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体验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英语论文,式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上海市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交通、职业、自我、家庭、学校、朋友、运动、爱好、饮食、数字和动物等系列话题,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内容自然渗透到活动中,摆脱枯燥的重复训练,将学生引向生活的舞台,在较真实的语境中交流,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对我校这样一所外地民工子弟占大多数的农村中学来说,学生们除了英语课堂外,接触或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而且在学生中发音不标准,语法不理解,单词、句型、课文读不来、背不出、记不牢等现象十分普遍,更谈不上言语技能和语言运用了。
因此,我们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要改变上述现状,就必须拓展学用渠道,使学生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基于对英语体验式教学的认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体验式英语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来源于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来源比较广泛,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根据V.Kohonen的观点,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John Dewey的进步教育哲学(progressiv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Lewin的社会心理学理论、Kelly以及Piget的认知教育和认知学习理论、Maslow和Rogers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有密切联系,这些不同领域的理论形成了体验学习思想的最初雏形。John Dewey主张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概括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来源的共同特征。
(二)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是一种个体行为,它首先是“体”,即学生本人,别人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创造情景,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亲自去感知、体验。
2.过程性原则。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实践性,要求“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或间接体验。它是以“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和心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内容”为对象的,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具有过程性,是一种注入了体验者生命意识的经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主体往往融“我”入境,达到主客观的沟通与默契,进而使认识得到升华,产生超越。
3.生成性原则。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发现性。自主性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4.开放性原则。体验式教学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认知、情感,其目的具有开放性;强调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独辟蹊径,自有见解,其评价具有开放性。
二、体验式教学实践
从教学实践来看,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强化反馈阶段和学习迁移阶段。
(一)激发兴趣阶段
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体验学习的设计者是教师。因此,在学生亲历之前,要有一个启动体验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提供情景材料并引发学习者的个体需要,引导学习者产生动机,在情境中体验。在这个阶段,教师所提供的情景材料,要围绕学习目标,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与生活经验),能诱导学生有感有悟,从中获取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创设体验的情境:
1.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的情景。牛津教材中有很多有关食物的话题,本人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超市、市场的图片,介绍超市的各个区域、市场的各个摊位,利用各种食物图片教有关食物的英语单词,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掌握。
2.用简笔画创设体验的情景。如6AM4U1 Out and about(P63&64),教授方位词及位置关系时,本人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地图和一个罗盘针图,标上地点,利用黑板上的简图介绍课文内容。5分钟内,班级里95%的学生能够在简图的帮助下熟练地背诵课文,而且课文中所谈的位置关系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里。再如6BM3U3 On the way(P52),为了让学生明白near/quite near/not too far away from/quite far away from/far away from所表达的不同的距离以及only/about/more than/almost用在时间名词前所表达的确切含义,本人在黑板上画了右面这张图。
用这张图来说明Kitty,Alice,Eddie,Danny,John,Mark,Kally及Petter(课堂上用班级同学的实名)到学校的路程和他们上学所花的时间。这种教授方法直观,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学生们容易接受。
3.利用声像或故事来创设体验的情境。如本人在教6BM1U4 The Earth时,放映动画片Heal the Earth。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Millions of years ago,the Earth was clean,but now some people are cutting down the forests and killing the wild animals.Some land has been deserting.There are 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 and land pollution.Our Earth is sick.We must save our Earth and cherish her.We should be friends of the Earth.We must promise to do things to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
(二)实践感受(主体体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虽然个体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但却是最真实的。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感悟和体验。
1.在表演中体验。生动逼真的表演,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使英语学习更加形象化,趣味化。如牛津英语6A Module One,Unit Two,Good Friends(P8&9),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涉及的知识很多,如:姓名的写法,年龄、身高、体重的表达法,年龄、身高、体重的比较,频度副词的用法,一些词组的用法等等。要是光靠教师讲的话,学生可能会觉得很枯燥难懂,也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就让学生身临其境来表演这节课。首先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用英语正确地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出生年月、身高和体重,然后挑选写得正确、整洁,年龄、身高和体重各不相同的三位同学上来表演,模仿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对话表演(当然他们可以用任何形式来表现学到的、理解了的知识)。如:有的组以对话的形式,有的组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打招呼、做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就年龄、身高、体重进行俩俩比较、一个和两个比较,并且用英语来表达他们是好朋友,以及他们一起做的事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把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而且使语言材料变得更加生动真实,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同时,预备年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表演欲,他们非常乐于上台表演,展现自我,表演法恰恰能锻炼学生的胆量,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
2.游戏中体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恰当的游戏,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语言的实践活动。如在复习和教授Food and drinks/Sports and activities/People's jobs等内容时,做击鼓传花游戏。游戏进行时,每个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观察花的传递,又要听音乐是否停止;既要听别的同学说,又要思考自己说什么(不能重复前面同学所说的内容)。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进取性,特别是能帮助那些胆小的学生消除恐惧心理,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3.竞赛中体验。适当的竞赛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竞赛既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男女生为单位;可以是对话表演赛、抢答比赛,也可以是开火车比赛。如在复习和教授Food and drinks/Sports and activities/People's jobs等内容时,我利用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比赛,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相关英语单词,进行单词拼写比赛。每当进行这样的竞赛,几乎每一个同学都行动起来,个个争先恐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或利用手头的资料快速查寻。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增强了生生之间的合作。大量的单词也得以复现甚至拓展,提高了单位时间的课堂效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体验内化阶段
这个阶段是体验学习的关键阶段。所谓内化,就是把外部的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主体的东西。在这里是指通过个体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或者对情境、人物的情感体验内化成为自身行为或观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辩论、演讲、写作、动手做等活动。如:对故事结尾的异构、对未来的畅想、辩论或演讲活动;情景对话、情景作文;做比萨、蛋糕、风筝、降落伞,并介绍其制作过程等动手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交流可以促使体验主体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感受,使内化进一步深入。在交流中教师更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验。
(四)强化反馈阶段
反馈评价是学生体验活动的重要部分,更是师生共享的情感体验阶段,它决定着学生体验的方向和价值,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评价应贯穿于整个体验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评议,引导学生将亲历进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出现的不同的体验感受,要从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变为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学习迁移阶段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帮他们克服胆小、害羞的心理,提高他们的言语能力和语用能力,对他们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外出时帮外国人指路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问题与思考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感悟和认知语言”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体验式教学的“泛概化”倾向。体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体验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依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整合适当的教学资源,按照提供情景、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的程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另外,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时需要时间,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只给学生留出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管学生有无体验或感受,就都是体验教学。教师应该积极观察、认真引导并善于捕捉最佳契机,推波助澜,引导学生来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成为学生最可靠的心理支持源。
2.只关注体验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过程。教学中片面追求体验活动的形式,缺乏对学生体验过程中的适时点拨和引导,急于让学生表达体验的结果,忽略了自主体验和内化体验两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促进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学生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才是体验学习的最高境界。
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追求体验的“趋同化”。体验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它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密相连。因此要避免课堂教学的“统一性”现象,即:期望通过一次体验,学生便能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或是用讲解等方式代替学生的亲历,以教师个人的体验、经验代替学生的体验,甚至强迫所有学生接受某一种认识,认同来自他人而自己尚未体验到的经验。对学生的不同感受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体验感受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式。
结束语: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既保证体验学习的时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的多样性,使每一次体验教学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体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是多样性的。体验式教学以其日益凸现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它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