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林匹克主义”的现代社会意义_奥林匹克论文

论“奥林匹克主义”的现代社会意义_奥林匹克论文

试论“奥林匹克主义”的现代社会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现代社会论文,试论论文,意义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原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应该是精神文明的道德思想基础之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如果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这个民族就会象没有脊梁的人一样,永远不会强壮。

那么如何充分运用“奥林匹克主义”的思想来影响大众,这是本文需要论证的。为此,我们必须弄清楚下面几个问题:“奥林匹克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在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它与我们坚持的道德教育有何区别与联系?

2 对奥林匹克主义内涵的理解

“奥林匹克主义”这一概念是由顾拜旦创立的,并在许多演讲和论述中使用过。正如我国近年出版的《奥林匹克运动》一书中指出的,很长时间来对“奥林匹克主义”这一概念的精确表达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式。〔1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各国学者对“奥林匹克主义”的深入研究,终于在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中有了对这一概念的表述:“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建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2〕

笔者认为,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文字表述的表层上,而应把这段话的本质涵义揭示出来,才能真正加深对“奥林匹克主义”的认识。

“奥林匹克主义”可以说是顾拜旦体育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也是顾拜旦创建现代奥运会,实现自己理想的主要思想武器或依据。顾拜旦看重“奥林匹克主义”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工业革命的出现,使西方社会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是物质生产的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是人性的扭曲。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拜金主义等社会种种丑恶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比比皆是;贫富差距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世界频频用战争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法国出现了以圣西门和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这表明了广大的劳苦大众和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不满,期望能建立一个平等、民主,消灭种种社会丑恶现象的理想社会。这些都是顾拜旦体育价值观念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顾拜旦的社会改造思想独僻蹊径,他从古奥运会和英国的托马斯·阿若德的教育方式中找到了灵感,最终创立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3〕1918年2月24日,顾拜旦在洛桑希腊自由俱乐部的讲演中把“奥林匹克主义”的思想透彻地反映出来。在谈到过去15年中,几乎每个国家都重视起体育运动,或用来训练士兵,或用来提高工人的体质,顾拜旦指出:“难道我们就不从体育中期望更多的东西或某种不同的东西吗?难道它不能做什么来满足明天的需要吗?因为重建的任务还要靠它。难道体育运动就不能帮助我们建立社会和平?”〔4〕

对于体育运动为什么能够导向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社会,顾拜旦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在其它的领域难以找到的公平,在体育王国中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在“体育运动中的不平等是以公平为基础的,因为个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拥有其意志力而增加几倍的天然才能;而且这种不平等很不稳定,因为如果想使这种暂时的成功持续甚至那么一点点,也必须做持久的努力。这些就是民主的有趣材料。”〔5 〕在体育运动中能通过运动训练和比赛培养运动员冷静、信心和决断等宝贵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使那些素质在整个有机体中存在并产生结果,把他们从特别的环境移植到整个大环境,从特殊类别的活动转变到个人所有的行动中去。”〔6 〕在顾拜旦看来“体育这个小共和国是模范民主国家的一个缩影”,〔7〕我们只要倡导和推广体育运动, 并用来教育广大的民众,那么人类的各种品质和素质就能改善和提高,从而达到改革社会,实现和平、博爱、民主的理想世界。

从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奥林匹克运动这样一种形式或手段教育所有的参加者,使他们在身心协调发展的同时,并通过体育运动的体验形成民主、博爱和不断进取等精神,从而造就一代新人。通过“奥林匹克主义”宣扬的价值观,使所有的参加者都为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同世界而努力。

3 “奥林匹克主义”的现实意义

顾拜旦是把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当做一种神圣的教育活动来对待的,在100多年前,能够冲破狭义教育的框框, 谋求在某些广泛性的社会活动中教育大众,升华道德品质,提高素质,最终达到实现人类大同的理想,是难能可贵的。顾拜旦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不失为一种宝贵的财富,甚至比起许多戴着“教育家”桂冠的名人高明得多。

从古希腊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文脉中,那些能够反映人类美德的行为、思想、感情,其基本含义慢慢地凝结和沉淀,形成了“奥林匹克主义”。因此“奥林匹克主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但是“奥林匹克主义”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奥林匹克主义”的理论体系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从顾拜旦所界定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来认识,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实际是乌托邦的,近百年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已表明了这一点。比如,即便是在“奥林匹克大家庭”内也没有实现完全的平等、公正,也没有消除种种丑恶现象。由于顾拜旦及其继承者忽视人性解放的阶级差异,企图超脱各种社会阶级关系去追求一种绝对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去获得人的完善,最后达到人性真、善、美的统一。而现实生活的阶级对立,阶级关系决定的社会地位、政治立场等都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性和纯洁性仅存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上(而且也并非象人们理想中的那样好),使这种理想成为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抽象人性论从个体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提出超脱阶级和社会的人性,因此他是完全站在个人立场上去谈自由、平等、博爱,这有很大的片面性,有时甚至导致以自私自利冒充公共利益。

马克思突破了已往一切人性论的局限,发现了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他曾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8〕从马克思哲学观点出发, 人不仅仅是个人,首先是集体,人是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群众的统一。马克思并不否认个人的存在,他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个人的存在”。但是这个个人“当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9 〕所以,脱离集体、阶级和社会的纯粹的孤立的个人,在实际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提倡的道德观与“奥林匹克主义”是有差别的。奥林匹克主义道德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点的,而我们提倡的道德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点的,两者的道德座标体系不同。前者强调个人奋斗、努力、拼搏精神,而后者更主张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帮助发展个人的能力和才干,集体是源,而个人是流。

尽管“奥林匹克主义”存在着非现实性,但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仍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因为从道德的发展和起源来看,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道德意识和观念都是从前一个社会道德脱胎而来的。都是对前者的一种扬弃。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的一些共性,导致各时期、各社会产生共同的道德标准。恩格斯说,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三种道德论代表同一历史时期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所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正因为这样,就必须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不仅如此,对同样的或差不多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道德论必须是或多或少地互相一致的。”〔10〕

“奥林匹克主义”的道德体系虽然是以个人价值为出发点的,但它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并不与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相抵触,并且符合我国现阶段广大群众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观念。因此,“奥林区克主义”道德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从我国现阶段来看,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因而“奥林匹克主义”道德体系是现实社会的很好的补充。可以把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作为一种提高,“奥林匹克主义”道德体系作为一种普及。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奥林匹克主义”,但我们宣传和运用“奥林匹克主义”时,要能全面、正确的对待,既防止僵化呆板的排斥态度,也要防止不加分析的全盘肯定、全盘接受地进行误导。只有这样才能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注释:

〔1〕《奥林匹克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6.P.117

〔2〕《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6.P.7

〔3 〕皮埃尔·德·顾拜旦“我们现在能期望体育运动做些什么——在洛桑希腊自由俱乐部的讲演”.1918.2.24.《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讲习班参考资料》.北京体育学院.1993.6.P.14.P15

〔4〕〔5〕〔6〕〔7〕皮埃尔·德·顾拜旦“我们现在能期望体育运动做些什么——在洛桑希腊自由俱乐部的讲演”.1918.2.24.《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讲习班参考资料》国家体委.北京体育学院.1993.6.P.17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75.6.P733 —73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6.P23.P86.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5.6.P133

标签:;  ;  

论“奥林匹克主义”的现代社会意义_奥林匹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