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时代的大学领导与院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院校论文,领导论文,中学论文,时代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0;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6)08-0008-07
一、一种新兴产业视角下的高等教育
1.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与大学校长
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负有很少的责任,政府所做的只是提供充实的资源,如学生的伙食,研究经费,通过提供经费政府可以控制很多事情。美国公立高等教育主要由州政府负责。美国有50个州,每个州的高等教育系统都不相同。我们说,有50个州,就有50个高等教育系统,统一各个州的高等教育系统是非常困难的。美国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类型,例如,社区学院、教会大学、综合性大学、研究性大学和专业学院,美国还有一个私立的更商业化的系统在从事高等教育业。所有这些组织和机构构成了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它们相互之间竞争学生、师资、项目和资源。
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校长经常要扮演五种职能角色。第一,处理好与董事会的关系。董事会有权聘用和解聘校长,所以校长往往与董事会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第二,发展好与社区和政府的关系,不仅是地方政府,还有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第三,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执行团队。许多学校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此,校长要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与他一起管理学校。第四,保证学校有充足的资源。大学是个花钱的机构,我们总是感到缺钱,因此,资源就成了校长要关心的重要方面。第五,制定战略规划,确立学校的发展方向。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学校长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当大学规模较小时,校长是学术的捍卫者和大学的公仆。大学教师控制着大学,他们热爱校长,因为校长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能为他们服务。当学校规模变大时,校长成为一个法人团体的管理者和战略家,他保护着大学和大学里的科学研究活动。我想说的是,目前正在出现一个上述特征的合并模式,它强调校长具有远见和创业精神。在今天,大学校长密切关注着教师薪酬、种族多样化、学费上涨、政府支持减少、招生、学生财政资助、资金筹措、与社区和政府的关系,以及维护大学形象等事务。
2.产业:我们对高等教育认识的变化
我想用“产业”这个概念来指称高等教育,这是一个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学和学院的很好的概念。产业是指一些相关联的组织,它们使用相似的资源,吸引类似的顾客,生产近似的产品,以及为社会提供相像的服务。高等教育机构构成了产业。以前我们常常使用“系统”一词,不幸的是这个词已被过分使用,而产业一词所指相对集中,所以今天我使用这个概念。以前我们认识到大学深受环境的影响,但我们较少把大学、环境和产业三者放在一起思考,也就是说环境与产业的关系、大学与产业的关系,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大学的使命、领导方式不仅直接受环境的影响,而且还会间接地受到它所在产业变化的影响。我希望大家可以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中思考这个问题。
影响高等教育产业构成及其内部竞争的因素,首先是消费者的权力。高等教育中的消费者主要是学生,以及雇用学生的机构和使用大学研究成果的组织。其次是供应者的权力。供应者是指提供资源的人,在高等教育中,学生付了学费,他们既是消费者又是供应者,他们提供了资源,又从资源中受益,他们有着双重角色。第三个因素是替代性的组织。即人们能够选择的替代高等教育的新方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中的技术革新。许多人说新技术并未使高等教育发生变化,高等教育总是遵循已有的方式行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高等教育产业的变化情况。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前,我们把高等教育产业称为传统高等教育,它主要包括四年制学院、综合性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以及一些专科院校。在当时,我们对高等教育产业是什么有着较好的理解。从1950年到1970年,我们经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适龄青年入学率从20%增长到50%,并还在持续增长。这时高等教育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两个因素可以表征:一是不断增长的学生数量,二是不断涌现出的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新的职业技术学院。此外,大多数院校的规模都在扩张。10多年后,高等教育的迅速增长使其自身感到了压力,因此,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些公立的大众化大学的方式发展。我想这样的发展路径在很多国家中都存在,包括中国当前也是如此。
1972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发生了两个变化,政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称这之后的时期为中学后教育时代。政策的第一个变化是,政府改革了学生资助项目,资助的钱不再给学校,而是直接分给每个学生,由学生选择院校,他们可以去他们想去的学校,从而决定钱的去向。第二个就是使用“中学后教育”(postsecondary)这个概念,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词的确切含义。我们看到,许多商业的营利性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职业教育,它们能合法地占有学生。这样,在我们传统的3500所高等教育机构之外增加了7000所这样的机构。可见,高等教育产业所处的环境极具竞争性。
高等教育产业从传统高等教育演变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再发展到中学后教育阶段,有两个核心因素在起推动作用:第一是在社区学院之外,高等教育产业中增加了新的机构和组织;第二是顾客的增长,顾客有着更多的权利,他们可以选择去哪里,买什么东西。我想说的是,今天所有影响高等教育产业的因素本身都被重塑了,这种重塑过程又对高等教育产业产生影响。
二、未来十年面临的挑战
我先谈谈美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我想这些挑战在别的国家同样存在,你们可以看看这些挑战是否也存在于中国。在我谈及它们的时候,我将陈述它们是如何影响那些正在重塑高等教育产业的因素的。
第一个挑战是多样化
你会发现每个国家的多样化是不同的,多样化可能是指性别、移民或者少数民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主题。不过,在地区和全球化的竞争中,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正致力于快速提高国民受教育的程度。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社会经济分层。在美国,有上千所处于学术金字塔底层的大学和学院容纳了超过50%的黑人、亚裔和西班牙裔的学生。这些高校联合起来组成了“服务少数群体的院校协会”。少数种族和民族的教师和行政人员已经形成了他们个性化的专业协会。在校园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变化,例如,为少数民族教师招聘、学生入学提供的新服务。显然,这些服务于少数民族师生的活动增强了新型高校中少数民族师生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对我们的核心教育功能,教学和科研,甚至对学校管理都产生了影响。
第二个挑战是信息技术革命
人们对此非常熟悉,褒扬者有之,贬抑者有之,我在此不作评价。但是新技术革命促进了学习成为个性化的活动。有人说,现在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意的进度学习。由于高校都在努力运用新科技来发展教育方式,所以这必然会改变高校与许多信息技术公司的关系。以前,公司是消费者,他们雇用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使用我们的研究成果,现在情况变了,他们提供计算机技术、长途通讯,乃至我们从事教学和科研时运用这些技术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成为了供应者。其中的许多公司开始提供教育项目,又成为了我们的竞争者。可见,技术革命对高等教育产业的影响是导致了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这些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既是竞争者,也可能是合作者。此外,我们要看到,技术革命增加了我们从事科研的能力,促进了不同学术背景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今后主要的问题在于保持优势,我们的学生在运用新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上已经超过了教师,今后要继续保持。
第三个挑战是学术和院校的质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洲,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开始讨论质量保障。我们如何知道高校正在进行有质量的工作?当谈到大学和学院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较少的政府控制,较多的院校自治。但作为回报,高校要负有更多的责任,确保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在美国,质量问题更加具体,我们长期以来是依靠志愿者的工作来使公众确信我们的大学正在服务于公共利益,这就是质量评价。1984年的国家报告指出,美国的高等教育并不都是好的,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个报告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期望、主动学习的策略以及对学习的评价。报告最终引发了质量评价运动。不过政策制定者并不知道如何影响学生的期望,也不清楚如何变革教学策略和教师,因此,他们有时候关注教师,有时候关注项目,有时候又是科研活动,但主要还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在大学的经历。我们的高等教育机构、政府机构乃至商业机构现在都开始致力于提高评估活动。我知道中国教育部目前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第四个挑战是经济生产力
它不是什么新东西,美国长期以来都在强调它。很早我们就有专业教育,社区学院中有职业教育,还提供转学教育。在全球竞争背景下,自由化市场增加了每个国家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期望。过去发生的事情说明,在培养能干的毕业生,做好基础研究方面,高等学校做得还不够充分。招聘机构对毕业生的教育类型和技能类型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它们或者与高校直接沟通,或者自己提供所需要的教育。在科研方面,我们保存科研成果,发展科技园,使设备与产业相连,贡献我们的应用研究成果,然后我们参与到技术转换活动和生产发展活动中,申请专利许可。这样,我们就控制了研究,并且加速使研究转换为市场上的产品。此后,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与政府合作建立孵化器上,以之支持创建新的企业,为应用研究降低市场投入。上述活动清楚地改变了公司,在设计扩展研究的项目中,许多公司从消费者转变为合作者,这又对核心的教学和科研产生了间接的影响。通常人们认为强调科研会有轻视教学,甚至有损教育过程的嫌疑,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基础性研究还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第五个挑战是中学后教育的继续教育市场
成人学生和非全日制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增长,催生了继续教育市场。有些成年人在晚年时提出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有些成人已经拥有学位,但希望在新的知识领域里有所提高或获取第二学位,还有些人想提高工作中的技能,或者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来自继续教育市场的需求至少是我们现在的全日制学生数量的两倍,甚至更多。许多传统大学不太愿意迎合市场的需求,为这些潜在的学生提供学习项目,或对此反应迟钝。而一些创业型大学和能够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却为之吸引。社区学院的课程就是为继续教育准备的,但还是有其他的营利和非营利机构参与其中。可见,继续教育市场促进了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引发了高等教育产业中在成人教育和非全日制学生教育方面的合作和竞争。成人和非全日制学生希望教育方式具有灵活性,他们更愿意使用新科技。
第六个挑战是全球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时代,许多高等教育机构正在推进课程的全球化,它们强调全球化问题,鼓励外国语言和跨文化课程,致力于学生和教师的改变。这些已经对大学教育过程产生了影响,我所关注的是全球化对高等教育产业的组织方式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重新设计了本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它们创立了由政府支持的跨国体系来分享资源,例如国家之间的学分和学位互相认可制度,这样,它们的学生就可以自由流动。还有一些跨国大学,在好几个国家都有校区。美国有许多大学在其他国家设立了校区,接受当地的学生入学。此外,还有一些跨国的商业公司也提供了教育项目。微软公司的计算机教育培训被一些大学用来替代自己的课程。可见,全球化对核心课程和研究方式产生了影响,它促进了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这些机构使得高等教育产业内部的竞争更加激烈。
三、新的产业范式与大学领导变革
1.新的产业范式
以上我们审视了环境的挑战是如何影响高等教育产业的,其结果就是新的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的出现。在下表中,我对中学后教育产业和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作了比较。
表1 新的产业范式
产业力量 中学后教育产业
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
传统的教学、学习 用于教学、学习和研
核心技术创新 和研究方式究的交互信息技术
网络
电信、信息资源处理
传统的学院、大学 公司;公司、政府和
新成员的威胁 和营利性院校 娱乐公司提供的教
育和培训
顾客的权力
传统的和非传统日益增多的少数群
(学生) 的攻读学位的学体、非全日制学生,
生以及继续教育市场;
以学习需求为中心
供给者的权力 主要是作为雇主、 信息资源、教育技术
(资源) 资金来源和服务和通讯网络的提供
购买者者;作为压力群体、
伙伴或竞争者
替代性服务
有限 更加广泛
在现有的中学后跨行业;更具竞争性
竞争强度院校或部门之间和创新性
2.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变化中的环境
在谈到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时,我们的关注点在于信息与知识,以及它们如何被学习者和研究者在学习和研究中所使用。这些对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我简要地比较了传统的看待大学外部环境的方式和新的教育知识产业所强调的方式。第一,在竞争方式上,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其他的高等教育机构,不同国家、地区和专业领域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而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中的竞争发生在教育与教育以外的机构之间,竞争是跨行业的,建立在全球化和技术之上。第二,在主要的驱动力方面,在中学后教育产业中,塑造学术焦点的问题成为热门的学术领域,我们总是期望学科会更强,专业会更好,教师和学生在进步。但在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中,关注点主要在于学习和研究的消费者,在于知识网络。第三,在知识发展方面,前者认为,通过研究新现象、新问题产生了知识,后者则关注创新,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的现象,然后研究它得到新知识。第四,在学术职业方面,前者认为学术职业就是教学和科研,后者认为学术职业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学习协助者,帮助学生学习。最后一点是院校变革,前者认为院校为适应外部环境而发生变化,后者则认为,院校应该积极促成环境的变化。
3.大学治理和大学领导方式的变革
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的治理方式也有明显的不同。在政府角色方面,大多数国家的政府管理大学的传统方式是强调集权和控制,现在政府开始重视分权和引导。在问责方面,原先政府注重控制资源,强调管理,现在政府注重评估大学的学术成果。在院校组织方面,传统的方式是强调内部的统一性和凝聚力,使大学成为一个整体,现在人们发现大学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开始追求松散的联合,使各个子单位凸显自身的作用。在内部管理方面,过去是集中管理功能,学术和行政是分离的,现在趋向分权,突出院系作为学术单位的决策权,使院系的学术事务决策和管理事务决策结合起来。在领导方式方面,在传统的环境中,高校领导的活动宗旨是带领学校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是他们过于强调内部的管理和战略,现在的高校领导重视的是创业和创新,使大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密切合作,紧密与外界联系。
接下来,也是最重要的,我想比较一下传统的管理型领导方式与现在和未来的创业型领导方式之间的差异。在核心关注点方面,管理型领导方式关注的是大学内部,强调规划、重点、项目和资源,创业型领导方式关注的是大学外部,强调如何与外部建立伙伴关系、合作性风险事业,以及大学的外部网络关系。在变革方式上,管理型领导方式强调战略和规划,试图在大学内部战略与外部压力之间保持平衡,创业型领导方式强调革新行为,发扬组织的冒险精神。在管理方式上,管理型领导方式重视内部的团队建设与团队合作,创业型领导方式重视与外部机构的竞争与合作。在资源分配方面,管理型领导方式是以资源为中心,按照计划好的方式进行,创业型领导方式更愿意去进行风险投资,从已有的资源中获利。在新的风险事业方面,前者是通过精心设计来确保成功,后者是迅速反应的,有了好想法就去实施,然后看是否有效。在人力资源方面,前者注重专业知识,力图保持稳定的教师队伍,后者的教师具有流动性,根据项目需要来确定最好的教师,如有教育技术专家、学习设计专家、学生发展专家等,这些专家从一个项目转向另一个项目,被看成是流动的资源。最后一点是在规划方面,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战略性规划上,也就是我所说的使组织适应外部的变化。因此,一些研究者比较了我们院校的优势,这也部分地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变化的环境中,我们部分地知道了如何使组织更有效。情景化规划则把注意力放在环境上,教育知识产业所面临的是一个发生着不可预知的变化的环境。新机构的角色及其关系也是不可知的,它要求我们重塑教育知识产业,使其参与到环境中,并对环境产生影响。它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我们如何能够从自身受益的角度出发调整教育知识产业,以使其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且还能改变环境,朝着自己最好的方向发展。
新的教育知识产业能够发展多远?它将会以怎样的面孔出现?我们的校长和其他的学术领导如何应对新的教育知识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教师来说有什么益处?对此我暂时难以给出答案,对于中国的境况我也给不出确定的答案。但是我知道世界其他地方的高等教育系统受到的冲击,我认为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可能会部分地继续保持传统的组织结构、治理和领导方式,但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大学,尤其是那些有营利行为和活动的机构。显然,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正在发生变化,而且需要被认真地塑造,由于不关注它而付出代价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4.大学校长面临组织重新设计的挑战
第一个方面是重新界定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我们应该重新界定这个产业是如何发展的,教学和学习是如何被其塑造的。第二个方面是重新定向。这个产业的性质越来越清晰,我们需要重新界定大学的使命和角色,因为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将发生改变,大学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它们将处于竞争和合作之中。第三个方面是重组。随着教育知识产业的继续发展,学校应该重新思考它的外部关系,它的项目和科研,它应该提供重组学术结构和过程的机会。第四个方面是变革学术领地的文化。我们有必要思考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因为新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改变传统的教师行为,新科技的运用将对学术工作造成影响。此外,在进行科研活动的时候,教师与外部的联系增多,他们以新的方式开展科研。在教师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学习协助者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思考将如何开展教师教育。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对于我提出的问题,我难以一一给出答案。我希望各位能够进一步思考,不要再把大学校长仅仅看成是传统的学术捍卫者、行政管理者、战略家。我们应该具有创造性的眼光,在这个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时代,把大学校长看成是创业家。
四、院校研究与大学战略规划
我想讲的是大学战略规划是什么,院校研究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应该如何运用规划以使院校真正得到改善和提高。过去的问题是,我们有规划,但被束之高阁,少有成功的贯彻和真正的执行。
1.成功的战略规划过程的标准
我们知道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为我们指出院校的发展方向,确保规划重点的执行。战略规划所具有的“定向”作用意义非凡,通过定向把不同的教师、学生整合起来,才可能推动规划的执行,完成规划的任务。
我下面谈到的成功的战略规划过程的标准,是从相关院校案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这只是众多院校规划研究的成功案例中很少的一部分,但我认为它们具有标准性的意义。首先,不仅要关注规划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规划的过程。其次,规划既要面向校内,又面向校外。第三,使规划反映院校文化,规划的执行要符合校内人员的习惯。第四,将规划与大学的治理和管理过程进行整合,同时注意外部的政策资源。第五,确保规划是连续进行的。第六,能够促使院校发生显而易见且积极重大的变革。最后,使规划具有合法性,能取得广泛的支持,并产生一种规范行为文化。
2.一个战略规划过程的案例
虽然在不同的院校,不同的时间,战略规划过程有细微差别,但这里列出的基本元素是规划程序中所必有的:外部分析——分析组织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内部分析——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内外部分析重新确立组织的使命和工作重点;在新的使命和工作重点指导下,确立优先实现的目标;设计工作方案和激励措施;配置资源;定期进行绩效评估。
下面我给出一个从众多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战略规划模型,然后我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解释这个模型。在讲解案例的时候,我关注这些问题:设计哪些程序,这些程序如何组织,活动的结果是什么,院校研究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一个私立的规模较小的精英学院,只有3000名学生。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制定规划,用了5年的时间执行规划。我把院校层面的规划称为总体规划,一般由校长、行政官员、教师代表组成的学校规划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和团体负责。此外,还有二级团队来负责评价行政部门和教师、学术规划、学生事务、技术、校园设施和财政等事项,他们的活动形成了正式的二级规划。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界定使命。由于使命能保持稳定,较少变化,所以它并不太受关注,但是我们要经常检查基本的价值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的使命是否还在。
为了制定下一阶段的“定向”,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弄清楚规划的优先目标是什么,哪种优先目标是会发生变化的,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需要哪些资源和人员,以及人员的责任如何分配,等等。院校研究的角色就是为此提供支持:进行环境扫描,弄清楚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为内部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提供数据。此外,院校研究人员还要提供数据来说明和总结,在过去的时间里,组织已经做了哪些事情,在先前的规划过程中,组织是如何完成优先目标的。
这所学校有全校性的评估活动,活动的初衷是检查学校每年出现的问题。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战略规划中所设计的优先目标并不能被很好地执行。这就是新问题了。有专门的评估小组来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可能会发现一个或两个主要的问题。评估小组的基本参与人员是教师,还有一名行政官员来协助他们。院校研究的任务就是围绕相关问题提供数据和资源。
第三个步骤是项目评估。这里的项目是指各个学术单位。当然,对行政单位也要进行评估,对行政单位每5到6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估。这所学校通常每年对全校1/5的学术单位进行评估。评估的过程是,每个学术单位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一个工作小组与教务长、学术副校长组成的全校评估座谈小组商讨该院系的自我评估。也有的时候,外院系的教师进入一个院系评估他们的工作,然后两个院系一起去座谈小组汇报工作,得到改进的建议。评估的项目有:院系当前的学术领域及其在其中的地位,学生的入学率、保持率,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表现,以及院系为其他单位服务的情况。当然,在评估中要注意各个院系的独特性,比如说,历史学与工程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异。院校研究人员对院校的自我评价进行评估,他们负责合作过程。假设我们今年对5个不同的院系进行评估,院校研究人员就负责其中的合作工作。
全校范围的自我评估是另一个过程。每年要对学校内务方面的事务收集数据,例如学生、教师、学术项目,通过收集这些数据我们才能够作出评估。我举个例子,我们要知道学生入学时的特征才能确定我们的培养计划,等新生成为老生后我们需要知道他们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大学经历的,等他们毕业时我们要知道他们找工作的经历,只有通过这个连续的过程,我们才能对学生项目作出总体的评价。
第四个步骤是绩效建设系统,这是每年都要开展的活动。绩效建设系统中的预算把每个院系的收入和支出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就知道各个院系产出和消耗的资源。负责此项活动的资源分配委员会由学术副校长、财政副校长以及教师委员会成员组成。在这所学校中,校长并没有进行太多的筹款活动,他认为学校内部的经费已经足够开支。资源分配是以学校的优先目标为基础,然后以每年的绩效数据和评估数据为基础,最后才考虑各个院系的要求。院校研究部门当然要为所有这些活动提供数据档案。所以,我认为院校研究的角色是职能性的,与其他管理活动和过程一样,它提供信息,并对决策提出建议。数据搜集和协助项目评估的活动,通常是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对各种事务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同时,院校研究人员帮助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我们把这个系统叫做数据仓库,它把各种有关学生、教师、财政、注册等等事务的数据库整合起来。这样,院校研究部门能够迅速地提取、分析数据,观察不同数据变量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我们不能迷信规划。规划是具体的,但是我们不可能预测所有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对规划进行周期性的问题评估。显然,规划把院校内部所有的管理功能串联起来,院校研究的工作也是如此。这里有以绩效为导向的问责制度,有广大教师的参与,有强大的院校研究所支持的综合性数据库,只有有了这些,院校研究才是有效的。
(本文根据作者在“院校研究:领导与战略”国际研讨班与学术研讨会上的两个发言的录音编译而成,已得到作者授权。)
GUO Hui[1],ZHENG Qi-wei[2],LENG Hai-jing[2]
( 1.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Research,Beijing 100088,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an)
郭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8;
郑启玮,冷海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编译者简介:郭卉(1979—),女,湖南常德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教育政治学、教育政策研究;郑启玮(1982—),男,湖北荆州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冷海晶(1982—),男,湖北十堰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