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敏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南山中心小学 334703
【摘要】如何转变数学学困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就成为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对绝大多数数学学困生而言,造成“学困”的根本原因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因素。因此,本人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186-01
一、造成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品德、兴趣、毅力、创造力、好奇心、探索精神、环境等。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1、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相对而言,中心小学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好些,作业的质量也较高,而教学点上来的学生则没有系统的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些学生基础性的题目都不会做,基本的数学格式也不知道,这样学习数学就较困难。普遍学习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甚至有的抄作业。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更谈不上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比较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
2、学习习惯差,解题无格式。数学学困生上课坐不端正,经常上课开小差,上课做小动作,甚至上课偷偷讲话,有的学生连上课上第几页,课题是什么都不知道,更谈不上积极思考,多想几个为什么了。学习只求形式,不学思维,行为上只重模仿,不重创新。
3、意志薄弱,自暴自弃,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有些数学学困生,一遇到题目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尤其是应用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4、思想思维品质差,思维能力差。数学学困生大多思想品质较差,缺乏自强自立积极主动进取的精神,没有长远目标,不能形成正确的动机,对学习不负责任,对作业马虎了事 ,缺乏兴趣,不爱学,不愿学。
5、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当前社会上存在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特别是受当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冲击,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使一部分学生厌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看电视、玩游戏导致厌学,认为学习太苦,自己反正读不好,读起来也没有多大用处,还不如玩个痛快。
二、教学对策
1、阐述学习数学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向学生说明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数学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它学科的成绩。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充分显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例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中创设卡通人物的情景,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结合实际生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也让他们感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挥,亲身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随着问题的情境的不断深化,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的欲望,也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把“你要我学”变为“我自己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的认识发生根本性的转化。
2、做好高段数学与低段数学的衔接。学生往往会感觉到高段数学与低段数学在知识、学习方法、思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在教学上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及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实行鼓励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课时,教师应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讲话明白、简练、清晰、风趣,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流露的表情,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常有教师要求学生在临睡前将所学知识像放电影一样放一次,试想如果这部电影一点也不精彩,能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吗?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数学学困生”的工作不能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还要培养和提高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做到触类旁通。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5、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磨练学生的意志,在教学设计问题时要有坡度,让学生品尝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向新的问题挺进。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转化一个数学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在某些方面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光荣。为此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解决数学困难生,才可以真正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造福一方。
论文作者:王一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学困生论文; 作业论文; 思维论文; 意志论文; 课后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