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我国资源总量比较大且种类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环境的破坏。可见,经济发展会使得资源使用效率有所降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还在不断提升,因此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资源节约措施,借助合理、及时的管控措施来确保我国资源得到高效的使用。本文主要就林业资源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林业工程中营造林的质量问题,继而概括出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及其有效对策。目前,我国正积极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旨在减少环境问题的不良影响。较为常见的环境问题便是气候变暖以及水土流失等,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实践证明,我国目前的营造林效果还不够理想,故而现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旨在为日后的实践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林业工程;营造林质量;有效措施
引言:
所谓的营造林就是将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适度扩展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指的是非耕种林业对象。在对这一地区自然环境实施探究之后,则可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举措。通常情况下,需要积极掌握的信息主要包括具体的地质状况、植被覆盖率以及成活率,甚至还包括市场经营现状等。在此基础上,便可随即挑选出适宜该地区的植物种类。当植被覆盖率得以提高时,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而言会有显著的提升,继而就会使得该地区的农林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
1.概述现阶段营造林举措的的现实意义
通常情况下,林业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便是营造林事宜,后者的质量会影响到整个植树造林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质量,甚至会使得该地区的经济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实际上,借助营造林可将该地区的噪音污染进行降低,同时也能够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得以净化美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破坏以及资源消耗量均有所增加,尤其是工厂的建造使得噪音污染加剧,废气的排放量有所增加。在汽车销售量逐年增加的背景下,随之而来的便是汽车噪音以及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地的机械噪音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久而久之,人们的听力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引发其他类型的疾病等。然而实践证明,营造林的积极发展会使得噪音适度减少,即可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除此之外,借助营造林还可以将水土沙化的现象减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际上,我国目前的植被覆盖率已经在逐年减少,资源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久而久之便会使得土壤沙化现象严重。
然而在营造林的作用下,水土沙化的现象便可得到一定的缓解。营造林其实是一道保护层,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最终可以对土壤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其实,实施营造林等事宜还能够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营造林之中不仅可以种植杉木、湿地松、泡桐等用材林,同时还可以种植柑橘、桃李等水果,甚至还可以种植油茶、茶叶、吴茱萸等经济林。综上可知,营造林可以改善该地区的经济效益,能够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得以增加。
2.影响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关键因素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开展林业工程之前,缺乏合理的营造林规划设计方案,没有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造林工程,导致种植的树种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物的存活率。二是林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较低,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林业工作者的年龄偏大、学历较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管理理念、造林技术、养护知识匮乏,进而影响营造林质量。三是在林业建设中,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后期维护制度,影响营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林木的质量,只有林木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才能充分体现出营造林的作用与价值,但是目前在我国林业工程中,普遍具有“重造轻管”的理念,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对树木进行及时的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这会导致树木的大面积死亡,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3.优化策略
3.1做好营造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土质等都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造林前需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地的地理条件、水源、气候条件等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选择存活率较高的树种进行种植。现阶段在林业工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乡土树种,其对当地的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成活率较高,并且可以彰显当地林业工程的造林特色。除此之外,在营造林的规划设计中,要注重树种类型的多元化,避免单一的树种影响营造林的稳定性。例如,造林时,可以将针叶林和阔叶林进行混合种植,通过营造针阔混交林,来提高林业工程中营造林的质量。另外,需要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完整性,对造林总面积、林木产量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制成相应的专业图表,从而使林业工程中的造林工作逐渐趋于规范化与合理化。
3.2提高林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造林团队,是提高造林业质量的关键,所以现阶段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招聘以及培训两大措施来提高林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一是为了解决林业工作者年龄结构偏大现状,可以招聘一些具有工作经验或者专业院校的年轻人才,这些人才在具备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二是林业单位需要定期的对林业工作者进行职业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以树木的栽植以及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养护技术为主,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并且结合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林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确保造林工程可以顺利的开展。
3.3健全造林管理制度
在造林的过程中,林业单位需要以国家的林业法律为基础,完善造林管理制度。一是需要加强林木的后期养护管理,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安排专业的林业工作人员定期的对林木进行浇水、修剪、除虫,将林木的养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有效的避免岗位缺失、岗位交叉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在造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法律监管,严禁一些不法分子对林木进行滥砍滥伐,对一些违法操作的人员及企业,需要加大处罚力度,从而有效的避免人为因素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三是林业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树木成长记录等资料收集工作,在合适的时间对树木进行修剪、施肥、浇灌、病虫害防治,从而确保树木健康生长,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林业工程中的营造林质量。
结语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是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需要对影响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做好营造林的规划设计工作、提高林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健全造林的管理制度等优化策略,来提高林业工程中营造林的质量,进而为我国林业工程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平. 分析林业工程中营林造林工作的意义[J]. 现代园艺,2017(24):220.
[2]严万秀.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优化营林造林质量[J]. 吉林农业,2016(21):113-114.
论文作者:刘益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林业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林木论文; 工作者论文; 地区论文; 树种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