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徐海,缪卫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江苏南京 225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的治疗效果,分析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塞者,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效果优良,过程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52-02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一种脑血管疾病,其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脑卒血液、氧气公映礼是能够不足,致死率与致残率“双高”,老年人是本病症好发群体,伴随着老龄化进程,脑梗死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水平构成威胁[1]。采用有效治疗方案,是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与优化预后的首要方法,本文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钙治疗本病的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72h内入院,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2,年龄47~76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1;年龄46~75岁。两组病例基线资料经比较,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即P>0.05。

1.2 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一经确诊后,均给予降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胰岛素等常规对症治疗,均给予阿司匹林100㎎/次,1次/d。

1.2.1对照组 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20mg/次,1次/d。

1.2.2观察组 阿托伐他汀钙+氯毗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50mg/次,1次/d。所有病例均连续给药10d后,评级并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 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情况。

1.3.2疗效评价标准 结合患者治疗后NIHSS改善情况,采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价治疗效果、①显效:和治疗前相比,NIHSS改善幅度>9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生活基本恢复;②有效:治疗后NIHSS改善程度50~9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不满足上述评价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在患者治疗中,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χ2进行检验。将P=0.05设为组间差异检测标准。

2.结果

2.1 NIHSS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10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6.7%),肺部感染和继发性癫痫各1例;对照组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26.7%),其中尿路感染、分布感染、压疮、继发性癫痫分别为3例、3例、1例、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部缺血以及出血性损伤是脑梗死主要临床症状,起病急促、病程漫长、致残率与致死率高是本病主要特点。相关报道指出,本病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欠佳,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重者长期需要制动静养,加大了痔疮、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很可能减缩患者寿命[2]。在过去通常采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药物对本病患者进行治疗,长期服药使患者各项机能下降,无法实现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的目标[2]。

脑梗死可引发脑动脉管腔中血栓形成,并促使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中心区脑细胞血液供应暂停5min后,就可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但侧支循环能够促使周围区域(缺血性半暗带)的脑细胞膜结构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完整性。故此,临床治疗的重点是:①溶解血栓;②抵抗血栓再形成过程;③优化侧支循环的血液供应情况;④协助脑组织再次建设新的侧支循环。

氯吡格雷作为一类新型的血小板高聚集抑制剂,最近几年中在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有广泛性应用,其具备较强抗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而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症状,优化治疗效果,并具有降低炎性反应的功效。阿托伐他汀钙在改善脑部微循环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其能有效抑制红细胞聚酯指数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进而实现减轻或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对血栓形成过程起到阻滞,实现治疗脑梗塞目标[3]。此外,本药物作为一类一种3-羚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等多种功效,进而增加脑部血流量。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石,谭云春,王芬.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8):22-23.

[2]王欣.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2):37-38.

[3]杨远飞.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58例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2):158-159.

论文作者:徐海,缪卫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徐海,缪卫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