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癌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选择本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68例,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癌痛改善效果及生存质量变化,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癌痛程度严重,生存质量较差,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癌痛程度明显降低,生存质量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P<0.05。结论:针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其癌痛程度,减轻生理症状,利于提高生存质量,且获得高度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肿瘤;癌痛程度;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291-02
虽然如今临床加强了对肿瘤疾病的筛查和治疗,但近年来肿瘤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尤其恶性肿瘤会给患者诸多躯体危害,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肿瘤疾病治疗需较高的费用,给家庭经济带来一定的负担,当确诊后常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心理压力,降低癌痛耐受力,出现不配合治疗行为,对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为确保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确保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提高疼痛耐受力,改善生存质量[2]。为此,本次研究对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癌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择本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34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对照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12例,年龄在25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77±3.62)岁,病程0.5年至8年,平均病程(4.26±1.24)年;观察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4例,年龄在25岁至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1±3.92)岁;排除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精神系统疾病患者等。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服务。
1.2.2观察组 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首先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友好的关系,通过主动引导其熟悉医院环境,加强沟通交流等,拉近护患关系,且在日常护理中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帮助其抒发不良情绪;其次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促使其树立对肿瘤疾病及治疗的正确认知,并体现出医院对其的重视,增强其治疗信心;为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应告知其肿瘤疾病需严格依据医嘱用药才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并告知其规范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利于药物作用。此外给予患者良好的住院环境,利于促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如调节合理的温湿度,避免室内光线过强或过暗,尤其在夜间巡视时应轻声细语,避免影响患者休息[3]。肿瘤疾病及相关治疗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症状,若患者耐受力低及抵抗力差,则难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因此需注重评估患者则的生理症状,做好对症处理,并加强针对性心理疏导,可联合家属给予其精神支持,利于提高其耐受力。
1.3 观察指标
癌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0分至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生存质量采用采用欧洲癌症防治组开发的EORTC QLO-C30生存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5个功能领域和3个症状领域,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进行数据分析,正态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癌痛程度及生存质量改善分析
分析表1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癌痛程度严重,生存质量较差,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癌痛程度明显降低,生存质量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癌痛程度及生存质量改善分析(分,x-±s)
3.讨论
恶性肿瘤作为人们死亡的常见因素,也被人们定义为绝症,若被确诊为肿瘤疾病,则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会受到严重影响[5]。目前针对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除却给予对症治疗外,还需重视对其的护理干预,确保其积极配合治疗,尽快消除不良症状。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不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还可能引起相关生理反应,尤其会降低耐受力,提高疼痛程度,难以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5]。而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心理评估和环境改善,利于改善心理不良应激状态,同时对机体神经,免疫系统产生正性刺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癌痛程度严重,生存质量较差,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癌痛程度明显降低,生存质量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P<0.05;表明实施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耐受力,利于降低癌痛程度,减轻不适感,确保改善生存质量,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癌痛程度及生存质量均可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霞.心理护理对肿瘤内科患者癌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5):103-104.
[2]朱素娟,郑友贞,袁云.临床心理护理对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405-3408.
[3]徐诺.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2):257-257.
[4]吾勒皮亚·克热木.临床心理护理对癌痛患者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307-308.
[5]朱娟.癌痛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90-91.
论文作者:张艳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质量论文; 程度论文; 肿瘤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