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与儿童教育的整体建设_真善美论文

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与儿童教育的整体建设_真善美论文

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与儿童教育的整体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真善美论文,儿童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一个窥见到那客体所蕴含的理念——客观规律的人,必然也会对这理念的感性存在——美有所把握。实际上,他必然先透过这层感性存在才能把握感性层面之下的形而上理念。或许因为如此,爱因斯坦在从事物理学研究时既发现了相对论等宇宙规律,同时又深刻地感受到了宇宙的和谐和秩序。他在纪念开普勒的文章中写道:“我们在赞赏这位卓越人物的同时,又带着另一种赞赏和敬仰的感情,但这种感情的对象不是人,而是我们出生于其中的自然界的神秘的和谐。”(《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277页,商务印书馆,1976)可以看出,是爱因斯坦的认识活动导致了一种审美的结果、和谐的发现。

然而,也是这位爱因斯坦声言,他的认识活动往往又是由审美开启的。爱因斯坦自己就曾说过,他的科学发现所依赖的不是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直觉,一种想象,他甚至把审美作为科学发现的一个标准(如简单性、和谐、对称等)。一位名为H.Bondi的科学家提供的一件轶事生动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上述自白。H.Bondi写道:“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当我提出一个自认为有道理的设想时,爱因斯坦并不与我争辩,而只是说,‘啊,多丑!’只要觉得一个方程是丑的,他就对之完全失去兴趣,并且不能理解为什么还会有人愿在上面花这么多的时间。他深信,美是探讨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美]阿·热著,荀坤等译:《可怕的对称》,9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同爱因斯坦一样,本世纪以来的物理学家越来越多地谈论物理学与美的关系,海森堡、狄拉克、玻尔、泡利、杨振宁、汤川秀树等诺贝尔获奖得者,在这方面均有深刻的体验。物理学家的科学认识会导致美的发现,同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往往能通过审美手段而直接把握真理。日本著名的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在《风景的顿悟》中描绘了这种过程:

“……越过肥沃丰厚的平原和高低起伏的丘陵,眼前是一片豁然舒广的天地,远处的阿苏山隐隐约约,好一派壮观的景色呀!然而,它对于我这个常旅行在外的人而言,并非格外奇特。可为什么呢?为什么此刻我偏偏感动得泪水直流呢?天空为什么那么悠远澄清,绵绵的群山是那般威严沉静?为什么原野上的植物是那样生气勃勃,森林的树木是那样蓊蓊郁郁?为什么大自然突然之间呈现出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色!”他写道:“我怀着如痴如醉的心情奔跑着,灵魂受到强烈地震撼而陶然酣醉。我蓦然看到了,看到了生命那奥秘的光影。”

这位画家是在审美过程中窥见真理的。他声言,他看到了宇宙人生的“流转无常”。

而对于一个对宇宙秩序有深刻的感受或认识的人,他必然对作为宇宙一部分的社会秩序(包括伦理道德秩序)同样会有一种真切的直觉(审美把握)或深刻的理性把握(认识把握)。正像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所说的那样,第一流人物对于道德的贡献也往往是第一流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要培养一位科学家,那么,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培养认识能力,而且还要培养认识能力以外的能力。其中的道理实际上就是常说的“功夫全在功夫外”。同样道理,如果要培养道德高尚的人,我们就不能只着眼于传授道德规范、培养道德行为——这只能造就一个个奴性十足的人。良心是人在对宇宙秩序深刻地把握过程中通过反观自照而发掘出来的,因而道德教育如果欲达成发展道德的目的,它便在一定程序上依赖于人的认识和审美的发展。同样,培养一位艺术家,也不是仅仅训练一些艺术技能和手法,而且还要以知识和道德来充实他的心灵、提升他的审美境界。总之,要想培养出专门人才,我们首先就要培养全面地和谐地发展的人。

当然,我们也应当承认,科学、艺术、道德等虽然是彼此渗透的,但各自又有其自己的特殊规律和发展历史,因而科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又都有其自己独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另外我想提请注意,真善美在幼小儿童那里是尚未分化、自然统合的,而不仅仅如同在成人那里一样是辩证法意义上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表明:“我千百次地证实:缺少了诗意的、美感的交流,孩子就不可能得到智力发展。儿童思想的本性就要求有诗的创作。美和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和花朵那样有机地联系着。”([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5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所以儿童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不宜提倡严格的分科教育,而将各科教育的目标、内容统合在同一个教育活动中,同一个教育过程中会效果更好。

在此我想强调,幼儿最为喜好的游戏和童话便是认识、道德、审美在儿童那里自然统合的证据。也正因为如此,游戏和童话也是促进儿童认识、道德、审美诸方面整体发展的手段。

游戏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此人们已有所认识,并已自觉运用。然而对于童话的教育功能,人们的认识恐怕还相当不足。

童话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曾有过深刻的主张。他说:“我千百次地证明,儿童在给周围世界增添各种幻想形象、虚构这种形象的时候不仅能发现美,而且还能发现真理。没有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没有童话,周围世界对于他就会变成虽说是美的但却是画在画布上的画了;童话却能赋予这幅画以生命。”(同上,33页)如果没有童话,儿童就“体验不出善与恶的斗争,感受不到童话中反映的是人关于真理、荣誉、美好的观念,那么他们的天地将会是狭隘的,不舒适的。”(同上,81页)可以看出,真善美在儿童那里是自然地统一在一起的,儿童在听讲童话或创作童话时自然会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他的认识、道德、审美等方面的素质也自然会得到发展。

在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强调以下内容:

真善美的统一是具有差别的统一,它们各自保留着自己的个性,所以哲学与科学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的独立存在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又表明三者是相互包容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转换的,因此,哲学与科学、道德、艺术又相互包容着,因此这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能促进另外两个方面的发展,而且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可以借助另外两个方面的教育作为方法上的辅佐。随着儿童主体性的发展,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可以逐步地走向高度的目标上的分化,同时,这种高度的分化又可以高度综合的手段来实现。

主体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情感的主体,同时也是意志的主体。真善美的统一表现在统一的人格之中。向真向善向美,是完整健康人格的本性,也是真善美和谐统一教育的必然结果。

标签:;  ;  

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与儿童教育的整体建设_真善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