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龙惠,沈晨

(泾县医院药械科;安徽泾县242500)

【摘要】目的 统计我院不良反应(ADR)病例,分析总结发生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6 年 8 月—2018 年 8 月上报的 115 例ADR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给药途径、致敏药物、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总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原因。结果:115例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 54例;年龄以大于60岁居多(55.65%);3例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2.61%);吸烟史、饮酒史77例(66.96%);静脉给药居多88例(76.52%)。因果关系评价结果为很 可 能 78 例(67.83%),可能37(32.17%)。致ADR药物主要类别为抗肿瘤药(66.09%)、抗微生物药(8.69%);ADR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92例(80%)为主。结论:需加强 ADR 的监测以及报告工作,进一步掌握给药途径、适应证、用药禁忌证及患者过敏史,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162-01

药品不良反应 (ADR) 是指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使用合格药品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意外或者有害反应。本文对我院ADR的1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调阅我院 2016 年8 月-2018年 8月ADR的患者的电子病历,共计115例。

1.2 方法统计115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致敏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因果关系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115例患者中,男性61例(约占53.04%),女性54例(约占46.96%);年龄最小 5岁,最大 87岁,平均年龄为59.6岁。

2.2 过敏史

115例患者,6例有既往过敏史,占5.22%,吸烟史、饮酒史77例(66.96%)

2.3 给药途径分布

115 例 ADR 中静脉给药的患者为88 例 ( 约占76.52%),肌注给药1例(约占 0.87%),口服给药的患者 26 例(约占 22.61%)。

2.3 药品种类分布

在 115 例 ADR 中涉及药物种类 47种 ,抗肿瘤药物品种数最多(21种),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也是最多76例(66.09%);其次为抗微生物类(8种),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为10例(8.69%)。详见表 2。

表 2 ADR 的药品种类、例数及构成比

 

2.5因果关系评价

依据国家 ADR 监测中心颁布的因果关系评价标准[1] ,评 价 为 肯 定 的 有 0例,很 可 能 78 例(构成比为67.83%),可能37例(构成比为32.17%)。

2.6新的、严重的ADR

115 例报告中,一般的 ADR 30 例(构成比为26.08%),严重的ADR74例(构成比为64.35%),新的一般的ADR 11例(构成比为9.57%),新的严重的ADR 0例。

2.7 治疗与疾病转归

在115例ADR报告中,经处理的患者有110例,其中好转的有93例(构成比为84.55%),未好转2例(构成比为1.82%),不详15例(构成比为13.63%)。对ADR的处理方法为所有患者首先停用可疑致敏药物,轻微的ADR症状如皮肤系统损害或消化系统损害一般在停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自行消失;抗肿瘤药物导致的血液系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一些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给予抗组胺药物或使用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并发症患者给予保护肝肾器官、补充K离子、降低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3 讨论

ADR 中,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共88 例,构成比76.52%,这个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相同,由于静脉给药的方式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生物利用度高,分布与全身器官,没有吸收过程,避免了肝首过效应,并且静脉给药可能还存在渗透压、药物 PH 值、药物浓度及滴速等诸多可能引起 ADR 的因素[ 3] ,所以在临床上

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选择最为安全合理的给药方式,在非危重紧急以及特殊情况下,尽量做到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的原则。必须选择静脉给药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输液过程,提前做好处理措施。在 115 例 ADR 中由抗肿瘤药引发的最多,共 76例,占比 66.09%,抗肿瘤药物的机制是作用于DNA化学结构、影响核酸合成、作用核酸转录、作用微管蛋白合成等方面而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然而,在抗肿瘤治疗中,不仅会对肿瘤细胞产生作用,而且也对正常细胞产生不良反应,产生近期毒性反应和远期毒性反应。因此在为肿瘤患者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以及对机体的损害程度等因素,为患者选择最佳化疗方案,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肿瘤药,提高患者的治疗结果,降低 ADR 的发生率[4]。抗微生物药品引起的 ADR 比例与既往报道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我院积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开展工作,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以前更为合理规范。

4 结论

ADR 的监测,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减少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同时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S]. 2005-09-01.

[2] 杨延音 , 董志 , 夏永鹏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下药品生产企业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模式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37(21):3329-3333.

[3] 冯英力 , 许晓玲 . 我院 3437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2010,21(34):3238-3241.

[4] 赵秋玲 . 我院 92 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海峡药学,2012(7):230-231.

论文作者:龙惠,沈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我院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龙惠,沈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