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维斯作品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里论文,作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使其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时文坛上也相继出现了一批新人,被称为“36年一代”,而米盖尔·德里维斯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他的第一部小说《拉长的柏树影子》就一举夺得了1947年的“纳达尔”文学奖,并且其后屡有佳作问世,但70年代以前比起其他一些作家,对德里维斯的评介并不算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不住在文化中心马德里,一直定居于故乡巴里亚多里德,因而在知识界不太引人注目。此外,在战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极为盛行的年代,很多先锋派青年都认为德里维斯坚持的“介入文学”路线早已过时。然而事实证明,德里维斯的作品以其思想深度和美学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承认与喜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今他已是西班牙家喻户晓的作家了。
德里维斯的作品虽然为数众多,并涉及多种文学体裁。但其中大都围绕一些他所偏爱的主题展开,始终贯穿了他对诸如社会、死亡、童年、现代文明等问题的不断思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追寻人间温暖与真情的执着。
德里维斯的小说就其内容来讲基本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他经常选择一些独特的切入点来为读者描绘现实的画卷,反映某些社会问题。他作品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无助的人,比如儿童、失去亲人或是穷困潦倒的人,而作者总是以细腻的笔触对他们倾注以极大的关怀与同情。他的长篇小说《老鼠》(1962)反映的就是当时一个穷乡僻壤里人们的贫苦生活,主人公尼尼和他的父亲穷得盖不起房子,只能住在一个山洞里,以吃老鼠为生。这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他们认为这破坏了这个村庄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于是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父子俩赶出山洞。然而问题在于当局并不是想要改变当地人们贫困的状况,而只是不想让别人看出这里的贫困。在短篇《这样一个夜晚》中,德里维斯描写了3 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一个是刚刚出狱一文不名的“我”,一个是被毁了容的街头卖艺人,还有一个是虽然经济上还过得去但却失去了唯一亲人的酒馆老板。在寒冷而又本应温馨的圣诞夜,3 个孤寂无助的人偶然地聚到了一起,互相讲述着各自的伤心故事,在音乐与交谈中寻找着温暖。他们都没有亲情的慰藉,然而“在这样一个夜晚,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大家都需要有别人的陪伴才能感到温暖”。他的另一个短篇《骄阳》虽然字数不多,但却透过一个侧面映衬出了同一社会中的两种生活。艾歌迪塔是个扫马路的姑娘,但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出她是干粗活的,想尽量让肤色白一些,于是总是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相反,和她有着相似名字的艾歌则是个出入上流社会的阔小姐。她却极力要把皮肤晒成如今流行的古铜色,而对上次晚会自己“白得象个办公室职员”耿耿于怀。两个人都在为晚会作准备,在晚会上都有追求者请她们跳舞、喝饮料,然而这却是两个多么不同的世界!而把两个主人公联系在一起的是那条通住海滩的公路,艾歌迪塔在那里干活,艾歌则开着车由此经过去海边晒日光浴。这甚至可以说是“两个西班牙”的对比,农村与城市的对比,上层与底层的对比。
死亡一直是德里维斯作品中经常出现且十分重要的主题,作家自己甚至承认说死亡是他脑中自小就无法摆脱的一个“偏执的念头”。他还回忆说,“小时候,有时我回到家,在楼梯前就会想象有一天我父亲的棺材将从这里被人抬下来。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没有跟任何人讲过……”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与思索,德里维斯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不仅是对死者,更是对死者家人的关注。因为活着的人更需要勇气继续活下去,等待他们的将是失去亲人后的寂寞与孤独。短篇集子《裹尸衣》中同名的作品讲述的就是一个孩子在发现自己父亲光着身子死去后的经历。他想为父亲穿上衣服,于是就跑去向不同的3个人请求帮助, 他一向认为这些人都是父亲的朋友,然而他们各自的反应却让他明白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从前父亲也没有好好对他,不关心他,但毕竟是他的依靠。如今面对冷冰冰的现实,一个孤单单的孩子显得多么无助,他将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德里维斯的另一名作《与马里奥在一起的五个小时》(1966)同样也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这是一部没有什么情节的小说,全部构筑在卡门给她丈夫马里奥守灵时的种种回忆上,她认为是作为大学教授的丈夫不会去适应现实社会,没有学会如何取得成功,才使得两人一直生活得不幸福。通过卡门的内心独白,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西班牙社会生活画面。这是一段不相配的婚姻,夫妻两个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但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只有面对死亡时我们才更能看清很多事,也更能看清自己。
此外,童年也是德里维斯一直偏爱的主题之一。在这个世界上儿童是最纯真的,因此他们对事物作出的反应往往是最自然的。德里维斯很多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孩子,他们的视角会给读者一双新的眼睛,看到现实的另一面。比如他的第三部小说《道路》(1950)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作品。只有11岁的丹尼尔就要离开他所熟悉的村庄,遵从父母的意愿去城里上学,去追求所谓的“进步”了。整部小说就是他对在村里度过的最后一个晚上的回忆,是他对自己将来生活道路的思考。丹尼尔眼中的世界和大人们说的并不相同,但通过他的叙述我们却可以看到,成人社会中有的是贫困、孤独、失败、欺骗、自杀……
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德里维斯还是一个“人文环境保护主义者”,他认为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远离大自然,而朴素的乡村生活才更符合人类的天性。因此他非常推崇各种户外活动,比如打猎、游泳、踢球、骑自行车等等。这些也都成了他作品中常用的素材。在《我的户外生活》(1989)一书中,德里维斯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和青年时代在这些爱好方面的经历,笔触幽默轻松,读来颇为引人,绝不亚于他的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其中《我亲爱的自行车》一文尤其会让中国读者感到亲切,而德里维斯那位极富个性的父亲的鲜活形象更是跃然纸上,他的“法式教育”方式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德里维斯同时也十分重视作品的形式与风格,不断追求突破与完善。他在创作每部作品时,选定了主题后都要精心构思其结构与形式。仅以《骄阳》一篇为例,为表现两个主人公生活的差异,作者却让她们拥有了很多相同的因素,如对晚会的在意、对皮肤的保养、晚会上的成功等等。德里维斯还特意为两边的人物都起了极为相似的名字,然后两条线索交替进行,造成一种两个世界的重合感,同时两者的对比又是如此强烈。德里维斯是比较成功地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写作技法的一位作家,尤其是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更是恰当娴熟。他的语言简洁,用词精确而丰富,可称得上是一位西班牙语的语言大师。而且,德里维斯也十分深入生活,了解不同阶层的人们的语言,因而作品中的对话极为生动。这些因素都无疑使其作品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