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缓解干预策略论文

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缓解干预策略论文

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的理论 、方法与缓解干预策略

王 静1,张心怡1,任凤芹2,霍涌泉1

(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2;2.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西安 710128)

摘 要 :物质主义价值观是聚焦于拥有物质财富的重要性,过多追求物质需求,关注物质利益的一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心理学范畴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将物质主义价值观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生存智慧,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无论在理论探讨和实证方法方面都有创新。但是,在如何克服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树立理性的物质主义与精神超越相结合的价值观,显然是心理学价值观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视域;后物质主义;缓解策略

物质主义价值观主要是指聚焦于拥有物质财富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观点或倾向(Roberts & Clement,200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中愈来盛行,因此有必要对此领域加强研究(李静,杨蕊蕊,郭永玉,2017)。进入21世纪以来,消费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发现,物质主义价值观已经在人类社会中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长期以来,不少学者批判人们在生活中过分关注物质的行为,认为物质主义价值观破坏了深层的灵性、人际关系和许多其它使生活过得有意义的事情(Belk,1983)。但是,也有学者提出,鼓励物质主义这种人类欲望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质主义财富,实现个人的幸福和自由(Rand,1967)。物质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关注自身存在的价值观,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伴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繁荣和进步,逐渐证明了这种生存智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的发展。根据法国益普索公司2013年对20个国家地区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民众对于物质的追求倾向过高。相对于全球34%的平均比例,中国大约71%的人认为,会根据自己所拥有物质的多少衡量个人的成功。这种成功理念体现了当今许多中国人的生活追求方式,同时反映了令人担忧的一面,即国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趋冷淡。因此,研究物质主义的价值观问题,对于关注物质财富与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内在联系,建构积极、理性的科学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原油装载系统是将FPSO的原油引进的入口,DPST一般考虑采用艏装载系统,即原油装载系统入口在艏部,但CTV的作业理念是只作转驳系统,不具备储油功能,故主尺度会小于DPST,小尺度的CTV在波浪下的运动幅度较大。由于横向底部加有减摇的底边裙,横摇运动大幅度减小,纵摇运动幅度比较大,故考虑采用侧装载系统,以减小装载接头的受力,提高操作的灵便性。

2种类型土壤分别设置3个不同的外源压力(T1,T2,T3分别为0,10,20 kg)处理,设4个重复,由于需要进行3次生育期破坏性取样,每个类型土壤条件下设置盆栽48个.各处理土壤过2 mm筛后,加入肥料混匀,使得供试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同,分别为每kg风干土中含N 200 mg,P2O5 120 mg,K2O 250 mg.肥料为尿素(N质量分数为46%)、硫酸钾(分析纯,K2O质量分数为52%)、磷酸钙(分析纯,P2O5质量分数为12%),均一次基施.

1 物质主义研究的理论范式

有关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学术研究在人类生活经验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在心理学领域的关注较少,其主要得益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在心理学的传统研究中,关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主要流行着三种理论范式。

由于本研究对象均来自广州地区,人群地域来源和样本数量均有限,故所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看出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与健康人群在血浆胆汁酸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后续研究中,可进一步增加研究对象的地域来源和数量,统计分析健康人群血浆中不同胆汁酸的浓度分布情况,同时监测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体内胆汁酸组成及与高脂血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的治疗和饮食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客观性依据。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殊的免疫原性,免疫机制可能略有不同,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在三阴性乳腺方面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T细胞及其亚群减少与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间的关系,为转移复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找到预后预测指标。

一是驱动学说。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在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过程中,物质需要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而且是高级心理需要发展的基础。由于人们生存的需要,物质财富的缺失,会给人类带来相应的不安全感,特别是在生存、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不安全感。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者将物质主义作为一种满足需要的手段和减少痛苦、焦虑的基本策略方法,把物质需要视为人类价值观的首要因素。同时,由于个体生理和生命发展的需求,增加并储存财物是人们最直接必要的方式(Ryan,Huta,& Deci,2008)。

其次是功能主义学说。美国学者Shrum等学者(2013)认为,应该从心理需求与自我建构的角度出发理解物质主义。这一理论通过区分由于不同心理动机导致的物质主义行为,进而拓宽了物质主义的表现形式和研究范畴。根据Shrum等人的定义,功能主义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可以帮助消费者建构和维持自我,其核心在于个体对身份目标的追求。该价值观是一种广义的人类动机系统(Kasser,2016),也就是说个体试图借助于具有象征价值的产品、服务、体验或者关系的获得和使用来建构和维持自我身份。其揭示了物质追求这一行为背后的自我需求与心理动机,而非个体的人格特征或外在表现;突出强调了物质的符号价值与象征性意义及其对自我建构的作用。功能主义研究焦点使得从传统的“谁是物质主义者”的关注点更多地转向“为什么会出现物质主义”,以及“人们什么时候会表现出物质主义行为”(郑晓莹,阮晨晗,彭泗清,2017)。

三是特质说。美国学者Belk(1985)提出,物质主义主要是个体对获取、占有物质财富这类心理特质的外在表现,其典型特征是性格导向。在Belk看来,物质主义的性格倾向包括嫉妒、吝啬、占有三种,后来又加入了第四种——保存,即通过储存或收藏纪念品等使自己过去的经验得以重现。由于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如消费者买东西的品类等问题,因此受到很多学者的批评。Dittmar(2008)进一步将物质主义看作某两个或多个人格特质的集合。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物质主义本身特质的理解,但是仍然不能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消费研究者和心理学者开始对物质主义价值观进行实证方面的探索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该价值观的心理机制,许多学者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不少创新,开发出了一系列测量方法工具。其中主要以问卷法为主,同时也引入了内隐测量法、启动实验法、社会认知神经学等方法,这有助于该领域研究的纵深发展。

虽然北美作物在2018年以高于平均速度快速发展,但由于9月份以来的恶劣天气推迟了收获。相对于大豆而言,北美玉米种植面积将增加,这将对整体作物投入、支出产生积极影响。

在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实验研究方面,部分学者采用了启动实验范式,主要集中表现在金钱启动方面。主要是通过利用金钱能够引发人们具体的关注这一现象,继而触发了个体或者群体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瞬间激活。现有研究中常用概念启动、物质启动、也有定势启动,它们大部分属于阈上启动(谢天,周静,俞国良,2012)。这类启动方法促进了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相关研究的发展,并能够为其意识形态相关实证研究提供可行性。与此相关的理论分析认为,如果一个特定的价值观在某个时刻被激活,价值观的循环联结表明会产生两个可预测的效应集合:第一,价值观的激活可能会增加反映与激活的价值观一致的行为和态度,这可以被称为渗漏效应。例如,看到百元现金的模糊图像增加了人们对自由市场经济系统的支持(Caruso,Vohs,Baxter,& Waytz,2013)。第二,激活价值观会抑制反映与激活价值观或目标相冲突的行为和态度,这可以称为跷跷板效应。像短暂激活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其它价值观相比,会导致人们不愿意帮助他人或捐赠金钱(Wierzbicki & Zawadzka,2016)。这一观点表明了短暂的激活财富成功目标会增加人们的与财富相关态度及行为,而且包括地位、声望和享乐主义目标,因为这些目标与财富成功目标导向相一致。同时,激活财富成功目标将抑制人们对内在目标的重视,从而减少人们对团体感觉、归属感和自我接受的关注。

二是社会化说。这一理论强调在个体发展中,物质主义是一种维系人生存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在物质财富匮乏时期,对物质主义的寻求是一切获取其他幸福的根本。而在物质财富逐渐发展富裕的时代,这种基础依然存在。现代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由自主地被感受到各类物质主义信息,像互联网和商业广告中的消费导向,均会刺激人们对物质主义追求程度的上升。因此,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主观愿望上并不能丢弃,而在客观上也是当今人类发展和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樊键、张桂青[19]在《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递质水平相关性》一文中亦详细分析了神经递质水平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其通过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神经递质会出现一定程度改变,但两者的相关性依然有待考究。

2 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研究方法进展

当前,关于物质主义的研究又涌现出了新的理论视角。

再次是后物质主义理论。根据英格尔哈特的观点,“后物质主义”是指从强调经济繁荣、物质安全等外在主义的价值,转向对自尊意识、满足感受、自我表达、个体发展、生活质量、环保观念、志愿服务等内在主义的价值。可见,后物质主义观一方面在于强调当今时代下所涉及人类的利益和人权的价值诉求,另一方面也重视对未来人类的利益与权利的关注和考虑并推崇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其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条件、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卢风,2016)。比如工业文明时代的先辈们,他们在形成价值观的青少年时期,社会正经历着如何解决艰难的生存物质条件问题,并常常伴有由于物质匮乏所导致的不安全感,因而大多数的人们都非常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自然会产生这种追求物质的价值观(Tormos,2012)。而在当今时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物质财富已十分充足,生存的物质条件已有保障,新一代的人们已不再那么需要重视物质财富的增长问题,没有先辈们的那种不安全感,于是人们更重视寻求人生的意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关注生存发展到聚焦于自我表现,如对职业工作的选择从重视收入到关心工作是否有趣。后物质主义是人类在新的历史境遇下不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马越,2016)。这预示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将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2.1 启动实验范式

首先是价值系统学说。Richins和Dawson(1992)从价值观的角度对物质主义进行了诠释。在他们看来,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本质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者文化系统。它作为一种个人价值观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认为生活的中心在于获取和拥有财物;二是相信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源于对财物的获得;三是评判自己与他人成功的关键是视其所拥有财物的数量和质量(Richins & Dawson,1992)。Schwartz(1992)在对几十个国家开展的调查表明,价值观呈现出一种环形模型特征,即每一种价值观均与另外一些价值观相重叠或者冲突,反映出正交曲线的关系。因此,如果物质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其应该在人类价值体系中处于一个可预测的位置。Kasser和Kanner(2004)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用物质主义价值取向(materialistic value orientation,MVO)代替了物质主义的说法。这一概念描述的转变说明了物质主义是一种消费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追求物质丰富、财富成功、较高的社会阶层以及通过消费包装去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2.2 神经科技层面

最近几年,伴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进步,在心理学范畴中成功地考查了诸多关于心理和行为的深层机制问题。比如采用测谎仪记录被试回答价值观选择两难情境问题时的皮电值,结果发现,对于高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大学生而言,物质主义水平较高的个体其皮电强度值要显著地高于物质主义水平较低的个体,而对于低儒家传统价值观的被试则没有这种差异(李静,郭永玉,2012)。这一发现,一方面说明了同时拥有较高程度的这两种价值观的大学生将会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两种价值观的确是存在某些相冲突的方面。来自关于脑科学的研究发现,金钱和社会奖励都能够激活纹状体和脑岛部位,这就说明了金钱确实能使人产生愉悦体验(Saxe & Haushofer,2008)。由此可见,这种实验方法的引入无疑是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方法的一次重要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价值观的生物学基础的研究目的,并不是简单的把价值观问题还原为细胞水平的纯生物学现象(李林,黄希庭,2013),同时作为由社会和个体双方面所形成的价值观问题,也不能单独从生理说的角度给予合理的解释。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努力寻找物质主义价值观存在的生理学支撑,探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个体或者群体的脑物质基础,从而有利于更加全面和科学地认识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性。

2.3 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常用量表

Richins和Dawson(1992)开发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aterial Values Scale,MVS)是目前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评价量表。该量表主要是测量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目标,从而反映个人对获得货币和财产重要程度的认识,以及努力争取具有吸引力的形象和高地位受欢迎程度。这项测量的变化形式已经在许多研究中使用,同时还启发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测量研究工作。

从国内的关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测量方法研究来看,主要的工作是在目前国外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比如李静和郭永玉(2009)修订的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包括成功、中心、幸福三个维度,共13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物质主义倾向越强,目前在国内学者研究中得到大量使用。李昊(2011)开展了关于Richins和Dawson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修订工作,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修订后的量表结构模型拟合良好,信效度分析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并且其能够有效地测量我国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同时,王卓和蒋奖(2011)研究考察MVS不同版本在我国的适用性,他们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法对MVS四个版本进行交叉验证,探索了该量表的心理测量学属性。

3 缓解物质主义的策略

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日新月异飞速繁荣发展的当今时代,传统上以“安贫乐道”为基础的精神价值至上取向被逐渐打破,继而出现了新的精神要求及新的矛盾冲突问题。物质财富本身并不是罪恶,贫穷本身也并非能够体现高贵的精神品质。有学者提出,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流行,能够使现代人更多地认识到社会生活中每个“现实的人”都有物质主义倾向(Kasser,2016)。作为一种代表着个体价值的日常生活型态,其不仅仅是衡量幸福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是能够帮助个体追寻存在的内在发展意义。当然,不可否认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特别令人忧虑的问题是,物质主义价值导向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极大弊端(卢风,2016),如果任其肆意发展,不仅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宁,而且会危及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因此,寻求缓解和降低物质追求所带来的负向影响,也是关于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需要重视探讨的迫切问题。

第一,需要积极营造减少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社会氛围。研究表明,个体与金钱、财产、地位和身份等相关信息媒介的接触频率,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滋长成正相关。从社会层面来看,威胁和不安全感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们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相对较高的关注。例如在政治和经济动荡、经济压力的社会时代里,人们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程度自然会上升。消除来自环境的物质主义信息,或者减少人们在这些消息的暴露程度,或者向人们提供在遇到这些消息时减少这些消息的影响的策略,均可以逐渐降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漫延。最近研究表明,共享经济不仅可以促进更大的可持续性,还可能抑制物质主义(Belk,2017)。这说明社会环境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个体的幸福感的提升。党的十九大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反映了我国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诸如经济、教育、科技、地域等方面,这很容易助长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肆虐。社会需要平衡、充分的发展,只有创造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问题,才能缓解物质主义价值观过分滋长的失常状态。

第二,需要积极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合理价值要素。现代人类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需要持续借鉴传统人类文明中所积淀的优秀价值观元素。在人类历史中,东西方文明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生存智慧,世世代代滋养着后人的心灵世界。古希腊时代,便涌现出过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自我超越的伦理价值。内在的反思本身会促使人们远离极端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西方学者Weinstein等(2009)的研究表明,当个体参加冥想活动处于专注状态时,会意识到当前与期望的物质状况之间差距缩小,这反过来又能使这些人感受到主观幸福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就有“忧道不忧贫”、“见利思义”的超越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千百年来影响过无数仁人志士的内心世界。汉代董仲舒曾说过:“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能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必定离不开社会精神的追求与物质利益,人们所追求的大多都需要物质和灵魂的双赢。近年来,有学者以云南四所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物质主义与传统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发现前者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而后者则有着正面的影响(李原,2015)。因此,成功的干预策略需要积极借鉴古人的智慧。

第三,积极鼓励个体对自身内在价值的提升及追求。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物质文明的发展可能会促进精神文明的提高,但精神文明不能够自发地产生或提高。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当人类低级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了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对更高层次精神需要的追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优秀分子才能做到,而大部分的人则仍然被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物质至上的观念价值取向所侵扰。弗洛姆认为,“一个社会要维持它的正常运转,就会培养人们适应这种社会需要的特定的性格结构。”因此,面对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部分青少年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则需要社会政策的高层次价值引导和个体的内在认同。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金钱的获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买到快乐或者幸福,但是对于将自我价值建立在金钱之上的个体或者群体而言,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与困扰,拥有更少的自主性和更多的负性情绪,面对问题会变得更加消极且试图逃避(Park,Ward,& Naragon-Gainey,2017)。在影响个人安全感的因素中,个体领悟社会支持的程度以及应对方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提升自身积极的人格特质以及学习合适的应对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时代到来之际,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义”、“利”之间的矛盾,处理好物质主义与精神超越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寻找出合适的应对方法,进而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的、理性的物质主义与精神超越相结合的价值观。这正如张侃先生所说:“心理学家们指出幸福感研究不应仅局限于主观幸福感,就一般群体而言,还应包括心理幸福感、身体健康、健康是福等”(张侃,2010)。因而,未来研究应当特别重视精神因素在生存智慧中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李昊.(2011).物质主义对大学生幸福感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博士论文).华南师范大学.

李静,郭永玉.(2009).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心理与行为研究 ,7(4),280-283.

李静,郭永玉.(2012).大学生物质主义与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冲突研究.心理科学 ,(1),160-164.

李静,杨蕊蕊,郭永玉.(2017).物质主义都是有害的吗?——来自实证和概念的挑战.心理科学进展 ,25(10),1811-1820.

李林,黄希庭.(2013).价值观的神经机制:另一种研究视角.心理科学进展 ,21(8),1400-1407.

李原.(2015).物质的追求能否带来快乐与幸福——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其影响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7-12.

卢风.(2016).超越物质主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54-160.

马越.(2016).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伦理基础.哲学动态 ,(4),30-34.

谢天,周静,俞国良.(2012).金钱启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心理科学进展 ,20(6),918-925.

张侃.(2010).“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尊严——心理学解读与建议”研讨会发言纪要.心理科学进展 ,18(7),1027-1040.

郑晓莹,阮晨晗,彭泗清.(2017).物质主义作为自我建构的工具:功能主义的研究视角.心理研究 ,10(1),10-16.

Belk,R.W.(1983).Worldly possessions:Issues and criticisms.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0(4),514-519.

Belk,R.W.(1985).Materialism:Trait aspects of 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2(3),265-280.

Caruso,E.M.,Vohs,K.D.,Baxter,B.,& Waytz,A.(2013).Mere exposure to money increases endorsement of free-market systems and social inequali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2(2),301-306.

Dittmar,H.(2008).Consumer culture ,identity and well -being :The search for the ’good life ’and the ’body perfect ’.Psychology Press.

Kasser,T.(2016).Materialistic values and goals.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7,489-514.

Kasser,T.,& Kanner,A.D.(2004).Psychology and consumer culture:The struggle for a good life in a materialistic world.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42(1),122-123.

Park,L.E.,Ward,D.E.,& Naragon-Gainey,K.(2017).It’s all about the money(for some):Consequences of financially contingent self-worth.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3,601-622.

Rand,A.(1967).Capitalism :The unknown ideal .New American Library.

Richins,M.L.,& Dawson,S.(1992).A consumer values orientation for materialism and its measurement: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3),303-316.

Roberts,J.A.,& Clement,A.(2007).Materialism and satisfaction with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and eight life domain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82(1),79-92.

Ryan,R.M.,Huta,V.,& Deci,E.L.(2008).Living well: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on eudaimonia.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9(1),139-170.

Saxe,R.,& Haushofer,J.(2008).For love or money:A common neural currency for social and monetary reward.Neuron ,58(2),164-165.

Schwartz,S.H.(2009).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5(2),1-65.

Shrum,L.J.,Wong,N.,Arif,F.,Chugani,S.K.,Gunz,A.,Lowrey,T.M.,...& Scott,K.(2013).Reconceptualizing materialism as identity goal pursuits:Functions,processes,and consequence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6(8),1179-1185.

Tormos,R.(2012).Postmaterialist values and adult political learning intracohort value change in western europe.Reis (140),327-328.

Weinstein,N.,Przybylski,A.K.,& Ryan,R.M.(2009).Can nature make us more caring?effects of immersion in nature on intrinsic aspirations and generosity.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5(10),1315-1329.

Wierzbicki,J.,& Zawadzka,A.M.(2016).The effects of the activation of money and credit card vs.that of activation of spirituality-which one prompts pro-social behaviours?Current Psychology ,35(3),344-353.

Study of Materialistic Values in Theories ,Method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Wang Jing1,Zhang Xinyi1,Ren Fengqin2,Huo Yongquan1

(1.School of Psychology,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ehavior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Xi’an 710062;2.School of English Education,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710128)

Abstract :Materialistic values refer to a lifestyle and idea where people focus too much on the material but ignore the spiritual needs.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rise of consumerism has witnessed that the materialism has developed to a new level in the human experience.Though the materialism is only a basic facet of human values,the essential conflict between the materialism and the happiness-oriented or spirit-oriented goals drives it away from the mainstream research.To study the materialistic values has an important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aterial wealth and social and the spiritual life and constructing positive and rational scientific values.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learn how to enhance their own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learn appropriate c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materialism value;research horizon;post-materialism;mitig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B84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5184(2019)01-0003-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7FKS0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2017CSY025)。

通讯作者 :任凤芹,E-mail:renfengqin@snnu.edu.cn。

标签:;  ;  ;  ;  ;  ;  

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缓解干预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