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尊重长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辈论文,让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天我与一位朋友聊天,在电话中我知道他一直在为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发愁。其中一次的起因是,他为自己的老母亲和孩子买了一些小点心,孩子放学后发现点心只剩下一块了,就问奶奶:“奶奶,是不是您吃了我的点心?”奶奶说:“没有,我没有吃你的点心。”可孩子不信,还说别人不会吃,只有奶奶会吃。再后来的交谈就变了,孩子认为奶奶住的是自己父母买的房,奶奶在这家里是多余的,这让老人很生气。我这位朋友到家之后知道此事,也很生气,把孩子好好教训了一顿,而孩子的母亲也因此打了孩子。为此,孩子的母亲还伤心地躲在卫生间里大哭了一场。事后了解到是孩子自己看到爸爸妈妈为买房子、装修等事跑来跑去,就认定那房子是爸爸妈妈买的,也就认为奶奶是住在自己家里,奶奶又不像父母那样外出工作,所以得出“奶奶是多余的”的结论。为此我这位老友很是伤心,也不知道如何向自己的老母亲解释。
说真的,我很了解我这位朋友,他是我们同龄人中出了名的孝子。在他姥姥还在世的时候,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大小便不能自理,那些弄脏的被套、床单,都是他洗的。他对自己的母亲也很孝顺。我们常说他的一句话就是:“他离不开他妈,他妈也离不开他。”而他的太太我也认得,很通情达理,人也能干。这样一个家庭,好像不应该出这样的问题。
可是我从孩子和奶奶的一问一答中听出了问题:“奶奶,是不是您吃了我的点心?”“没有,我没有吃你的点心。”无论是孩子还是奶奶,都认定这点心是属于孩子的。请问,谁给孩子这样一个概念,这点心就是买给她吃的?当我问我的这位朋友时,他说他从来就没有跟孩子说过,这点心只是给她买的。当时朋友买点心的初衷就是为了老人和孩子,根本不是专为孩子买的。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我们先按下这头不讲,说说过去的传统。
其实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里有一个排列顺序:第一位的是辈分最高的家长,然后是按辈分由高到低排列。以《红楼梦》为例,在贾府,辈分最高的就是贾母,之后是贾政、王夫人,再后来是贾宝玉。这种顺序到了现代好像在许多家庭都出现了变化,在我们没有自己的孩子时,心目中自己的父母是最值得尊重的。当自己有了孩子时,无论自己还是自己的父母,都把重点转到了孩子身上,这时,家庭里的排列顺序就发生了变化,其顺序变成了孩子、祖父母、父母。而祖父母们自己也很自然、很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样的排序,这也就是俗话说的“隔辈亲”。这样的排序对一个刚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会出现我的朋友遇到的问题。
成年人之间,一般是你对我好,作为回报,我也会对你好。而对孩子,父母与祖父母们谁都认为孩子还小,自己对孩子付出的一切,孩子安心享用就好,是不需要回报的。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所有都是我的”了。这就接上了我前面提到的话题。
这一切只因为父母的心态没有改变。心态没有变,父母的行为也就不会变,进而影响孩子的行为。虽然家长在主观上没有丝毫对老人不敬的思想,但孙女对老人不敬的行为还是出现了。
其次是奶奶自己,她也没有改变把孩子排在自己前面的习惯,可在这件事上,奶奶又突然把排序变更了,结果问题就出来了。老人家有权利生气,但生气的同时,也应该想想,在她与孙女相处之时有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好,一味地说那点心是小孙女的,这本身就没有做到自己看重自己,老人自己的心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造成孙女不尊重奶奶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想改变这一切还是有好办法的。我母亲曾跟我说过她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我母亲小时候家里有一位瞎子姑婆,她从小就失明了,我的外婆一直与她生活在一起。瞎子姑婆是这个家里地位最高的人。我的外婆常常会买许多好吃的点心放在瞎子姑婆床头柜的“百宝桶”里。当时家里的孩子比较多,但这些点心孩子们一点儿都不能动。可小孩子又很想吃,所以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小孙孙静静地站在瞎子姑婆的房门外,姑婆的耳朵很灵,一听到就知道是孩子想吃点心了,于是瞎子姑婆便会招呼孩子过来。这时孩子会向瞎子姑婆行礼,然后从姑婆手里接过那些心中期盼了许久的点心。瞎子姑婆这些点心大部分都给孩子们吃了。但每当我外婆买来点心放在桶里时,她从来不拒绝,都是高兴地收下。这些都让孩子们看在眼里,直到她老人家去世,家里没有一个孩子敢不尊重瞎子姑婆。
在这个例子中,我看到了一个尊重长辈的良性循环。首先是外婆把孩子们认为最好吃的点心放在瞎子姑婆那儿,这样使孩子们感到,瞎子姑婆在家里的地位很重要,因为连自己的外婆对她都这么好,连自己千盼、万盼的点心都只有这位瞎子姑婆才有。其次是瞎子姑婆的表现是平静地接受,这也让孩子们感到,瞎子姑婆真的很重要,她接受外婆送来的这么好的点心如此心安理得,所以这位姑婆太重要了。第三,姑婆对孩子们很好,常常会招呼他们去吃那些只有她才有的好吃的点心,这让孩子们很开心,但孩子们要接受这么重要的人给的这么好的吃食时,都会感到幸运和感激,所以他们都会在行礼之后才接过老姑婆给的点心。
我想,如果我那位朋友在处理自己与老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用这种思维方式,那么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