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准备阶段,要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合理勘察,这也是施工前的必要环节,可以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合理判别。通过地质勘察得到的数据,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固性。水文勘察是整个工程勘察的关键,地下水的实际情况会影响到地质环境和岩土体,一旦出现水文地质问题,会产生不小的危害性。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并判别出其中存在的地质问题,才能为工程整体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性
引言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影响特别大,在具体的勘察环节,水文地质勘察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勘察,并结合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相应的水文参数,判断水文地质灾害类型,为施工单位提供精确的水文地质勘察数据,保证工程施工有序进行。鉴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改进措施。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性
1.1地下水位升降变化
地下水是水文地质中的关键因素,在出现地下水位的变化时,都会对建筑工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情况都会导致地下水的异常变化,例如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人为操作等等,都会出现水位的异常升降。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幅度的动态变化都是正常的,但是这种动态变化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对土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和破坏,最后减低建筑的稳定性。例如,在地下水位异常升高时,会浸润周边土质,使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破坏土壤性质,降低土壤的承载能力。在一段时间的侵蚀后,该区域内还有可能出现塌方现象,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上方的建筑物。地下水只有保持在合理的水位上,并且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才能避免对建筑物的影响。在地下水位异常下降时,也会对建筑产生影响。在出现异常下降的情况时,土壤内部受力失衡,会出现沉降或者开裂的现象,导致土质结构出现变化,最后降低建筑的稳固性,具体表现在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根据对地下水异常下降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大部分下降问题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要采取应对措施,控制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如果放任这种下降情况,会出现地面沉降、开裂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下水枯竭,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1.2地下水压力问题
地下水的压力是一种比较微弱的压力,不会对建筑物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很多工程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活动可能对地下水产生破坏,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地下水压力出现变化,对建筑施工产生影响。地下水压力对建筑施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地下水的压力大小,在出现压力危害时,一开始可能出现对地基移位等影响,降低建筑稳定性,随着压力值的升高,对建筑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地基上浮的情况,这种情况会严重威胁建筑的安全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出现地基移动的情况时,会导致建筑的原有平衡破坏,表现为建筑倾斜,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必然会降低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地基是建筑的基础部分,也是主要的承载部分,要对上层建筑的重量进行支持,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但是这种地下水压力问题,会影响到地基的正常适应,从根本上破坏建筑结构,从而降低建筑的整体质量。根据上述的危害性分析可以看出,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引起的,一方面是地下水位的异常升降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地下水的压力变化引起的。这两种变化都会引发土壤性质的变化,最后对地基等部位产生直接影响,降低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要制定合理的应对对策,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处理对策
2.1制定工程地质勘察标准
工程的地质勘查是一个复杂且专业的工作,具有多个勘查环节,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到整体的勘察质量,无法为工程提供精准的勘察数据。为了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才能规范地质勘查工作。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成熟的运作体系,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勘察工作,既可以保证地质勘查的规范性。在工程勘查之前,所有勘察人员要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并明确相应的勘察规定和内容,严格按照国家的勘察要求进行作业。虽然我国已经具有成熟的勘察体系,但是实际调查发现,很多勘察人员都缺乏对勘察制度的了解,都是根据自己的勘察经验进行操作,这种勘察方法缺乏规范性,容易在勘察中出现遗漏,且这种勘察方法的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将工程勘察的实际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了解决该问题,工程地质勘查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勘察标准的重视力度,带领勘察人员积极学习相关的规范制度,才能保证勘察工作的规范性进行,降低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工程的影响。
2.2强化地下水状态监察工作
作为地质勘查中的核心问题,为了避免水文地质问题的发生,要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的检查与管控。先对地下水位进行明确,并根据地下水位及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勘察标准。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要先对地下水的实际类型尽量分析,并根据一段时间的勘察,得到该区域内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和规律,可以为后续的防范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在对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以后,可以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帮助,工程的设计人员根据水质报告,选择适合的施工材料,并对施工方案合理调整,保证建筑基坑施工的科学合理性。除了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外,还要对做好预防措施,例如管涌和突涌等问题,可以先进行预测工作,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对地下水位进行了解以后,可以通过预测判断出突涌和管涌问题的出现概率,一旦概率较高,则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护措施,先选择适合的基坑深度,将隔水层设置在基地,并根据国家标准控制其厚度,主要是为了防护突涌现象。还可以选择适合的降压措施,对地下水压力进行控制[1]。
2.3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
伴随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以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来,加大对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投入力度,可以构建相关的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地质勘察信息的共享,并建立指标数据化管理服务系统,加大技术的应用力度,以此来推进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技术含量,加快推动勘察方式的技术发展,并通过运用先进的探测设备来及时抽取勘察地质样本,以此来提高地质勘察的效率。
2.4明确相关水文地质条件
在实施水文地质勘察时,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与明确:a.要对勘察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以及日常水位等内容进行明确,并要对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b.要对工程所在地含水层厚度与深度进行调查,且要明确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动方向、种类以及水位变化等内容;c.要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调查,对地下水渗流状况进行掌握;d.要对地表水与地下水展开检测,要明确水源是否有污染存在,且要对已经受到污染水源的污染程度进行调查,以为后续治理提供信息保障。
结论
简而言之,通过对预防水文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进行合理分析,例如完善地质勘察体系、加强水文地质灾害事前预警、加强对水利工程区域的地质勘察、做好水文地质评价工作,能够有效保证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水文地质勘察效率[2]。
参考文献:
[1]彭景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中的水文地质研究[J].西部资源,2018,(06):103-104.
[2]郭志谦.水文地质勘察在环境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8,4(21):36-37.
论文作者:侯鹏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水论文; 建筑论文; 地质论文; 要对论文; 地下水位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