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96例急诊危重患者,纳入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全程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施行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92%,对照组为85.42%。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理想,相比常规护理,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施行。
【关键词】全程护理;危重患者;急诊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268-02
急诊是抢救病人最为主要的医疗部门,接收病人多为发病严重、快速、复杂,医务人员的治疗方式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生命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医务人员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常规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病人和家属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立了全面护理模式。急诊科作为抢救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站,具有抢救时间紧迫、工作压力大的特点[1]。在救治期间,护士的任何一个疏忽,均可能对患者构成伤害,甚至会影响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另有文献指出,不良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病情恢复缓慢。而急诊科患者因为病情危急,通常存在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导致其治疗手影响[2]。因此,应不断创新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系统、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基于此,本研究选出本院96例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情况展开对比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96例急诊危重患者,纳入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儿童18例,妇女30例;年龄为6~58岁,平均年龄为(30.13±3.12)岁;其中,儿童高热抽搐16例,儿童意外烫伤10例,女性宫外孕破裂8例,女性羊水栓塞2例,女性胎儿宫内窘迫12例。对照组:儿童16例,妇女32例;年龄5~56岁,平均年龄为(30.25±3.13)岁;其中,儿童高热抽搐15例,儿童意外烫伤12例,女性宫外孕破裂7例,女性羊水栓塞1例,女性胎儿宫内窘迫13例。两组基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全程护理,包括:
1.2.1院前急救护理 随时待命,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快速赶往现场,询问患者病情,给予紧急救治后立即送往医院。120指挥中心随时跟踪救护车动态,将病情上报至医院,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1.2.2分诊与接诊护理 让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分诊、接诊工作,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安排抢救所需用品、药物、器械等。快速通知医生做好救治准备。评估患者病情,监测其生命体征。
1.2.3急救护理 与医生做好配合工作,抢救期间加强对患者呼吸道、静脉通路的护理。监测患者的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1.2.4全程陪同护理 护士准备好相关急救设施,全程陪同患者完成相关检查。抢救期间向患者及其家属闹心讲解治疗的目的、过程等。抢救成功后,将患者送至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
1.3 评价标准
评价患者的抢救情况,生命体征稳定、基本无生命危险,则视为抢救成功。
1.4 数据统计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92%,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6.4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相关文献报道指出,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在施行任何护理项目时均应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风险降到最低,尽可能地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患者抢救成功,并改善患者预后,这对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以及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
过去,急诊科针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一般实行被动接诊方式,缺乏足够的准备时间,对患者基本情况的了解也不够,因此难以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诊,可能因此出现抢救工作不及时或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不准确等情况,继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传统急救模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因此,为了提升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应对急救护理模式进行创新[3]。
全程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该护理模式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患者的个人隐私与人格尊严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同时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符合人文关怀思想的护理理念[4]。将全程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全程护理模式也解决了传统护理模式的诸多不足,能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方位护理,从接到急诊电话开始,到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护理都做到细致化。
我院针对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实施了全程护理,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快速通知医生、及时做好抢救准备、开放绿色通路等措施,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因此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对改善患者预后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全程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积极实施抢救与护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护患友好关系具有一定的帮助,因此也能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此同时,全程护理模式也对急诊科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了解抢救流程以及抢救过程中所需的相关药物、药品,同时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充分的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均有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相比之下,传统护理过程中,护士一般较为被动,缺乏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且专业技能不高,对患者的病情难以做到快速、准确评估,因此容易导致患者抢救延误,甚至可能使患者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进而威胁生命安全[5]。因此,全程护理实施前应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要求所有护士均经考核通过后方可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以确保其能够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各项抢救准备。本研究对比常规护理与全程护理的实行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低于观察组,提示常规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全程护理差。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理想,相比常规护理,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施行。
【参考文献】
[1]陈熙.观察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5,5(21):243-245.
[2]杨玉凤,黄爱龙.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172-177.
[3]赵洪秀.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209,212.
[4]吴美娜.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69-670.
[5]崔玉红,王梅,周爱华等.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209.
论文作者:王小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患者论文; 危重论文; 全程论文; 急诊论文; 模式论文; 病情论文; 效果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