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7
摘 要:《白狗秋千架》中出现了几个极具深意的典型意象:白狗、秋千、伞和刀。白狗的寓意渊源来自外来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叙事上充当了历史与现实时空转换的媒介,与女主人公暖的生命轨迹相互映照;秋千既象征着青春爱情的萌动,也是不幸命运的肇始;伞和刀分别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农村社会的冲击和礼尚往来的交际原则。
关键词:意象 白狗 秋千
《白狗秋千架》被学者视为“(莫言)全部农村成长史的微缩胶卷,他个人的文学才华早已尽藏其中”。小说中出现的几个重要意象,如白狗、秋千、伞和刀,正是作家特有的审美心理的外化,也是其文学匠心的表现。“意象”本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概念,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庞德认为,使用意象来呈现有关的意义,产生强烈的视觉印象,唤起生动的感知体验,从而即时、具体地呈现所要表现的事物。意象,作为小说里“有意味的形式”,具有暗语、象征等深层意义。在本篇小说中,莫言将某种思想、感觉体验及审美倾向赋予了白狗等意象,为文本提供了深度的阐释空间和审美生发空间,从而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下试对白狗、秋千等典型意象进行阐释。
一、白狗
1.寓意渊源。
白色象征着纯洁、高贵,甚至含有神圣不可侵的孤洁意味。白狗,原指通体雪白的纯种,与代表乱、劣等的杂色、混血种相对,表现出优良的血缘特征和温驯的品种特点。而经过数代绵延之后,纯种白狗几乎绝迹,黑了两只爪子的也勉强称之为白狗。白与黑、纯与杂相互对立。作者借用生物学中的基因遗传而赋予其在社会学中的特殊内涵,并由此提出小说中的一个普遍命题——“种的退化”。此外,所谓“白云苍狗”也暗喻时间飞逝、人事更替;“我”十年后的返乡之行也撷此寓意。“白狗”作为作者寄寓其复杂思想的意象载体,灵感来源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一条壮硕的黑色秋田狗蹲在那里的一块踏石上,久久地舔着热水”,这也是小说开头首句的创作由来。从此,莫言不仅捕获了契合其文学经验和生命体验的白狗意象,更找到了他的文学圣地——“高密东北乡”,并成为了这块圣地上的“王”。可以说,莫言以外国文学的灵感养料浇灌出本土中美丽妖娆的文学之花。
2.叙事作用。
从叙事层面而言,白狗充当了“我”所处的当下时空与十年前的历史时空进行交替叙述的媒介。“我”最初返乡时对故乡的记忆是模糊的,身处故乡但却产生了“异乡人”的感受。此时白狗的眼神也显得浑浊迷茫:“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糊的暗示,这遥远荒凉的暗示唤起内心深处一种迷蒙的感受。”文中对白狗神情、动作的叙述像是出自“我”的内聚焦视角,所谓“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白狗的“迷蒙”实际上反映的是“我”这个返乡者内心的怅惘茫然。在白狗的触发下,“我”对故乡和暖的记忆从遥远、陌生到一点点变得清晰。叙事手法上,过去与现在情景交错叙述,增强了小说叙事的魅力和感染力。白狗既像是一个引路人,将“我”从所处的当下时空切换至历史时空;又像是一瓶润滑剂,使得从现在到过去的叙述衔接显得自然顺畅。
3.与人物的相互映照。
白狗作为原产于高密东北乡的动物,自然具备兽类的自然属性:蹲在桥头、跷起后腿撒尿、尾巴耷拉进腿间、伸出舌头舔水。然而在对白狗的神态刻画上,却体现出鲜明的拟人化倾向:浑浊、迷蒙、冷冷地瞅、漠然……此时的白狗俨然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而不是一条普通的老狗。它既是“我”和暖爱情悲剧的见证者,也是这段历史沉默的审判者:对于“我”这个在暖生命中缺席了十年的旧情人显然不抱好感,甚至持冷漠态度。白狗的动物属性显然没有赋予其如此丰富鲜明的情感倾向,而只有被人格化了的狗才具备这样的社会历史眼光。换言之,白狗最初对“我”的反应实际上是暖十年来对“我”怨怼情绪的显像化;这也正好照应了后文中暖与“我”交流时暗含讥讽、自嘲,也是使我略显难堪的情节。而当“我”与暖嫌隙相消而受邀前往她家时,白狗也不再淡漠如前,而是“最先应了我的喊叫……充分显示出良种白狗温良宽厚的品质”。因此,白狗与暖的生命体验是相互映照、相互关联的。
除了与暖有情感映射的表层关联外,白狗还隐喻着它与暖命运的相似性。十年前只黑了两只前爪的白狗在高密东北乡尚是珍稀动物,得到了蔡队长的赞赏;与十年前青春美丽、能歌善唱的暖一样,正值人生的美好芳华。然而蔡队长最终也没要白狗,也没再回来找暖。秋千架的绳子断了,白狗和暖一起掉进了刺槐丛里,白狗晃悠悠地转晕了,暖成为了“个眼”,从此命运之星急剧下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十年后“我”在村子里看到了浑浊衰老的白狗,并在其引领下见到了瞎眼的暖粗鄙剽悍的模样……冥冥之中仿佛有一根看不见的绳索将白狗与暖相牵连,让他们的命运轨迹、情感思想渐趋于重叠。
二、秋千
“秋千”在古代诗词中是与女性生活相关的意象,既有用以表达春日嬉戏的欢乐,也有相约期待的含义,还有寄寓少女怀春的幽怨。秋千在小说标题中出现,表明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1.秋千象征着少男少女的青春爱情和美好生活。“我”和暖都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青年男女相约晚上去荡秋千,很有民间朴素的浪漫情怀,也蕴藏着乡村世界中的诗意和温情。
2.秋千荡至高点,给人以欢乐感和刺激感,也隐喻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荡秋千时“我”的眼前交替出现的田野和河流、房屋和坟丘,这既是秋千高低摇摆所看见的不同景致,更象征着命运的交替更迭和不可确定。在荡“上了天”后紧接着“绳子断了”,暖的青春、爱情、理想也随之断灭。
秋千架,既承载着少女关于青春和爱情的回忆,也叩响了通往厄运的命门。“秋千架,默立在月光下,阴森森,像个鬼门关。”作者破坏了附着于秋千架中原本明丽欢快的色彩,而使其笼罩在阴森可怖的氛围和冷峻的伤痛之中,为暖命运的陡转渲染造势。秋千架上一跌,从此跌失了少女的青春年华和美好未来,空荡荡的秋千架上只剩下抽离暖绚烂青春后的枯寂与苍白。秋千架是欢乐的见证,是暖不幸命运的肇始,也是“我”产生愧疚、赎罪心理的根源。秋千架意象在叙事中的重要功能就体现在了这里,它是文本叙事潜在的决定性的因素与转折点。暖的悲剧意义在于对这场变故的不可控及受到命运宰割时的软弱性。在变幻莫测的命运面前,特别是在环境恶劣的乡村,人生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与不可把握性;在底层农民的命运悲剧面前,任何的启蒙话语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都无法预言与避免悲剧的上演。[同上]秋千的摇摆,正如命运的起落,不由自主、不可捉摸、难以把握。
三、伞与刀
这把自动折叠伞因其具备的现代文明属性而区别于普通雨伞,它代表着工业城市的产物。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被挤入了发展的边缘地带,农村与城市关系的矛盾已经微妙地转化到了小说中,内化成了“我”与故乡的隔阂。尽管人在故乡,但隔阂感、漂泊无依感早已延续在了“我”这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返乡体验中。如“我”身着牛仔裤遭遇到的不为乡村社会所接纳的尴尬体验;自动折叠伞同样也是城市文明的符号,但当它作为礼物以友好姿态呈现给农村社会时,城乡二元对立矛盾的尖锐性便随之消解许多。哑巴收下折叠伞,在一开一合的兴奋和喜悦中透露出落后闭塞的乡村农业文明对先进发达的城市工业文明的好奇和窥探。
其次,伞的功用本是遮风挡雨,“我”将它作为临别礼物赠送给暖一家也有为其提供保护的寓意;这也是此次返乡之行“我”对暖忏悔和赎罪的表达形式。然而较之士大夫,现代知识分子最大的硬伤在于他们与政权持有者之间的关系不再紧密,失去了稳固的政治地位……也就意味着知识分子被边缘化了,知识分子自发的社会责任意识因为没有办法得到相对及时的落实和响应而显得软弱无力。因此,尽管我肩负着拯救暖一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注定了这一愿景终会落空。这也是“伞”谐音“散”,代表“我”与暖一家的命运轨迹终将两相分离。
作为对“我”赠伞的回馈,哑巴送“我”的是一把刀。“刀刃上寒光闪闪,看得出来是件利物。他踮起脚,拽下门口杨树上一根拇指粗细的树枝来,用刀去削,树枝一节节落在地上。”刀刃锋利精美,称得上是哑巴这个贫寒家庭拿得出手的礼物了。用刀削树枝以证明刀芒锋利,可见哑巴朴实憨直、热忱可爱的性格特征,“我”收到礼物后也觉得哑巴是个“有性格的男子汉”。
因此,首先刀代表的是民间礼尚往来的人际交往原则,也透露出农民身上淳朴善良的品质。
其次,从刀本身的价值而言,具有防身自卫功能,可用以抵御外界的攻击和伤害。后文中“我”跟着白狗的引导走进高粱地时,“紧紧地握着哑巴送我的利刃”,增强了面对未知伤害的勇气和安全感。
最后,刀的威慑和警告意味也可阐释为哑巴指向“我”这个潜在的情敌而发出,尽管这一层面表现得十分隐晦。
《白狗秋千架》中的几个典型意象在文本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于人物塑造、叙事表达以及主旨揭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小说的名词性结构标题可知:“白狗”和“秋千”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尤其是“白狗”的意象贯穿始终,成为小说叙事中的灵魂线索。从典型意象入手对小说进行分析阐释,就像是用一把新钥匙打开了莫言神秘文学圣地的大门,可从中管窥一二深意,同时也为莫言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
参考文献
[1]莫言 白狗秋千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瞿心兰 杨经建 现代知识分子的“还乡”叙事[J].创作与评论,2016,(8)。
[3]杜克洁 叙事的张力与文本的深意——再解读莫言《白狗秋千架》[J].菏泽学院学报,2017,39,(1)。
[4]张晓红 张晓霞 试谈古典诗词中的秋千与女子[J].社科纵横,2008,23,(11)。
[5]瞿心兰 杨经建 现代知识分子的“还乡”叙事[J].创作与评论,2016,(8)。
[6]程光炜 小说的读法——莫言的《白狗秋千架》[J].文艺争鸣,2012,(08)。
[7]丁国旗 范武邱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意象分析与翻译[J].外国语,2016,39,(1)。
[8]陈嫣婧 许纪霖 《启蒙如何起死回生》[EB/OL].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5760#0-sqq-1-3107-9737f6f9e09dfaf5d3fd14d7 75bfee85。
论文作者:钟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意象论文; 秋千论文; 命运论文; 秋千架论文; 小说论文; 哑巴论文; 知识分子论文; 《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