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T教育:德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动论文

MINT教育:德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动论文

MINT教育:德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动

朱 婕 1,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2.华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摘 要: 德国MINT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实施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性:分级制培养,各学校形成互补;以教育链形式,推广全民参与。多年来,MINT教育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动,为高新产业不断提供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本文就MINT教育作简单介绍,希望为我国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德国;MINT教育;就业;分级;教育链

21世纪以来,科技的急剧变革改变了人类与社会的互动方式,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给各国劳动力市场带来新的压力:基于运算的生物、工程、计算机等高新产业的高速发展急需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人力资源。面对这一挑战,美国提出STEM教育计划,以应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如果说美国是STEM教育的首创者,那么德国则早于美国,德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大规模实施以数学、信息、自然和科技为主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本文将全面分析德国MINT教育的实施背景、现状和特点,以期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MINT教育的实施背景

MINT教育是数学(Mathematik)、信息工程(Informatik)、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及技术(Technik)的简称。MINT学科是当前德国经济创新领域的中坚力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以及结构科学的脱颖而出,MINT的研究类型早已不再局限于基础研究,而更多转向具体的应用研究。德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依托MINT学科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对MINT专业人才的需求又促进MINT教育的前进。

从表2可知,吊索1退出工作后,3042#吊索索力由399kN升到了3085kN,增长了673.4%;在吊索3退出工作后,3153#吊索索力由2026kN升到了2866kN,增长了41.5%。该变化与吊索索力的不均匀有极大的关系。在张拉施工阶段,将导致相应吊索张拉端千斤顶吨位不足而失效,进而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结构失效。因此,在张拉施工阶段,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确保张拉工装设备的安全性,且工装索应预留足够的安全储备。

(一)德国产业结构特点

德国向来以其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和前沿的化工产业占据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为大众熟知的是,在西门子、博世、巴斯夫等被人们熟知的巨大集团背后,有大约1 500家行业“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s)分散在德国各个中小城镇甚至乡村。德国欧洲经济研究机构(ZEW)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些员工总数小于1万人数的行业隐形冠军不仅在过去5年保持10%的销售增长趋势,同时占据至少全球10%的市场份额。

这些隐形冠军有利的市场地位在于其强大的创新能力。2014—2017年,至少有80%的企业向市场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行业分布来看,86%的隐形冠军隶属工业领域,而另外14%的企业在服务业寻求发展。总的来看,四分之一的企业从事机械工程;紧跟其后的是电子工程,占10.5%;医药行业占7%;医疗技术、金属制造业、化工产业、金属生产和塑料加工各占5%~6%的比重;而在服务业中,信息服务、软件研发各占5%,工程办公服务占2%。毫无疑问,在这些数字背后,我们看到了MINT学科对经济发展强大的驱动作用,这也是德国大力推进MINT教育的直接目的。

(二)人才需求特点

除大力吸引女性学生,德国还积极在其他方面促进MINT教育的发展。在2013年柏林“MINT教育先锋论坛”上,大会对“科技意识教育”达成共识,与会的教育界、政界及企业代表一致认同将MINT教育观念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推广是积极有效的策略之一。提高“科技意识”的终极目标在于让全民了解数学、信息、自然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大众对这些学科的兴趣,改变一些人对这些专业的偏见。因此,2016年,联邦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青少年实验”(Jugend Forschung)计划,希望倡导各州政府继续推进MINT在儿童及青少年教育中的发展。与成人教育的专业性和前沿性特点不同,MINT教育在中小学的推广在于激发儿童对这些专业的兴趣,同时通过向家长提供这些专业的就业范围、条件、收入等信息,加大家庭教育对学生MINT职业选择的正向影响。

此外,相关数据显示,到2060年,德国人口总数将由目前的8 000万人口减少至6 500万。因此,德国劳动局早在2012年便发布警告,敦促联邦政府采取措施,调整行业和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高科技行业减少未来经济发展对基本劳动力的依赖。

面对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不匹配的现状,2012年,德国联邦政府和德国联邦教育部正式共同提出“MINT创造未来”计划,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学习MINT专业,最终进入MINT相关行业。

二、MINT教育实施的现状

(一)实施对象

德国MINT教育的实施对象主要集中在16~25岁的青年学生。完成初中阶段学习之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就读普通高中,而后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或者直接进入职业高中,就读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专业。因此,起始于16岁的成人教育对培养MINT人才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数据显示,2016—2017年,女性就读MINT专业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面对这一困境,联邦教育部发起专门针对女性学生的“Girl's Day”咨询项目,希望让她们更加了解MINT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性别差异导致男女学生对MINT学科知识接受度存在差别。在各州政府的倡导下,一些学校实行了专门针对MINT专业的男女差异性成绩评估系统,从而保证女学生对MINT专业的学习充满信心。此外,2016年联邦教育部还推出“女性先锋”奖项,鼓励更多的女性学生选择MINT专业,并提供专项奖学金“Komm, mach MINT”(来吧,学习MINT),为就读MINT专业的女性学生提供财政支持。

我国1998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15条规定公众参与主体为“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有关单位和居民”。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则用“公众”代替了“居民”,体现了公众参与主体范围的扩展。但目前我国在不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中,大都只是提到“公众”一词,缺乏对“公众” 进一步的概念界定。相关立法中有关“公众”的含义,有狭义上的“公众”,即公民,将其与单位和专家并提,独立于单位和专家之外;广义上的“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单位和居民,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建设项目周围单位、个人;最广义上的“公众”包括任何单位和个人。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形:

在平稳度过2009年的经济危机后,德国通过“工业4.0”计划快速实现了经济的全面增长。新的产业结构和行业技术的发展,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2012年,德国人才市场对MINT专业人才的缺口达到20.9万,创历史新高,同年MINT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却只有9万。尽管2005年以来,MINT专业毕业生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不断增长,截至2016年,占所有毕业生的30%左右,但对于德国这样一个以工程技术行业为驱动的经济强国而言,MINT专业人才的储备仍然十分有限。

(二)实施场所

4.综合性大学

1.职业高中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的物质载体是视频。当教师进行微课教学时,他们使用视频记录他们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活动。微课程教学过程是在特定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下进行的以课堂的授课内容为核心的短视频课程,教学设计、材料课件、实践测试和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学生反馈都是辅助教学资源,作为补充资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微课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是以传统教学为基础进行革新变化而来的。

德国MINT教育推广的直接目的在于解决行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所带来的专业劳动力缺失问题。因此,职业高中教育毫无疑问地成为MINT人才培养的第一战场。事实上,早在1962年职业高中设立初期,其出现的历史原因和教学特点便与德国劳动力需求高度匹配。基于著名的“双轨学制”( dual Studium),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时,也可在公司直接进行技术实操。联邦政府希望通过双轨学制,尽快培养专业劳动力,为德国的战后恢复提供人力保障。

2010年起,为保证MINT专业人才的数量,各州政府大力发展以MINT专业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拜仁州立足其在医药行业的国际领先优势,推广了以医药、化学为重点的一系列“MINT专项”项目;巴登-符腾堡州依靠与大众集团的对接合作,设置了以工程专业为重点的“MINT未来工程师“计划。目前,在联邦政府的倡导下,德国所有职业高中都全部加入联邦教育部发起的“MINT创造未来”计划。

根据高速公路桥梁的荷载,可运用多种方法,比如表面处理法等增设纵梁结构,满足其最大承载运输量;还能够运用表面喷涂等方法将桥台改成具有更高承载能力的拱式或者台式结构。

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学习与工作岗位直接挂钩的学制特点,吸引了近4成的青年选择进入职业高中学习。这些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工薪阶层,其父母多在工厂从事一线工作。一方面,出于经济原因,他们希望孩子尽早进入职场,自立自主;另一方面,这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并不具备在某一专业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希望从事更多的实践活动。从中可以看到,职业高中已经成为德国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地。

2.应用技术型大学

完成2~3年的职业高中学习后,一部分专业劳动力便实现了第一次分流,直接进入一线工作;而有意愿继续学习的学生,可以申请在应用技术型大学(FH)、工程技术型大学(TU)及综合性大学(UN)继续深造。

事实上,大部分从职业高中毕业并愿意继续攻读学位的学生都选择了应用技术型大学。德国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在学制上与普通高校相当,但同时又结合职业高中“双轨制”的教学特点。其教学目的在于“为当地各行业提供具有一定研发和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的数据显示,2016年,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入学率创历史新高,40%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就读FH。一系列MINT教育措施的推进与节节攀升的FH入学率有直接原因。

人是生态环境的主体,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来鼓励市民保护环境。宜居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要充分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多渠道宣传环保理念,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环保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公众舆论,监督市民行为,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真正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为进一步增强德国MINT专业人才的“造血”功能,2016年联邦教育部发起“Forschung an Fachhochschuhle”项目,鼓励和扶持各学校加强应用型研究,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到生产第一线。从德国劳动部的调研结果来看,毕业于应用技术型大学MINT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可以实现“零培训上岗”,是当前最受到雇主青睐的专业技术人才。

如果说应用型大学为德国技术行业培养了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那么,工程技术型大学则为德国培养了具有研发能力的MINT专业科研人员。

MoO3作为原料经过一、二段高温还原反应后生产钼粉,并对钼粉进行主要指标检测。一、二段高温还原反应均使用平四管还原炉进行,氢气作为还原气体。钼粉粒度使用费氏粒度仪进行检测。试验工艺见表2。

3.工程技术型大学

由于应用型大学不具备博士学位点,无权授予学生博士学位,成绩优秀的FH毕业生可以继续在科技型大学或综合性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工程技术型大学同样只开设直接与MINT相关的专业,其定位在于培养高、精、尖技术的研发人员。以2016年全球最具创新能力大学排名德国第一、欧洲第五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TU München)为例,学校拥有基于MINT专业的建筑学、土木工程与测量、地球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医学、体育科学、化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机械、物理、营养学、食品工程、微电子、交通与物流工程、工业化学及航天工程16个学科的完整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并在人工智能、食品加工工程、工程学、制造业、生物工程学、导体工程、自动化、系统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元网络等前沿学科设有多个博士后流动站。

应用技术型大学只设有MINT和护理等特殊技能专业,通常不设人文类专业。因此,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要求实习的课程较多。每名学生必须完成至少一个完整学期的工作实习;同时,大部分硕士论文都要求与公司合作,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展开研究。

当前,德国共有12所工程技术型大学,集中分布在鲁尔工业区,以及拜仁州、汉堡等传统工业、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工业园区围绕工程技术型大学建设的城市布局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德国经济对MINT专业人才的依赖。为了更好地将MINT人才直接输送到创新产业,联邦政府2016年推出“中小企业优先十点计划”,规定了“加大MINT专业科研经费”“协助中小企业与高校直接合作”“倡导MINT研究直接在企业开展”等内容。

MINT教育实施的前沿阵地主要集中在职业高中(Berufsschuhle)和高等学校(Hochschule)。其中,按照德国高等学校的分类和MINT教育不同的侧重点,分别在综合性大学(Universität)、工程技术型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及应用技术型大学(Fachhochschuhle)展开。

尽管大多数综合性大学也设立MINT专业,但是,在MINT教育战略中,它们却发挥着与工程技术型大学完全不同的作用。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原因,德国的综合性大学更加重视学理性探讨,在实践和应用领域并不占优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MINT教育战略中没有吸引力。

凭借强有力的国际合作优势,综合性大学为MINT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联邦政府在2013年4月召开的“德国高校国际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每两个学生中,有一名至少有3个月以上的海外交流学习经历,其中应加大MINT专业学生的比重”。毫无疑问,在MINT学科发展越来越趋向国际合作的今天,综合性大学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能力的MINT专业人才中,具有绝对的优势。

三、MINT教育实施特点

在美国、英国、日本等教育强国都将STEM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德国的MINT教育实施战略突显了十分明显的本土化特点。

(一)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性

德国以任务为导向的文化特点在MINT教育战略的实施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MINT专业的重视,直接来源于德国产业发展的需求。面对每年约20万人次的MINT人才缺口,所有针对MINT教育提出的策略都与完成就业直接相关。无论是职业高中对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还是高校前沿技术研发人员的培养,都与各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起来,实现了技能到应用的成果转化。

(二)分级制培养,形成互补

人才的培养涉及不同的教育层次和方向。通过引导学生分流,德国MINT教育实现了在职业高中、应用技术型大学、工程技术型大学及综合性大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的目的。而同时,不同学校又依据各自特点提供具有独特优势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互为补益的环境。

Dormi是属于家居装修类区域性电商,创始人是几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学生。创业起点是以互联网为介质的传播背景下,部分学生对宿舍进行装修改造,形成集美观实用于一体的私人空间,同时将改造方案发布在网上,为有此意向的学生提供建议与经验。由此,Dormi创始人发现了潜在商机,建立起专门针对大学生宿舍改造的电商项目。

对于田园和故乡这两个题材,无论说得太多,还是说得太伤感,都容易流于虚伪。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乡再也不适合我了。就算老了,我也不会回去定居。我和这个城市相遇,然后分开,带着一些恨也带着一些爱,然后和它各自成长。这就是整个故事,就像奈保尔在《米格尔街》结尾里描写离乡时的话:“我步履轻快地朝飞机走过去,没有回头看,只盯着我自己的影子,而它就像一个小精灵在机场上跳跃着。”

(三)以教育链形式引导全民参与

基于“MINT创造未来”技术,联邦政府提出以教育链(Bildungskette)形式引导全民广泛参与。MINT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重点,也是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关注的方向。德国MINT教育,不仅仅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还广泛与工业界特别是中小创新企业合作。

四、结语

当前,德国MINT专业毕业生达到30%,远远高出OECD(经济合作与展组织)国家14%的平均指数。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补给,目前,我国处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德国MINT教育战略可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B水库的单方供水成本从0.17元到0.20元变化,相差值为3分,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2倍,在此基础上确定水价并收取水费,直接影响供水成本弥补额2 619万元,占年成本费用的15%。

参考文献

[1]黄晓,李扬.论STEM教育的特点[J].江苏教育研究,2014(5):5-7.

[2]杨亚平.美国、德国与日本中小学STEM教育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8):23-30.

[3]Crosswater Job Guide. Digitale Chancen ergreifen - Digitale Spaltung meistern[EB/OL].(2016-05-26)[2019-01-25].https://crosswater-job-guide.com/archives/57953/.

中图分类号: G5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3-0152-03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3.064

收稿日期: 2019-03-04

基金项目: 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城市国际化战略下留学广州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GZGJ2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高校欧美留学博士的归国再适应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YJZH079)。

作者简介: 朱婕(1983—),女,四川绵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专业 2014级博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外语教育技术。

(责任编辑:李汴红)

标签:;  ;  ;  ;  ;  ;  ;  

MINT教育:德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