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论文_陆朝晖,陈燕,李燕,陈萍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论文_陆朝晖,陈燕,李燕,陈萍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1800)

【摘要】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伤害事件,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还可以带来医疗纠纷,增加医疗护理费用。对于老年人而言,跌倒不仅是造成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首位伤害原因,也是65岁以上老年人外伤的主要原因[1]。我国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跌倒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330-02

1987年Kellogg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是癫痫发作所致跌倒。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达1.5亿,每年约有30%~40%发生跌倒一次或多次,约2500万次跌倒需住院治疗,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元人民币,住院老年患者是一般老年人2倍。尽管每年有很多预防跌倒研究陆续发表,但跌倒仍然是困扰医院护士的主要问题之一。有鉴于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把住院病人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敏感指标。本文将从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跌倒的措施等方面综述如下。

1.跌倒危险因素

1.1内在危险因素

1.1.1感觉系统 包括视觉、听觉、前庭及本体感觉,老年人本体感觉敏感度降低,视觉敏锐度和视觉感知力下降[2],前庭平衡觉衰退,导致老年人容易产生跌倒。

1.1.2运动机能 老年人运动途径效能缩减导致了患者反应时间延长,抗重力肌效能和关节活动减少,特别是踝关节部位的屈曲、伸展运动。

1.1.3中枢神经系统 老年人中枢神经的退变往往影响智力、肌力、感觉、反应能力及反应时间、平衡力、步态及协同运动能力,增加跌倒危险性。

1.1.4骨骼肌肉系统 骨骼、关节、韧带及肌肉结构、功能损害、退化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骨质疏松、骨骼脆弱化增加自发性骨折的风险。

1.1.5心理因素 老年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沮丧、自卑、抑郁,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削弱老年人注意力,导致对环境危险因素感知及反应能力下降,增加跌倒危险性。

1.1.6药物影响 很多药物服药后患者血压、意识、视觉、平衡力等受到影响,从而增加跌倒风险。如:降压药,最常发生眩晕、短暂性意识丧失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导致跌倒;降糖药可导致低血糖,使服药者跌倒风险增加;抗精神病、抗抑郁药易导致共济失调,体位性低血压;利尿剂可因机体短时间内丢失大量电解质,出现嗜睡、站立行走不稳而跌倒。而老年人记性差,服药不规律,漏服、多服情况经常发生,这些也都导致跌倒风险增加。

1.1.7自身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失智症、脑血管意外等都导致老年人跌倒风险性的大大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外在危险因素

1.2.1环境因素 光线昏暗,地面湿滑、不平整,卫生间、楼梯台阶无扶手设计,步行途中障碍物,包括居家宠物,床过高或过低,穿着不适合的鞋子及过长衣、裤,无陪护及护理人员不充足均导致跌倒风险增加。而环境因素对于那些健康状况较好,能独立活动的老年人而言跌倒风险大大增加,他们的活动多,暴露在环境危险因素中也增加。

1.2.2社会支持 老年人卫生保健水平、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及老年人与社会的交往都会影响到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2.跌倒的防范措施

2.1 锻炼身体

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身体平衡性、步态稳定性,从而降低跌倒发生率。2008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传统的太极和更现代些的普拉提能增强身体核心肌肉群力量。锻炼后强壮的骨骼和灵活的关节有助于预防跌倒和减少冲击力,美国鲍尔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老年女性的腿部肌肉力量要比年轻女性弱18%~31%[3]。老年医学家建议老年人从事适当的负重训练,有助于促进骨骼强壮,但要适量;同时老年人要重视预防骨质疏松,因为这种病会增加他们跌倒后骨折的风险,老年人要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多进行户外活动。

2.2 健康饮食

营养不良是老年人跌倒的一个隐性原因。营养学专家在美国老年学会2015年会议上宣读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吃的不好的老年人更容易跌倒,而均衡饮食的老年人更健康,力量也不是那么虚弱[4]。

2.3 检查视力

每年做眼科检查对发现和治疗视力问题,降低跌倒风险起到重要作用,佩戴度数合适的眼镜也是一种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有效措施。

2.4 心理疏导

指导患者克服不服老的心理,有困难及时求助。

2.5 合理用药

对老年人所用药物要有明确适应症,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所服药物做好详细宣教,包括服药时间、方法、不良反应及服药注意事项,凡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应当不用或慎用,必须使用时尽可能减少剂量,从小剂量开始给药,密切观察,缓慢增量。资深药学专家介绍,药物口服后30分钟至1小时更是高风险期,所以需要密切关注其行动,做好预处理。

2.6 环境干预

保证房间光线充足适宜,清除环境中易导致患者跌倒的障碍物、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在床头、走廊、楼梯、卫生间、开水间粘贴警示标识,增加防滑垫及扶手;将患者经常使用物品放于随手可取处;座椅、床边护栏、轮椅定期检查其性能;在晨晚间及进餐时间段,加强对高风险跌倒患者的巡视。

2.7 风险评估

对于居家环境条件许可可以安排社区医生及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合理安排环境布置,对于住院患者在刚入院时根据患者自理能力、疾病现状结合Morse量表进行评估[5],对于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要在床尾做好醒目标识,同时做好交接班工作,做好巡视工作,避免跌倒发生。

2.8 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病房相关物品使用注意事项,使其熟悉病区环境,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书面的预防跌倒健康教育宣传单,提高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的依从性。如:指导患者穿合适的衣裤、防滑鞋,告知患者3个30秒原则,即醒来在床上躺30秒,醒来在床上坐30秒,站立30秒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而引起跌倒。

2.9 多科合作

防跌倒是建立在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基础上的,需要社会辅助人员、护士、医生、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护士自觉建立防范的安全理念,加强陪护者预防跌倒的基本知识。

3.跌倒发生后的应急处理

遇到患者跌倒不可着急扶起,应掌握就地抢救原则,先通知医生及护士长,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面色、神志、神情等情况,询问跌倒发生原因、配合医生进行处理,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外伤、肢体活动及骨折情况,通知家属,做好沟通及善后工作,不论患者有无受伤,科室应于24小时内按程序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综上所述,老年人跌倒是一个老年人、家庭、医务工作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每年由于跌倒所致的伤害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所以确定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也成为公共卫生优先考虑的重要项目。通过健康宣教栏、电视等宣教防跌倒知识及发生跌倒后的自救,对老年人家属及医务人员进行跌倒后救助的教育,以减轻伤害程度,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黎萍,王凤娟.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预防性护理[J].新疆中医药,2014,(5).

[2]潘虹蓉.眼科白内障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现状[J].中国保健营养,2017,(4).

[3]陈君,石凤英,李泽萍,等.预测老年人跌倒危险的平衡和步态功能性评定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9).

[4]强玲.在院离休干部发生跌倒坠床原因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6,(16).

[5]宋慧琴.跌倒/坠床总结分析与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5,(27).

论文作者:陆朝晖,陈燕,李燕,陈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论文_陆朝晖,陈燕,李燕,陈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