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下,建筑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现在的工程建设项目中被广泛的使用,这种新型的材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生产的需要,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这种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相对于其他普通的混凝土材料优势明显,下面就对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而针对混凝土承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大。根据这种现状,人们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在不断的提升。因此,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技术的材料在建筑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发展起来。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原有的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提高他的使用性能。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一)高性能混凝土定义。目前各国对高性能混凝土提出的要求和涵义完全不同,例如,美国混凝土学会给出的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能符合特殊性能综合与均匀性要求的混凝土,此种混凝土往往不能用常规的混凝土组分材料和通常的搅拌、浇筑和养护的习惯做法所获得。”我国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二)主要特点
高性能混凝土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低水胶比,原料的质量较好,在原料中参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在原料的配置上控制水泥的比重,减少混凝土内部存在的空隙率。这种条件下生产出的混凝土在使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项目中,能够适应更高强度的生产条件,并且能够满足在现代生产条件下超荷载,大跨度的土木建设工程的建设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现阶段的施工项目中,普遍要求项目最终要达到质量达标,耐久性好等各种高要求,而这种高效的混凝土将能够满足这些高强度的生产要求。这种高强高性能的混凝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强度高。为确保混凝土可以达到工程结构荷载的需求,不同建筑会依照建设情况与使用类型确定强度标准,从而选取恰当的混凝土强度标准。从以往的建筑工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当混凝土的强度如果能够从C40提高至C80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增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高强度的混凝土结构,可以减少结构中横截面积,减低整体结构的重量,所以在建筑行业中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越来越受到欢迎,而且会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2.质量轻。当前,建筑工程中都会采用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俨然已经成为重要的施工材料,其质量轻的特色,受到不同建筑风格的青睐。相较于普通的混凝土材料,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密度小、质量高的优势,密度等级为300-1800kg/m3,比常用混凝土的密度小很多。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可以缩短模板施工时间,简化了模板结构,从而缩短了整个工程完工期限的时间兼限制,对建筑工程的实施带来的良好的效益.
3.耐久性好。混凝土耐久性主要有两方面,自然老化与人为劣化。高强高性能的混凝土能够满足多种设计方式下对混凝土的要求,在恶劣的条件下具有较强的耐久性,渗透性和扩散性较低,抗化学腐蚀能力强,体积相对稳定及抗裂性强,密实不宜出现离折。他的耐久性一般可达到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左右,比普通的混凝土的耐久性要高出3至10倍。
二、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中质量存在的问题
材料品质优良、离散性小,是生产高性能混凝土的最关键的先决条件。各地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离散性均较大,粗细骨料的质量差异也大,是混凝土产品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混凝土质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水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国产大厂生产水泥的品质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性能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存在生产控制不够稳定,有一定的质量波动,同生产厂不同批次水泥的离散性同样存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应该是碱含量越低越好,含碱量高会造成混凝土的适应性变差,影响到施工质量。
2.细骨料。含泥量、泥块含量也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各项技术指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含泥量、泥块含量过高,不仅能降低混凝土强度,同时易造成内部结构的毛细通道不能有效的阻止有害物质的侵蚀。
3.粗骨料。大粒径超标将直接影响保护层外侧混凝土的质量,会导致混凝土的表而干裂纹,影响表观质量。良好的级配能增加混凝土强度,因此,宜选用二级配、三级配碎石。
4.外加剂。外加剂与水泥相适应性、减水率、流动性、含气量、掺量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
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一)原材料选择与配比设计
1.原材料的控制。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必须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混凝土在拌和物的组成成分上要尽量的简单,尤其是粗骨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级配和颗粒特征会影响到混凝土的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的用量,这些指标会影响混凝土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其结构的耐久性,同时对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2.配合比的试配与确定。试配过程中必须要选用具有代表性的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和水,并且应该考虑到温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中混凝土表现出的不同的性能,尤其是在一些高温天气的影响下会对施工中的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充分考虑到骨料对吸水率的影响,并且搅拌机型号的不同也会引起混凝土中含气量的不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调整引气剂的掺量。在进行正式的混凝土浇筑构成中,最好进行相应的试泵实验,要确定泵送口的含气量等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
3.混凝土的计量与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机的计量系统应该按照相应的而规定进行定期的检查,计量设备应该在允许出现较小的误差的前提下,其称量的精度应该满足所需的质量要求。对于外加剂的使用应该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防止出现掺量过大的情况,加重混凝土的硬化。混凝土必须要经过充分的搅拌,从不同的部位提取一定的样本,其有关的检测数值应该是一致的。
(二)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要尽量的避免在运输过程和浇筑过程中时间上的延迟,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个浇筑工作,尤其是在夏季。混凝土从开始搅拌加水直到搅拌均匀结束尽量的要缩短时间,长时间的灌注过程会导致混凝土失去塑性;也要防止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出现混凝土的离折,防止粗骨料出现分离导致混凝土密度不均,容易出现蜂窝。要杜绝在施工过程中随意的加水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导致降低混凝土洁亮的耐久性。在下层的浇筑过程中,不能够隔太久的时间,尤其是在夏季,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下层的浇筑,以防出现在浇筑上层的混凝土时下层的混凝土还未凝固,这样就容易出现浇筑缝隙。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要防止对混凝的过分震动,导致混凝土的离析。
结语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对传统混凝土技术性能有了重大的突破,对节能、工程质量、工程经济、环境与劳动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上的应用领域一定会迅速扩大,并取得更大、更多的技术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毅.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有效运用研究[J].门窗,2017(12):84.
[2]黄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0):11-12.
[3]杨鸿操.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4):89+91.
[4]毕俊岭.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02):106-107.
论文作者:张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论文; 耐久性论文; 骨料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