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林
(福陆(中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摘 要】康说:。。。。创造,正是源于逆境。
我认为正源于这种严峻的紧张,或说在这种极限状态中对可能性的追求,将会引发真正意义的创造。因为逆境正是最好的机会,即使不是华丽的、大规模的计划。只是一个很小的事例的尝试,也会为城市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创造性;逆境;尝试
一、工程背景
中国中学创办于1933年,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及悠久的历史积淀,曾有一百多名政要及社会名流为其题词,在上海颇有社会影响力。目前,中国中学为徐汇区重点中学,其南郊校区位于钦州南路,主要为中国中学的高中部分,占地1.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建筑物有教学综合楼、体育综合楼、地下车库、景观连廊、南北门卫。
南郊校区的设计宗旨是为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拓展精英教学规模,提升其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发掘其国际教学交流的内在潜力。因而虽只是十八班的高中部的设计,但设计的容量较大,以十八班普通教室为主体,需要配置学科实验室、电脑教室、语音教室、合班教室、多功能厅、报告厅、室内篮球场、音乐教室等相应辅助教学用房,教师需配备办公室、会议室、行政办公等用房。后勤设施如食堂、学生和教师住宿等设施。
二、创造性思维在设计中的产生和发展
1、总平面布置
在拥挤的城市中心区划分出来的这块1.67万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校园用地,用来解决这样复杂的教学功能,这在空间布局上有很大的困难。一个基本南北向的室外标准400米跑道运动场就要占掉1.3万平方米,这就使设计很难进行下去,降低室外运动场的标准是权宜之计,遂将室外运动场改为250米的非标准跑道,以给建筑主体留有一席之地。根据业主的初始要求,是要考虑部分学生的住宿及国际交流的外来人员的住宿要求,因而在紧张的校园用地内需矗立三栋主体建筑:教学楼、体育综合楼、宿舍楼(内含食堂),这样校园用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且建筑密度很高,校园空间显得格外拥挤。随着方案的进一步深化,不断与业主的深入沟通,决定将原功能进行大胆重组,将学生住宿部分取消,仅保留小部分的供国内外交流用的住宿用房,这就给设计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提供了锲机。
2、建筑功能的综合与合理布局
建筑的功能是靠活动期间的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所以分析建筑内主体人与人的主要活动是很必要的。中学里人的主体为学生和教师,而他们的主要活动为教学、自修、运动、交往、吃饭等,这些活动又可大致分为动和静、学习工作与非学习工作,因此我们考虑将原来三栋建筑合并为两栋,以减少建筑基底的占地面积。那么让这么多功能如何就序呢?这似乎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校园建筑模式,另寻可行之路。
教与学是联系紧密的,教师的办公室与年级组邻近是人性化的设计,但行政办公往往是独立存在的,在综合建筑功能时,考虑到其行为属于静的范畴,所以将其与教学设施垂直分区。理由是学生人流量大,到室外活动的频率与范围较大,放在下部既方便学生,又可以给上部的行政办公营造相对安静的环境。
文艺和体育的教学方式可归为动区,应与教学及行政分离设置,也要组合在这一栋楼里面的功能还有可容纳600人的大报告厅及后勤部分,即食堂和部分住宿套房,这种多功能的区域交叉,使流线问题成为一个不小的麻烦。篮球馆与大报告厅上下对正,这在建筑的处理上是最节约空间的,但在结构方面却是一次超限,最后结构成立了解决方案,在技术上迈出创造性的一步,建筑的空间组合得以成行。食堂与篮球馆水平分区,分门而入,两部室外大台阶既丰富立面又兼顾内部复杂功能的有效疏散。将住宿功能置于顶部,虽是无耐之选,确收得满室阳光,日照极佳。(图1)
图1
3、技术问题的解决是创造性得以实现的保证
1)日照问题
教育类建筑对日照是有特殊要求的,但由于用地拮据,这在方案审批阶段,遇到不小的麻烦。当初为了营造开敞的建筑环境,使室内外环境相互渗透、相融相生,单廊式的建筑形式成为首选,并且为了成就有趣的可呼应的室外灰空间,采取了“U”字型内环廊的交通形式,同时也使建筑的南向占地相应节省。除了满足规范要求的教学楼之间的建筑间距,我们已无宽泛的距离可退,这样南向教学楼的高度对北向教学楼的遮挡影响,就使北向的一、二、三层用房均不能作为教学用房。采取了降低南向建筑高度到极限四层后,北向建筑还有一层不能满足日照要求,这又引发了我们对方案的进一步推敲,索性将这一层架空,原因是这一面毗邻校门,且退街道空间并不宽绰,一层打开,刚好内外通透,放宽视野,减少建筑对空间的威压之感。(图2、图3)
图2 图3
2)预应力与钢结构轻型屋面的应用
篮球馆与报告厅两大空间垂直叠加,需要大跨度空间的承重与维护结构,楼板采用预应力板分层,为减轻边围柱子的负荷,使其受力情况改善,报告厅内的座位升起及屋面需采用轻钢结构(图4),而随之带来的保温及吸音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这在施工图的设计中均得到相应解决。
图4
4、建筑外观
中学建筑给人最深的印象是红砖白墙,或者与之相近的暖色系,在不扩大投资的情况下,我们选用灰色调彰显其建筑的个性与气质,无疑也是对世俗的一种挑战。经过一定范围内上海市中学外立面颜色的调研,尚未发现灰色系用在教育建筑上,故此番尝试中也尽量将灰色调的偏暖一些,穿插白色建筑体块,增加建筑组群的亲和力(图5、图6)。
图6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一些,起初似乎都是设计中遇到的困难,但经过思考与修改,大多都会促进方案的良性发展,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创造性设计手法有待社会和历史的验证
中国中学两栋主项建筑功能的组合其合理性与适用性尚需要实践的验证。比如行政接待等活动是否会对日常教学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人流的穿插混杂是否会造成无序,高层教学楼中电梯的使用,在未考虑学生用量的情况下其存在的合理性,毕竟中学的教学活动还是有别于大学的。体育综合楼内教学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是否与后勤设施使用效果相冲突,设置于运动场下的地下车库兼顾了社会使用及校内使用,尽管现在校园定期向社会开放,但这样是否给校园的安全管理带来隐患,总之,综合性建筑的使用会遗留一些问题需要学校相应管理措施的配套解决。
纵观建筑的发展史,由创新而引发的争论与变革不断推进着历史的车轮。伦敦水晶宫成就了大跨度展览空间,拥有良好采光并短期施工完成的梦想,但在当时古典建筑形式盛行的时代,这种做法被视作“可咒的东西”,现在看来,那不过是创造性带来的惊涛骇浪,如今这座已被拆除的钢和玻璃的最初创造的神话已被视为现代建筑的“报春花”。卢孚宫的金字塔在贝大师创作伊始,公之于众后所引起法国人民的极大反响、骂声如潮,待建成之后,已然得到广泛认可,一家报纸说:“原先以为是可怕的金字塔原来却相当可爱。”如今卢孚宫的金字塔已成为巴黎的骄傲,成就了一代大师的英明。
创造性是需要胆略的,短期看来它反常规、不遵循四平八稳的经验之谈,但理性的创造是优秀建筑设计的天质,这种创造的欲望与灵感往往源于不利因素。正如康所说:“。。。。创造,正是源于逆境。” 我认为正源于这种严峻的紧张,或说在这种极限状态中对可能性的追求,将会引发真正意义的创造。因为逆境正是最好的机会,即使不是华丽的、大规模的计划。只是一个很小的事例的尝试,也会为城市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创新的推敲下,对建筑的创造性的理解也在日益深刻。建筑不是单纯的物质用器,他们还负载着精神功能和文化意义。建筑学也不是纯粹的科学技术,它包含着人文内容和艺术创作的成分,是理性与艺术的结合,每一件建筑作品的成就,需要设计者赋予其艺术的灵气与踏实的技术内涵。
参考文献:
[1]外国现代建筑二十讲 吴焕加 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1月
[2]安藤忠雄连败连战 张健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10月
[3]路易?康 刘先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7月
论文作者:白春林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建筑论文; 创造性论文; 功能论文; 中学论文; 日照论文; 中国论文; 室外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