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当文化的内涵与特征_文化论文

论武当文化的内涵与特征_文化论文

略论武当文化内涵及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当论文,内涵论文,特征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武当文化的形成乃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一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同 时也正如马克思所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1](P83)因而,武当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武当山最终以其丰富的人 文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海内外产生深远与广泛的影响已为世人所共知,于1994年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省内外对武当文化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如在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地理、道家 道教、文学诸方面,有大量的成果,并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在1999年成为湖北省教育厅下达 湖北省高校优势与特色领域及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指南。但众多研究中,就文化本身的定义 及内涵、特征却少有涉猎。本文试图就这几点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武当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武当文化是反映武当山不同时代产生的具有典型武当山地域特征及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 象。它包括了武当山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道家道教、文学、建筑、地理、风俗、人 物、武术等各个方面,它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人类文化 传统的一种情感认同。

从大文化的范畴讲,武当文化的产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地域文化来讲,它的产生, 有它独特的一面,即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如武当文化产生于楚文化背景,而楚文化如老 庄道家哲学又代表着中国文化主流,谈道家哲学的渊源还得从鬻熊说起。老庄哲学自不待言 ,关于鬻熊,涂又光先生在引证了《汉书.艺文志》、《文心雕龙.诸子》等大量资料后得出 结 论认为:“《鬻子》是中国第一部子书,是中国哲学第一部著作,更是楚国哲学第一部著作 ,又是道家第一部著作,可谓四个第一。”[2](P50)鬻熊及后人,《史记·楚世家》云:“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 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荆蛮,封以子男之田, 姓芈氏,居丹阳。”[3]丹阳,《史记》注引《集解》《正义》皆以为乃今枝江之故称[4], 其实,最早当为武当山下丹水与淅水一带,丹水之阳。楚人迁都于后来的丹阳——枝城是以 后的事。商末周初,楚人在芈姓季连后人鬻熊的带领下,西迁到丹水与均水这一带,建立早 期楚 国都城——丹阳[5],使之成为楚国早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心,这在楚国的历史研究中是非常 重要,同样,对研究中国早期道家的产生也相当重要的。

从文学的角度看武当文化。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部分创作到唐、宋、元、 明、清的大量著作中,我们通过仔细探究都可以发现武当文学创作的轨迹,如《诗经》中关 于武当山地区即今十堰市古代征战及生活场景的诗歌,晋代有关笔记小说,唐代的笔记小说 与诗歌创作,宋元明清的诗赋、散文、小品、小说等创作。这些创作反映了武当山地区具体 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场景,是这个地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再深 一步挖掘下去,我们可以对有关作家作品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层面。

从历史的角度看武当文化。武当文化的产生与楚人立国有很大的关系,而楚人立国时间的 上限还可以向上推到商甚至商以前。《诗经.商颂.殷武》有云:“维汝荆楚,居国南乡。” 即云楚人立国早期在南乡,或云在丹水、淅水一带亦属南乡[6](P19),那么,当时的楚人在 鬻 熊的率领下,归附于周文王,并得到周文王的重视,这在楚国史上是一件大事。至于随着时 代的变迁,至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武当山一带成为“武当县”,汉因之。南北朝、隋 唐以后,或州或郡。都是中国历史的产物。特别是元明武当道教的兴盛,及在政治、经济、 文化包括在建筑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确立了它的历史地位。

从建筑上看武当文化。从简单的石门、石室到规模恢宏的皇家建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演 变过程。早期虽然谈不上严格意义上建筑,或依山而居,或傍岩石而修,或结草为庵,然这 些早期的隐士或修炼者的“建筑”及活动,为武当山打下了文化根基,作了很好的铺垫。到 唐代,姚简建“五龙祠”,后有“太乙”、“延昌”等庙宇,还有其它佛教建筑,如庵、兰 若寺等。宋代建“真武祠”、升“五龙祠”为“五龙观”、创建“紫霄宫”。元代建九宫八 观,九宫为:五龙宫、紫霄宫、真庆宫、王母宫、太和宫、紫虚宫、紫极宫、延长宫、天宫 ;八观为:佑圣观、元和观、云霞观、威烈观、回龙观、仁威观、太玄观、三清观。还有其 它规模的庙、庵、殿、院,六七十余处。至于明代,帝王为统治需要大建武当山到了登峰造 极的地步,耗倾国之财,费十四年之时,驱三十万工匠之役,享皇室家庙之威。这一时期是 武当山建筑的顶峰,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建筑艺术之高超、规制之严谨、布局之精妙,是中 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当然,武当文化的内涵其它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地 理、风俗、武术等方面还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武当文化的特征

首先它具备了时代性,这是武当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它浓缩了中国历史与文化在时代变 迁中产生、发展、扩充的每一个过程。如从武当山隐士的活动,我们可以了解与研究中国道 教产生的根源及原貌。在中国乃至楚国的文化传统中,隐士文化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 。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早期的隐士活动多在楚国,如汉《志》中的蜎子、长卢子 、老莱子皆为楚人,《论语》中的隐逸如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等也为楚人。在武当山活动 的隐士很多,且以道家道教人物为主,《楚辞》中,在汉水之滨,与屈原吟唱“沧浪之水清 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渔父,南朝郭仲产《南雍州记》载“武当 山广圆三四百里,山高垅峻,若博山香炉,苕亭峻极,干霄出雾,学道者常数百,相继不绝 。若有于此山学者,心有隆替,辄为百兽所逐。”又云“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 所栖之地。”南朝陶弘景《玉匮记》亦云:“太和山形,南北长高,大有神灵,栖凭之者甚 多。”[7]有名无名不在其少。五代末宋初的著名隐士陈抟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哲学著述,我 们也可以了解与研究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哲学发展的轨迹,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还有明代武 当道教文化鼎盛的根源,固然,武当山的兴盛,是由于明皇室的格外重视使然。然而,其重 视的程度加上建筑规模,政治、经济诸方面享有的权利,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甚至 是 难以想象的,这使其它道教名山难以相比。另外,武当山官修山志之多,也是其它地方不 多见的,元明清三代,修志达七、八种之多。它们既是武当山本身的真实记载,某些方面还 具有补史之能。所有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历史上的踪影。

次之,它具有区域特征。所谓区域特征是指武当山虽然远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及不同时代形成的文化氛围,必然形成特殊的区域文化现象。 历朝历代的文化活动,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痕迹,楚人祖先早期在这一带立国,对这 一地区的文化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一方面具有荆楚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特 征。建筑、文学、历史、地理、风俗等诸方面,既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又能代表普遍范畴 的文化色彩。

系统的文化传承是它又一特征。系统的文化传承在武当文化产生及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 它是指武当文化在中国历史及中国文化背景下,并以此受其影响,形成自己特殊的文化土壤 ,并世代相传。如前所述,楚文化早期产生在丹水一带,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根基,东汉甚至 东汉以前,武当山就已经有早期的道教活动,很多隐士及修炼者隐居在武当山,如《南雍州 记》所记之西周尹喜、《真诰》所记之后汉戴孟、《武当福地总真集》载之马明生、《神仙 传》载之阴长生、《太平广记》载之谢允、道教学者葛洪、《太和山志》所载唐之姚简、吕 洞宾、孙思邈、《宋史》载五代末宋初之陈抟,后来逐渐得到发展,到元代形成了一定的规 模,明代的走向兴盛。

武当山的道家道教文化特征。这是武当文化的典型特征。武当道家道教文化有悠久的历史 ,如前所述商末周初之鬻熊,是我国著名的道家学者,他的主要著述《鬻子》,被涂又光先 生视为中国文化的四个第一。其间,每个时期的隐士及修炼者,又是形成道教文化氛围的基 础,他们在武当山的活动,对世俗乃至当时的朝政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不可低估的。晋代的 葛洪也是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主要著作是《抱朴子》。五代末陈抟为代表,《宋史》载其 隐居武当山二十余年,生平大部分的哲学理论都在这一时期形成,为后世的儒、道家哲学普 遍接受,并由此派生出多个哲学流派。如后来的钟放、穆修、周敦颐、程氏兄弟等,尤其是 宋代理学继承了他的学说。

最后要谈的是武当文化的多样性,它是许多地方文化及区域文化不多见、甚至不具备的特 征。其它地域文化,极少有如此丰富的内容,或纯粹自然风景、或山或水、或宗教、或人物 、或风俗、或饮食,而武当文化的涵盖面极其广阔,不仅是道家道教理论,还有政治、经济 、历史、文学、哲学、佛教、建筑、风俗、人物、武术等许多方面,所有这些,为武当文化 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人文资源。

三、研究武当文化的意义

武当文化有着国内其它地方所不具备的、良好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加大武当文化的研 究力度,对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确定武当文化的地位,为促进武当旅游经济发展,扩 大在海内外的影响,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十堰市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这就是我们开展武当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所在。

标签:;  ;  ;  ;  

论武当文化的内涵与特征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