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改进作风:借鉴习近平同志关于增强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_忧患意识论文

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改进作风:借鉴习近平同志关于增强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_忧患意识论文

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改进作风——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增强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忧患意识论文,共产党人论文,论述论文,切实论文,作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5)06-0005-06

      切实增强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不断改进党的作风,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反复论述的重要问题。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我们党“赶考”远未结束的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强调了居安思危,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抓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持久深入改进党的作风指明了方向。

      一、增强忧患意识是时代对共产党人的迫切要求

      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可能遭遇的危难和困境的清醒认识以及克服困难的理性自觉和精神特质。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1]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了巨大生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但社会主义的旗帜能否永远高高飘扬,需要我们居安思危,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多种矛盾的交织中坚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忧民,就是要深切关怀和爱护人民,忧民族之“患”、社会之“患”、人民之“患”,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对人民高度负责。从本质上说,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敬党、敬国、敬民,爱党、爱国、爱民,为党、为国、为民。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即对责任的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责任振兴民族,强国富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忧患意识是一种担当,敢于担当大任,奋力开拓进取,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使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中流砥柱和坚强领导核心;忧患意识也是一种情怀,一种爱国爱民之情,一种报国为民之志,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从而激发出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和工作状态。

      增强忧患意识,是时代对共产党人的迫切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深刻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这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历史使命越光荣,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推进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现阶段,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创新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历经由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苏联模式到创造自身特色,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找到这样一条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一定要倍加珍惜。忧患意识不断推动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大胆探索,才能在实践中开创前无古人的事业。忧患意识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面对时代的新课题、新任务,忧患意识推动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忧患意识推动我们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尽管我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制度的漏洞和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而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如果不从制度设计和安排上着力,许多问题的解决就只能是暂时和表面的。正是基于对制度的忧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P3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决定,将促使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和法治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4]P21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唯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攻坚克难,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2.奋斗目标越宏伟,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既是一种深刻认识自己历史使命的清醒的理性认识,也是一种胸怀远大奋斗目标的深邃的战略意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P28,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实现这个中国梦,必须有忧患意识,清醒地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们决不能因取得成就而沾沾自喜,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改进作风,迎难而上,勇敢地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必须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缺少忧患意识,整日无所用心,不干实事,或贪图享乐,或好高骛远,或投机取巧,都是不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幸福美好的生活坐着等不来,伸手要不来,唯有在全社会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的良好作风,才能把梦想变为现实。

      3.执政环境越复杂,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异常复杂的。我们党不仅将长期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四大”复杂考验,而且要严峻面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早在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进京赶考”的命题,要求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当今,我们党执政已经60多年了,“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显得愈加突出和尖锐,如果我们缺乏忧患意识,就会如“温水煮青蛙”,失去应有的敏锐和警觉,葬送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前途。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告诫全党:“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2]我们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执政党既具有领导地位的优势,又有成为各种矛盾焦点的可能;认识改革开放既能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又会导致国际国内许多深层次问题的出现;认识市场经济既能搞活经济和激发社会活力,但又可诱发钱权交易、见利忘义的趋利行为;认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遏制我国发展的不利外部因素和力量不可小视。这就更突出地要求我们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励精图治,防止党的事业功亏一篑。从执政党自身来说,只有增强忧患意识,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增强斗志;面对能力不足的危险,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本领,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面对脱离群众的危险,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面对消极腐败的危险,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整治腐败。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执政环境和自身的挑战中,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作风之忧

      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形象、人心的向背、事业的成败。从总体来说,我们党的作风主流是好的。当前党的作风的忧患主要表现在以“四风”为焦点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问题。

      1.思想作风之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片面性

      思想作风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思想路线和所运用的思维方法。当年邓小平拨乱反正就是对党的思想作风具有强烈忧患意识,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重新恢复和发扬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并把解放思想引入思想路线。当前,思想作风最突出的问题和忧患表现为:有的领导干部仍然思想不解放,存在教条、本本主义的思想倾向。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割裂开来,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涌现的新事物、新作法、新模式“横挑鼻子、竖挑眼”,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实践探索横加指责。有的看问题思想方法简单、主观片面、绝对化。比如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要么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要么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坚持用客观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4]P18。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年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有的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风不正、学用脱节、学而不信、学而不用,讲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忽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思想和行动不能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还有的意志消沉,不求上进,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沉湎于过去的“老本”,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作为。这些问题其思想根源在于唯心主义和主观片面性,单纯凭书本或主观经验办事,忽视实际和客观规律;头脑僵化,因循守旧,思想落后于形势;不调查、不研究,主观、盲目地决定和处理问题。显然,如不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方法和不良作风,就会给工作和自身的进步带来极大的妨害。

      2.工作作风之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精神,反对形式主义和飘浮作风

      工作作风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和一贯风格,主要反映在工作态度、方法、成效等各方面。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的力量和正确的思想路线,而且要有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上的问题和忧患主要表现为,形式主义盛行,作风飘浮。形式主义是一种只追求表面形式,忽视实际内容,不看实际效果的不良工作作风。不务实效、摆花架子,成天文山会海,忙于应付、应酬;工作执行力不强,办事拖拉疲沓、效率不高;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际,重影响、轻效果,致使许多工作被贻误,许多问题被积压,许多政绩被注水。有的干部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官不为”。工作不负责任,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落实不力;对新情况、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工作怕失误、怕冒风险,无所作为,遇到问题绕道走。形式主义和飘浮作风本质上是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习近平同志强调,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改进学风文风会风,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并说“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讲认真就是要严字当头,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而是要把讲认真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一切何必当真的观念,一切干一下得了的想法,一切得过且过的心态,都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大害而无一利的,都是万万要不得的!”[2]

      3.领导作风之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

      领导作风是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其关键在保持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领导作风方面最突出忧患是官僚主义的滋长。官僚主义是一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的当官做老爷的不良作风,包括家长制、特权、命令主义、文牍主义等作风。目前主要表现为“官本位”意识浓厚,事业观、政绩观、价值观不正确,心浮气躁,缺乏为人民办实事的耐心和定力;群众观念淡薄,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对待群众态度冷漠;搞“一言堂”家长制作风,只听得颂扬,听不得批评和不同意见,作风粗暴、颐指气使;特权思想,自恃高人一等,在公共场合耀武扬威,不遵守道德和法纪;在选人用人上任人唯亲,搞团团伙伙,不能做到公道正派,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领导作风之忧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全、不严格。表现为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这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有的是搞家长制、独断专行,以至于一些人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是非判断十分模糊。”[2]自由主义不遵守党的原则和纪律,津津乐道散布各种政治谣言和庸俗“段子”,自由放任自己和他人的不良作风和行为;分散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作风蛮横,上级面前讲条件,群众那里要威风,政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好人主义凡事当“好好先生”,怕得罪人,不敢亮剑、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办事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交情不讲纪律;个人主义只顾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不顾集体和整体利益,将个人摆在第一位,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置之脑后。凡此种种,都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和党内的政治生活,使领导干部的关系庸俗化、人情化、市场化。如不坚决纠正,就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改进领导作风的关键。

      4.干部生活作风之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干部生活作风是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与活动方式,是其精神境界、人格品行、道德情操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决不是个人的小事,许多大问题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不严谨开始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生活作风问题最典型、最突出的反映和表现。享乐主义主要表现为: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有的领导干部信仰缺失,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以权谋私,大肆侵吞公款,贪污受贿;有的金屋藏娇,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道德品行低下。奢靡之风主要表现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生活奢华、骄奢淫逸。有的违反规定,巧立名目,购买豪宅;有的想方设法,超标准购配小汽车和办公室;有的公车私用,人情消费;有的临近任期或即将退休,以权贪腐,晚节不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追求物质至上的享受为目的,实质是剥削阶级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反映,思想根源是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精神堕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改进干部生活作风,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居安思危,持久深入改进作风的着力点

      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持久深入地改进党的作风。习近平同志借古鉴今、深谋远虑地指出:“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我们一定要引为借鉴,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2]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论述,持久深入改进作风,必须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

      1.以“底线思维”看问题

      底线思维是一种从最坏处着想、从最好处努力的托底固基的思维方式。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挑战,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1],并明确地给我们指出了改进作风几个“不能”的底线。一是“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经济上必须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政治上必须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文化上必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社会建设上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上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这就要开拓进取,“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不能安于现状。二是“不能固守眼前,轻视长远。”只顾眼前,急功近利,忽视长远,是我们发展中的深层隐患和忧虑。把GDP搞上去了,但环境污染了不宜居住,雾霾、污水、废弃物困扰着我们健康生活,GDP搞上去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积极破解发展难题,以防患于未然。三是“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邓小平曾经反思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比如就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而言,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凸显,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不能掩盖、回避,必须正视,切实解决。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由问题倒逼的,是基于底线思考作出的关键抉择。四是“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贪图享乐、纸醉金迷,讲排场、比阔气,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必然导致人亡政息。能否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诱惑的考验,守住共产党人勤俭廉洁的底线,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是检验与衡量每个党员其党性和品行的试金石。

      2.以密切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

      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4]P166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垮台的教训深刻说明,脱离人民群众,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改进作风、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一是必须把人民当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服不良作风,必须正确处理好主仆关系、官民关系。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和社会公仆,应当着力从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其言行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二是必须把人民当英雄,全心全意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必须深怀尊民敬民之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我们的决策、方案、意见、办法来自于人民群众,并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来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必须把人民当老师,全心全意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经验、智慧、知识和力量,必须摆正老师与学生的位置,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同群众商量着办事,打牢解决各种难题、化解各种风险的群众基础。四是必须把人民当亲人,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爱民亲民就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头。许多实事没办好,关键是没有把群众当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来看待,感情上没有跟上去。只有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体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才能真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以“三严三实”要求为准绳

      针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作风问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些要求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2]这“三严三实”要求就是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切实改进作风的准绳。从“三严”来说,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共同的人生追求,也是最基本的治国经验。领导干部只有严以修身,锤炼好自身的品行、人格,管好家庭,才有本领和资格去治国平天下。修身当今最重要的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领导干部必须“严以用权”。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以权谋私。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谨慎用权、节制用权、严格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个人私利“闯红线”、“打擦边球”。领导干部必须“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慎独慎微、自省自克,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古人强调“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领导干部只有带头树立标杆,才能影响、教育他人,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从“三实”来说,“谋事要实”,就是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真抓实干,摒弃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的作风。“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勉干事创业,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即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一是一,二是二;黑则黑,白则白,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如果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不仅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且也涉及做人的准则和政治品格问题。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焦裕禄为镜子,“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2]

      4.以“抓常、抓细、抓长”为抓手

      习近平同志指出:“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2]由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能期求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抓常”,就是抓作风建设要成为常态,日常抓,经常抓,常抓不懈。不能一阵风,抓一阵,不抓一阵;紧一阵,松一阵;有一阵,没一阵,必须当做经常性的工作一抓到底,牢牢扭住不放。人民群众对于十八大以来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作风建设的成果由衷感到高兴,备受鼓舞,但最担心的是只抓一阵子,以后问题又反弹回来,消除这种疑虑的最好办法就是“抓常”。“抓细”就是要抓细致,从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细小的事情抓起,比如从清理送月饼、贺年卡、烟花爆竹、会员卡等具体问题抓起,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抓,积小胜为大胜,从细微入本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八项规定”为切入点,就取得人民群众公认的实实在在的成效。抓作风问题来不得半点虚招,抓具体就深入,抓细致就落实,群众就盼望把这种“实打实”的抓法坚持下去。“抓长”就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长期持续努力地抓下去。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可能产生;旧的形式灭除,新变换的花样又可能出现,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斩草除根,防止问题故态复萌。只有长久保持力度、保持温度、保持韧劲地抓,才能久久为功,真正营造作风优良、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从而通过全党和全体人民的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

标签:;  ;  ;  ;  ;  

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改进作风:借鉴习近平同志关于增强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_忧患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