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西宝卷的保护与传承论文_路明彰

浅析河西宝卷的保护与传承论文_路明彰

摘要:河西宝卷是流行于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艺术,内容主要以劝人行善行孝为主,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传统,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交流的便捷化,使得宝卷这一河西走廊文化活化石逐渐丧失活力,日渐式微。保护和传承河西宝卷面临严峻形势和诸多困难。学术界就河西宝卷的传承于保护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与探讨。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河西宝卷的传承与保护问题稍作补充性研究。

关键字:河西宝卷, 保护与传承

引言

宝卷是一种兼具文学和音乐的民间说唱艺术,发端于唐宋之际,盛行于明清时期。河西宝卷是流行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的宝卷说唱活动及其文本的通称,是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式,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形式。每逢重大节日和农闲之时,民众就会聚在一起唱卷(亦称念卷)、听卷,享受民间文化带来的喜悦和惬意。河西宝卷以当地方言与当地流传的神奇故事为素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而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和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文艺代表[1]。河西宝卷内容丰富,主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劝人向善、行孝,蕴涵着深厚的宗教思想、伦理传统、道德观念、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2]。河西宝卷对于研究河西地区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习俗和方言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河西宝卷是从敦煌变文、俗讲、俗变文和佛变文发展演变而来的,带有这些文学形式的踪迹,从它身上,可以探究敦煌文学和变文的历史发展轨迹、变化缘由和过程,可以进一步认识敦煌变文的特质,有助于推进敦煌学的研究[3]。因此,保护和传承河西宝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时至今日,由于社会的进步发展,特别是电子通讯设备的出现和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为多样化和丰富化,加之河西宝卷念卷形式相对单调,其舞台化呈现存在一定的难度[4],年轻一代不愿去认真学习这门艺术,古老的宝卷说唱艺术面临衰退没落的境地。河西宝卷急需传承与保护,并使之焕发活力,得以发扬。

文献综述

有关河西宝卷的传承于保护,学术界有诸多研究与讨论。王文仁在《河西宝卷的传承方式探析》当中探究总结了河西宝卷传统的传承方式,即刻版印刷、转借传抄和口头传播,其中前两者是宝卷文本(唱本)的主要传承方式,后者则主要是唱腔方面的传播方式。李亚棋在《河西宝卷的保护与传承》一文中分析探讨了河西宝卷传承保护的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传承措施,包括全面搜集整理文本、利用现代媒体、传承人的培养和加大宣传。章永平在《论河西宝卷的旅游开发》中,重点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提出将河西宝卷打造成旅游产品,并使之商品化、市场化,使河西宝卷的保护和传承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郭文翠在《河西宝卷调查与研究》也从全面搜集整理文本、利用现代媒体、传承人的培养和加大宣传四个方面提出了利用现代媒体录制经典唱段、拍摄纪录片、将现代流行元素融入唱卷活动等具体传承措施。

河西宝卷保护和传承对策研究

通过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将河西宝卷的保护与传承方法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全面搜集整理和保护文本

文本(唱本)是河西宝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唱卷人一般都是根据文本唱卷,因此,文本可以看作是河西宝卷的根本所在。文本遗失,河西宝卷的保护与传承将无从谈起。好在学界对河西宝卷文本的整理保护给与了足够的重视,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包括:段平的《河西宝卷选》(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和《河西宝卷选(续编)》(上、下)(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酒泉市文化馆编写的《酒泉宝卷》(1、2、3、4、5 册)(酒泉:酒泉市文化馆,1991),徐永成主编的《金张掖民间宝卷》(一、二、三册)(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宋进林、唐国增编的《甘州宝卷》(香港:中国书画出版社,2008),张旭主编的《山丹宝卷》(上、下)(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程耀禄、韩起祥的《临泽宝卷》(临泽:政协临泽县委员会,1996),李中锋、王学斌编的《民乐宝卷》(张掖:民乐县文化文物出版局,2009),何登焕的《永昌宝卷》(永昌:永昌县文化局,2003),赵旭峰编的《凉州宝卷》(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王学斌编的《河西宝卷集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此外,仍然还有一部分宝卷文本散落在河西走廊的偏远地区,需要进一步的搜集整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保护传承

河西宝卷是基于文本的一种说唱艺术,除了文本的搜集整理之外,记录和传承其唱腔也是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前的研究者在这方面提出的保护传承措施具体包括录制经典唱段、拍摄主题纪录片、加入流行元素并改编其曲牌特点,使之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可。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电视台,比如开辟出“河西宝卷”专题节目,播放宝卷唱段和唱卷人访谈等,让民众能够方便、直观地欣赏和了解河西宝卷。前面已经提到,河西宝卷是以河西地区的方言进行传唱的,因此,地方电视台应该宝卷的保护传承工作当中做出努力。相似地,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河西宝卷”网页,上传宝卷唱段和相关研究文章等材料,供民众欣赏学习。除了这些写实性的传承方式之外,还可以在现代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对河西宝卷进行创新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例如,我们知道河西宝卷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劝导人们行善尽孝,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所以,可以尝试将这些宝卷故事改编成动画片,强化其视觉效果,以期获得青少年群体对宝卷的接受和认可,从而扩大宝卷艺术的受众面积。

(三)传承人的培养

河西宝卷的传承,终究是要靠宝卷传承人来完成。如果宝卷传承人的培养出现断层,这无疑将是河西宝卷传承的致命打击。传统上,宝卷传承人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父传子,师授徒,宝卷爱好者自发学习等。当下,由于宝卷传唱人以老年群体为主,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加之年轻一代对宝卷艺术的淡漠,宝卷传承人出现严重缺失的局面。对此,研究者曾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国家支持和资助宝卷传唱人,为其提供平台,并鼓励他们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招收、培养宝卷传承人;成立宝卷协会,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以经济鼓励的方式调动宝卷爱好者和传唱者的积极性。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在笔者看来,还可以尝试在甘肃(特别是河西地区)地方高校的音乐学院中开设相关课程,以班级招生的方式来培养传承人,提高其培养速度和效率。

(四)加大宣传

河西宝卷的保护和传承,除了宝卷说唱艺术及其文本的搜集、保存、保护和传唱之外,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西宝卷,进而欣赏河西宝卷的魅力。就河西宝卷的宣传方面,研究者探讨总结出了以下措施:将宝卷艺术引入到教育体系当中来,可以将其开发为地方特色课程或选修课,让青少年学子能够接触和学习河西宝卷;举办地方民俗文化展,让公众有更多机会了解河西宝卷;在社区活动中开展宝卷相关活动,让宝卷艺术融入生活;将宝卷说唱艺术和旅游景点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业带动河西宝卷的对外宣传。对于将宝卷的宣传和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笔者认为,要充分把握国家 “文化下乡” 工程和甘肃省打造旅游大省等契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大河西宝卷宣传力度,让这一艺术重放光彩。

(五)加强学术研究

除了诸多研究者提出的上述保护和传承措施之外,笔者认为河西宝卷的保护传承离不开学术研究。河西宝卷得以保护和传承,不仅需要搜集、整理和保存文本,传承唱腔技艺,以及加大宣传等实践性举措,更需要学术研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使宝卷的保护和传承更为科学和高效。

总结

河西宝卷的保护和传承,总体来说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宝卷说唱艺术本身的传承,其具体措施包括上面列举出的全面搜集整理和保护文本、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保护传承、传承人的培养;二是加大对河西宝卷这一艺术形式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而这两个方面都要统一于学术研究。通过科学的、高效的保护传承措施,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在今天重新焕发活力和生命力,继续发挥其劝导教化和娱乐等作用,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文翠《河西宝卷调查与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7.

[2] 李亚棋《河西宝卷的保护与传承》,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6期.

[3] 同[2].

[4] 章永平《论河西宝卷的旅游开发》,度假旅游:2018(8).

[5] 同[2].

[6] 达正岳《关于河西宝卷研究现状的再思考》.

[7] 吴玉堂《河西宝卷的调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0.

[8] 王文仁《河西宝卷的传承方式探析》,民族音乐.

论文作者:路明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浅析河西宝卷的保护与传承论文_路明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