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企业,适用同样的道理。文化是由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独特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最直观的核心要素是“人”,而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代表则是先进典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强调“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指出:“‘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同样的,一个有活力有未来的企业不能没有先进典型。
典型引路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建设者”等是我们熟知的、影响力大的社会性先进标。于企业而言,也应该有“人”可代言,这个人,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得到普遍认可、引起职工共鸣的企业“先进典型”。
一、企业先进典型的现状考察
为全面、客观了解职工对先进典型的真实认知和评价,2017年,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有限公司开展职工思想调查,把“先进典型”作为单独的一部分,以“对企业目前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评价”“是否愿意争当先进”等问题广泛调查员工对典型的认同感及认可度。在收到的598份问卷中,调查结果显示,20%的职工认为“目前的典型不够突出”,“当不当先进无所谓”的职工占据30%,对先进典型高度认可的职工不足10%。综合来看,目前企业员工普遍认为现有典型“不够典型”“说服力不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呢?
调研组采取座谈会集中采样调查、随机抽样访谈、有针对性谈心等方式进一步挖掘背后的原因。在座谈会中,分别选取中层管理者、一线职工、新入职职工等不同层面的人员参与,并注意区分年龄结构构成。两次座谈会结果显示,三十岁到四十岁参评先进典型的积极性最高,中层管理人员对“先进典型”最关注。个别谈心的结果显示,员工参评先进典型积极性不高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调研结果显示,“当不当先进无所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精神、物质奖励双低。目前房桥公司的奖励政策具有单一性,一项荣誉只能拿到一次物质奖励,且标准较低。一年一次的表彰大会由于时间原因又“精减”掉了部分个人荣誉,现场授奖人员少,员工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较低;奖金标准较低,吸引力不大,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工资收入的增涨,奖励吸引力骤降,部分员工不再把奖金荣誉“当回事”,降低了对荣誉的期待感。二是先进不与政治、经济待遇相配位。企业目前现状是,荣获先进后,荣誉背后代表着的“证书、奖金”都是“一次性”的。表彰结束后,除单纯的为履历添彩外,与员工的发展、提升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为先进典型提供培训学习、外出深造、成长规划等考虑,部分员工认为“有他不多,没他不少”。三是身边职工的调侃。除前两个因素外,特别是在基层一线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荣誉“变质”。由于先进典型地位不突出、待遇不明显,受表彰者不是受到身边同事的尊敬和赞叹,反而会引来身边员工“爱出风头”“傻干活”等调侃,部分员工积极性受挫。
二、典型引路不畅的原因探索
“先进典型”失去魅力,员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随之受挫,继而选出的先进典型“不给力”,员工认可度不高,这就形成了一个恶循环。“典型不红”,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大打折扣,典型的引路、先锋作用发挥不足,深入研究,这种现象与企业目前选树工作的制度息息相关,主要原因是:
1.“选”欠缺机制。缺乏一套完善成熟的评选机制,先进典型的评选集中在某个固定时段,日常工作中对先进典型的关注度不高。房桥公司的典型选树工作,重点以年中年底总结评比为契机开展,往往由于时间紧张不能把真正的典型挖掘出来。而聚焦每年度不同主题活动中的推优评选,如主题演讲比赛、征文赛等,由于没有提前明确出评选机制、内容,参评者前期积极性不足,多了些“随意性”,效果不能达到最优。另一方面表现在典型不突出,究其原因是对新典型的帮扶、关爱不够,成长缓慢;以往的典型影响力减弱,成为只存在于某一特殊时期、特殊场合的“样品”,没有能成长为企业的生动代言人。
2.“树”缺乏后劲。先进典型就像烟花,一瞬间闪亮在颁奖舞台,又马上湮灭在日常工作中。对先进个人来说,荣誉只是一刻,更多的是荣誉过后的落寞,成就感和获得感不强。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人物,缺乏合理的后续跟进和监督考核机制,先进典型对自身的认知有限,慢慢地就会自我放松。同时,先进典型多产生在艰苦的岗位、任劳任怨的工作环境,一纸荣誉证书、一笔微薄的奖金不能改善先进典型的工作生活环境,缺乏明确的政策倾斜,先进典型很难突出显示出来,也就很难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宣”发力不足。典型评选出来后,影响力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宣传力。调查发现,好故事有助于好事迹传播,更易被员工接受。目前企业对先进典型的宣传还比较“质朴”,仍然停留在会议宣传、展板宣传、事迹宣传,宣传渠道、方法老旧,故事讲的不好,没能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和独特个性,对“矛盾”、“冲突”的描述不足,故事渲染力和感染力差,宣传效果不佳。这也是造成“典型不够红”的一个原因。
三、典型选树工作的几点建议
先进典型是企业一个时期、一段时间内最为突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他们用自身诠释企业倡导的抽象的精神,用鲜明生动的形象和事迹,让其他员工在思想上受教育、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在行动上自觉追随。
为选树更多树得起、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典型,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引路”作用、“先锋”效应,有以下四点建议:
1.慎,推选典型要谨慎。先进典型的选树是一项常态性工作,又是一项特殊性的工作,对典型个人和企业都有重大且持久的影响,推选一定要谨慎。选树工作首先要广泛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不仅要注重先进性,更要综合考察,把品格品质、群众评价放在重要位置。正如新时代选人用人标准,要求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先进典型也一样要首先符合这“五关”要求。同时,深入、多方位的深入挖掘候选人事迹、思想动态及周边亲朋好友同事的评价,用真实数据、案例、业绩说话,才能选出让大家心服口服、员工心中的“典型”所在。
2.独,选树工作接地气。独,即“独立”,指选树工作应完全的遵从客观事实,不可唯领导是从。领导“点名”是某些单位先进典型产生的重要途径,但效果往往比较差,难以发挥出引领作用。究其原因,先进典型应从群众中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广大干部员工才会有认同感,才会感到可亲可敬、可比可学。因此,选树典型一定要深入基层,聚焦群众,自下而上一层层推选,筛选出有突出鲜明特点又有群众基础的的最合适、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迹。房桥公司每年“三个文明”“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的评选都自基层推荐开始,由各党支部推荐后按得票高低筛选候选人,然后由中层干部、领导班子二次投票选择,最后三项得分按不同比例计算出最终得分,以得分成绩选先进。
3.精,典型人物不重多。先进典型是企业的“导向标”和“代言人”,诠释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典型应是具体的、细化的,分类别评选的最拔尖者,这样才能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让每名员工都可以在先进典型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榜样。比如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近几年评选的“三十佳”,根据专业、侧重点不同,就区别了“杰出青年”“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业务标兵”不同奖项,让青年人、党群工作者和技术管理人员学有方向,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房桥公司自2017年增加了“突出贡献奖”,宣传、财务、成本等机关部室也开展专类评选表彰,并鼓励各生产单位独立开展评选表彰工作,以先模为典型激励员工,发挥典型的指路作用。
4.储,建立典型后备库。将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建立后备资料库,把可发展、已成熟的先进人物列入其中,实时关注,为培养、树立和宣传提供丰富详实的依据。可以以党支部为单位,每挖掘到一个典型线索,支部指定一名班子成员,直接负责典型的培养、总结、树立和推广工作。要用敏锐的眼光,把选树典型的目光放在员工群众、放在生产一线、放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从群众中、工作实践中、关键时刻中挖掘,并及时跟踪报道,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和成长的平台。
5.广,扩大典型的影响力。一个成功的先进典型,应该具备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应想办法扩大他们的知名度和感召力。一个树的起、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典型,除了自身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外,往往后期的精心培育和帮助也十分重要。要对“新”典型多加关注培养,对“老”典型培养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闪光点,把典型的故事讲出来、传出去就特别重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是培育典型的重要环节,但一定要实事求是,注重多种形式传播,从细节入手,以情感人。比如房桥公司推行的“XXX创新工作室”,用典型的名字直接命名班组工作室,“曹凤洁创新工作室”、“张清阳创新工作室”让先进负责人有压力有动力,也让员工更有亲切感。
同时,注重维护典型的先进形象,教育干部员工正确认识和对待典型,为典型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摆脱不应有的压力。企业应从政策上对先进典型倾斜,使他们既有精神奖励又得物质奖励,形成“人人愿作先进,人人争当典型”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新时代,在企业变革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多挖掘先进典型,用身边典型的人和事来引导职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先进典型彰显时代精神,引领奋斗方向,是企业的“代言人”和“先锋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产生不可替代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
论文作者:许月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先进典型论文; 典型论文; 员工论文; 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先进论文; 职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