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来自农村和城市大一新生心理韧性情况。方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对575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来自农村的大一新生在坚韧和力量维度上的得分高于来自城市大学生,而在乐观维度上的得分低于城市大学生。结论:来自农村和城市大一新生综合心理韧性无差异,但在坚韧、力量、乐观维度有差异。
【关键词】心理韧性;大一新生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321-02
心理韧性或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及所拥有的外在资源,也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1]。个体心理韧性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个体受心理生活影响程度越小。本文旨在了解来自农村和城市大一新生的心理韧性情况,以便针对性的提高大一新生的心理韧性。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5年9月—10月,在阜阳师范学院,以系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随机抽取600名大一新生,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5份,其中男281份,女294份;城市270人,农村305人。
1.2 方法
采用肖楠修订的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中文版[2],量表共25个题目,包括坚韧、力量、乐观3个因素,主要评定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的能力。量表采用Likert 5点评定法,从0~4表示“完全不是这样”到“几乎总是这样”。总分越高表示弹性水平越高,韧性越高。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1。
1.3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农村和城市学生心理韧性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检验。
2.结果
表1 来自农村和城市大一新生心理韧性比较(x-±s)
由表1可以看出,来自农村和城市大一新生总体心理韧性无差异,来自农村大一新生在坚韧、力量维度上高于来自城市大学生,而在乐观维度上低于后者。
3.讨论
心理韧性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伤、威胁或其他生活压力的适应,是人类机体中存在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它会在逆境下自然地展现出来,推动人们克服困难,追求自我实现、去维持精神和和谐[3]。大一新生是一特殊群体,需由高强度的高中学习为主的生活到半进入社会大学生活转变,心理韧性在角色的转变中起到重要作用,评估大一新生的心理韧性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干预提高,可减少大学生心理疾病[4]。
本研究表明,来自农村和城市大一新生总体心理韧性无差异,来自农村大一新生在坚韧、力量维度上高于来自城市大学生,而在乐观维度上低于后者。分析可能的原因为家庭环境是影响大一新生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城市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较少遇到挫折,面临逆境时相对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压力的应对策略,导致其在坚韧和力量维度弱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同时城市环境相对优越,接触新事物机会较多,在乐观维度层面可能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国内雷万胜[5]等人对大学生心理韧性调查研究同样发现在坚韧和力量维度,来自农村大学生优于城市,但在乐观维度发现无差异。
本研究得出来自农村和城市大一新生综合心理韧性无差异,但在坚韧、力量、乐观维度有差异。因样本量有限,且为单中心研究,研究结果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Glenn E Richardson.T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58(3):307-321.
[2] Yu X,Zhang J.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a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in Chinese people[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7,35(1):19-30.
[3] Richardson GE.T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Journal of Clinical Paychology,2002, 58(3):307-321.
[4]郭彦霞.团队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6):901-903.
[5]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155-157.
论文作者:马德保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4
标签:韧性论文; 维度论文; 心理论文; 新生论文; 农村论文; 城市论文; 坚韧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