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建筑行业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时代的建筑需求,建筑企业应当不断提升建筑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如何不断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建筑结构设计水平,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成为了我国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之一。本文通过简要阐述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意义,分析其应用过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以期对我国未来建筑安全性的不断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安全性;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动,建筑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均少不了对建筑物的需求,为了进步保障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不断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从根本上对建筑水平与工程施工质量有所提升。因此,展开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途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意义
建筑结构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对建筑安全性有所提升,就必须加强对其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外力破坏和突发事件的冲击。在实际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首先应当由内到外的对建筑环境进行了解,并对其中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着重分析,结合抗震、抗洪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其次,还应当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把控,从根源上杜绝不良材料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建筑施工质量,还能提高建筑物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进一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
二、建筑结构设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设计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其建筑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就会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在实际开展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不具备全面、综合性的安全性设计知识,没有对突发事件和新发生的安全隐患有一个良好的认知,极易导致实际设计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遗漏。甚至是建筑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意识也较为匮乏,仅仅要求建筑的安全性达到相关要求中的指标,却不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导致建筑物无法应对施工过程中或正常使用时发生的突发事件,最终造成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实际要求有所出入。
(二)、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较弱
近年来,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案例逐步增多,尽管我国不断明确规定要加强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但仍有部分建筑企业未能将该要求落到实处,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抱有侥幸心理而忽略抗震性能的要求。由于相关设计人员安全意识的匮乏会直接导致建筑物无法抵御地震灾害所带来的破坏。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阶段部分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以及抗震结构标准的了解不充分,不能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性守则进行抗震设计,且无法识别不同建筑物对抗震能力的需求,直接导致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足,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
(三)、设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如果设计人员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或经验缺乏的问题,则会直接对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相应的就难以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进行建筑物内电梯和消防通道设计时,如果设计人员不能对其位置、方式和数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就难以保证建筑物对消防功能的基本需求,进而增添了更多的安全隐患·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阶段部分建筑企业为赶工期而不断降低设计人员的招收门槛,直接造成了相关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无法满足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需求。
(四)、结构设计不符合行业规定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竞争形势逐渐激烈,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发展能力,许多建筑企业开始一系列变革,比如运营模式和人才战略等等,将经济效益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这就造成了对行业规定的擦边甚至逾越状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违反行业规定行为就是在建筑没计方面不断减少成本投入,甚至不顾建筑物施工质量和交全性而偷工減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极大地增加了建筑物的安全隐患[3]。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意识和抗震意识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之前,应当不断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抗震意识,从根源上对提高施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有所保障。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和不定期交流的形式,来促进设计人员树立安全意识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安全意识和抗震意识纳入到奖惩制度当中,并不断强化和完善相关监察体制,更有力的要求相关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4]。
(二)、提高结构设计方案可行性
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程度与建筑安全性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进行设计方案确定之前,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横向、纵向分析和总系统、分系统分析。其次,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取时,除了要严格把握质量关之外,还需要对建筑材料的构造、横截面积、体积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充分考虑,尤其是在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应全面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如鹤山市金泰富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综合楼A就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的传力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建筑施工开展过程中的需求以及结构是否存在多余设计造成空间和成本的浪费等,方案令各单位满意、赞誉。
(三)、提高建筑结构材料的质量
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主要包括质量、结构等方面,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有建筑材料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个,就必须不断提高对质量关的把控力度,对材料供应商进行充分了解,核实完毕后选择口碑、信誉较好的供应商进行合作,此外在材料进入建筑现场之前严格验收,并将其保护落实到日常存放过程中,除此之外,要严厉杜绝为提供企业经济效益而产生的偷工减料行为,拒绝不合格建筑材料流入的通道,最大限度的为建筑安全性提供保障。
(四)、提升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上述提到我国现阶段部分建筑企业的设计人员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都较为匮乏,导致无法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这就为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应当不断加强对设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不断要求其与时俱进对新兴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和掌握,通过软件的介入来对建筑结构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为提升建筑体安全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建造水平还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都离不开建筑结构设计的引导,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建造质量和效率均受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所影响。这就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性质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案进行设计,从技术层面为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支持,进一步保障我国建筑整体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晓丹.基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建筑安全性提升途径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8.(11):132.
[2]郑雪辕.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魅力中国,2016,(30):289.
[3]温发让.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安全性的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5):1076.
[4]万年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路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6):190-191.
论文作者:李浩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安全性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我国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