性。
小品选择上经济适用、美观大方原则的基础上,做到小而精,有品味、有内涵。结合当地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的实际情况,考虑实际生活需要和装饰效果。
4.3综合考虑建造成本与养护成本
将“雨水花园”生态模式引人居住区中,充分展示了景观设计作为一种“人工自然”的生态介入,能够模仿自然特性和借用自然元素来构建人工化的生态新秩序,从而制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居住区环境。为鸟类、昆虫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达良好的生态效果。“雨水花园”是一种基于低冲击开发理念的生态可持续的雨洪与雨水利用系统,其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管理比草坪简单,与传统的草坪景观相比,又能给人以新的景观感过知与视觉感受。
4.4突出重要节点的景观特色
入口区域,列植形式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营造简约大气的景观效果。在中心景观水系则以朴树、柳树、樱花等乔木配以杜鹃、栀子、云南黄馨、鸢尾等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体现自然之趣。不同的植物造景手法合理运用,形成疏密有致、开合有序的植物空间,又很好的控制了造价。在每个中心组团都设置较大的活动广场来满足村民固有的习惯,就是喜欢聚集在一起休憩、闲聊等。广场四周设置大量座椅,以方便住户活动、休息。由于宅间相对比较狭窄,不适宜布置大面积的活动场地,设计主要以植物景观为主。
4.5充分利用场地资源
在空间的处理上,主要采用借景的手法,扩充了整个场地的视野。地形按照因地就势的原则进行整理,在满足视觉景观和功能空间需求的前提下,将土方挖填量降低到最小,节约了对土方处理的成本,同时营造了丰富的趣味性空间。
5.结语
安置房建设是中央向全国人民的承诺,是改善民生的标志工程需要各界力量齐心协力把它做好、做实,坚持美观、经济、适用的原则,通过景观设计实践,采用集中式空间布局、减少设置景观构筑物、节约土方量、合理利用基地内自然景观、本土材料和乡土树种的景观营造等设计手法,赋予安置房景观设计以新的生命,为安置房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徐贵娟.经济节约型景观设计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0(16):87一88
[2]汪辉,胡晓琴浅析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景观设计——以南京摄山星城小区一期项目为例[J]住宅科技,2009(10)
论文作者:沈贇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景观论文; 居住区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生态论文; 经济论文; 植物论文; 原则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