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行社企业国际化及集团化经营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旅行社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的国际化、集团化经营是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使资源达到最佳配置以及运用有效的经营战略和手段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跨国界、集团式经营行为。
一个国家拥有多少大型集团企业的数量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参与世界经济的能力,大型集团企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国要进入国际经济舞台,也必须走国际化、集团化经营的道路,要建立和发展外向型企业集团,以兼并、收购、合资的形式使原来分散的单个企业向社会化大生产集团集结,使分散的对外经营向集团化的外向经营,规模经营转化,避免分散企业的恶性竞争和压价竞争。国际化、集团化经营也有利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使企业管理上一个台阶。目前,我国名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已不乏范例,如中化、宝钢、海尔电器、科龙电器,其有效的国际化、集团化经营及大胆的全球发展战略令人耳目一新。中石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化、中粮、5家企业一跃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使人振奋。如果我国能有若干旅游集团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拉得出,打得响,会很大程度地提高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本文就现代旅行社如何走国际化集团化道路试作探析。
笔者认为,现代旅行社企业实现国际化、集团化经营必须具有相应的规模、实力,要有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和相应的市场条件,要适合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运行机制,有国际标准化管理手段和相应的人才条件。本文中所指的现代旅行社企业即是指有相当资本条件、有规模、有网络的大型涉外旅行社企业,这些企业应具有招揽、组织、接待来华旅行客人和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游业务的授权。
我国旅行社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INBOUND旅游为特征的招揽、组团和接待境外旅游者。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特征是涉外经济,以单向的客源流入形式出现。第二阶段,承办我国公民出境旅行业务,具有OUTBOUND旅游特征。这一阶段改变了第一阶段客源单向流入的特征,出现了INBOUND和OUTBOUND的双向流入、输出。第三阶段,在境外投资开办相关业务的公民,建立自己的网络和经营单位,形成国内外统一的管理体系,实施全球性发展战略,谋取利润的最大化。
我国部分具有规模和实力雄厚的大型旅行社企业,如港中旅集团、国旅总社、中旅总社、招商旅游总公司现已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过程,开始第三阶段的发展,并做出了一些初级阶段的尝试。
目前,我国对海外的投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国家业已批准在73个国家和地区(未包括港、澳)建立各类企业2000家,累计对外投资金额达16亿美元。这一水平还远远不够。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吸收外资与海外投资的比例仅为1:0.05,不仅远低于1:1.1的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0.13)。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与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人均GDP<1500美元的国家对外投资很少,人均GDP>2000美元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增加。目前,我国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一些东部沿海地区人均GDP超过了1500美元,到2000年,吸收外资与海外投资的比例有望达到1:0.15,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对外投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空间是巨大的,尤其是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公民出境游业务蓬勃发展,中国公民走向世界已成为现实,为我国旅行社业在海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具有实力的,既有入境游业务基础,又具有较大规模出境游业务的大旅行社,首先有条件、有机遇走向世界。
说到旅行社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我们认为应突出强调企业的实力。开展国际化跨国经营是以集团化、网络化、集约式经营为基础的,只有具备条件的大型旅行社企业才能有较强的市场进攻能力。此外,旅行社企业的国际化、集团化经营应紧密围绕主业,不合实际的、盲目的多角经营在发展初期绝不可取。
目前,在我国尚无对集团企业的量化标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惯例,一个具备各方面发展条件的旅游集团企业应具备雄厚的资产条件,企业的净资本回报率应达到10%以上,这就确定了企业为良性资产属性(我国旅行社企业现状距离国际上名牌企业的差距非常大,国际上大企业的净资本含量通常为上百亿美元以上)。旅行社企业要有营业规模和组团数量,其网络化要求很高。
北京市证监会1998年规定新的申请A股上市企业,其净资产总额不得小于5亿元人民币,年利润总额6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要求资本利润率在10%以上,每股盈利不得低于0.4元,要求其主业特征明显,有行业代表性。我国的旅行社集团化企业无量化标准,但对上市公司有较严格的要求。目前旅行社企业中能达到净资产5亿元人民币标准的公民很少,而包含多种资产的综合性旅游集团公司则很容易达到这个目标。我国旅行社的特点是资产含量小,多属于代理机构,能具备集团规模的公司屈指可数,这就需要开展资产重组,然后进行一定规模的资产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吸收外部资产,这样才能迅速地达到具有国际标准的集团化规模,才能更有效地、稳健地进入国际化跨国经营。
根据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现状,一个具备国际化、集团化经营条件的旅行社企业,其招揽、接待境外来华旅行的人数应在6万人以上,其营业收入应达4亿元人民币以上。其出境游组团人数应达1万人以上。这样的标准虽然与国际上的大公司相比差距很大,但较适合于我国旅行社行业,应当说这一标准是一个进入国际化、集团化经营的起码条件。
目前,我国旅行社行业面临一个严峻的形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旅游行业将对外开放,允许外国人来华办企业,将陆续有一批境外实力雄厚的旅行社进入中国市场,这些旅行社多为资本雄厚、网络配套、有营业规模、有专业化标准和国际信誉的大公司,一旦实施到位,实行自组自接的网络化经营局面,将对我国旅行社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会有一大批旅行社倒闭,形势是极其严峻的。因此,我国旅行社行业必须采取有利的措施,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实施国际化管理标准,如中国招商国际旅游总公司、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等企业都分别实施了ISO9000及ISO9002国际标准,使其标准化作业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建立先进的运行机制和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造,以资产重组、资产经营的方式盘活内部存量资产,吸收外部资产,进行集团化组织建设,发展一批具有集团特征,具有相应实力,并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大型企业。
三、有条件的大企业应充分利用我国OUTBOUND旅游的优势和巨大潜力,采取以客源换客源的方式,即我国出境游OUTBOUND客源交某境外旅行社接待,即要求对方必须有相应的客源反馈,以实力外交的策略占有应有的市场份额。
四、在境外和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公司合资,成立以经营来华旅游业务和中国公民出境游业务为主的经营性公司,既完成中国公民出境游在海外的接待工作,又可以以实力对等的政策完成对华旅游的客源组织工作。
五、在海外具有组团优势的公司如果经营规模庞大,自组客源数量充足,则可以在海外成立自己的独资公司。这种独资公司在发展壮大之后可以以兼并、收购、合并等手段吸纳一些对组织来华旅游有市场优势和市场占有率的当地旅行社企业。这是一种典型的跨国公司经营行为。在设立境外公司的过程中,应引入国际化比较效益的观念。要求企业必须彻底摆脱只单项追求产值最大化的目标,要从国际市场范围内根据行业效益进行效益比较,尽可能追求国际市场平均利润率以上的高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国际,一个单一的经营体,如无利润或盈亏持平是不会继续经营的,但跨国公司则不同,它可以只要求某公司产生销售额,甚至无利润经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产生规模综合效益,而这家公司产生的销售额在跨国公司条件下实行母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这家公司不盈利,只要其它公司盈利,能达到综合利润目标就行,这样就产生了规模效益,而一般的单一经营的小公司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
目前,世界经济向利润平均化发展,获取高额利润越来越困难,而集团化,跨国经营网络的实现则为实现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与单一经营体系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认为,以合资经营的手段进入国际市场较适合于我国旅行社企业的现状,也是走向国际化的一条捷径。
降低经营成本是集团化企业重要的手段。旅行社企业降低成本的关键是要大批量经营,所谓以量取胜,以集中的营业数量获取航空公司、酒店及相关部门的最优惠价格。如果批量达不到,则不可能获得优惠价格,产品成本降不下来,也就不可能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这就要求旅行社应具有规模特征,一般讲,也只有集团企业才具有这种特征。实现国际化跨国经营、集团化经营的高级阶段是实现全球化经营。如美国运通公司是一个实现全球化经营的典型公司,其业务遍布欧洲、美洲、拉丁美洲、亚洲,是INBOUND和OUTBOUND旅游并行的大型跨国集团化公司。近几年来,“运通”实行有效的兼并、扩张,收购了法国哈瓦斯旅行社(HAVAS VOYAGES)的全部股份,兼并了这家在法国拥有最大旅游销售网络的旅行社,从而使“运通”成为商务旅游市场上最大的赢家。
香港中旅集团是我国在港的最大的中资旅游企业,也是一个以旅游为核心的国际化、集团化的大型跨国经营企业。1993年港中旅集团整合了部分业务在香港成功上市,迈开了集团化经营的第一步,随后上市的公司又通过收购、兼并的手段发行可换股债券和扩股,成功地为企业发展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香港中旅自1985年成立集团至1995年的10年间,不但在香港及海外10多个国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跨国经营网络,设立了10几家海外旅游公司,还在香港、澳门、海外及中国内地购置了20家酒店(其中全资酒店9家),拥有全资或合资的汽车公司、航空公司、船务公司和游船公司,在深圳特区投资开发了占地5平方公里的华侨城,成功地建立了“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3个人造景观,并使之相继在香港和内地上市。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是中国最大的旅行社集团企业,其国际化跨国经营的发展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90年代前后,国旅总社先后在日本、丹麦、瑞典、法国、美国等地区设立了10个以CITS冠名的海外旅游公司,加上香港中国国际旅行社,共计11家海外分支机构,这些海外机构每年组织来华客人约10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国旅总社的组团能力。国旅总社也是近年来开展出境游业务的最大组团社之一,已初步形成了国际、国内业务相互促进发展的客源对流趋势。国旅总社的海外机构和国内的接待机构,已构成了双盈的局面,海外机构能够做到基本盈利,国内机构做到良好的盈利。海外机构和国内机构具有资本关系,可以产生综合利润。即使海外机构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出现盈亏持平的状态,国内公司也可从接待中获取更大的利润,加权平均后,收益都是在一个业主手上,平均收益也相当可观。
国旅总社每年外联外宾人数达53万人(包括散客),旅行社业务营业收入达14亿元人民币,纯利润7000万元人民币,其出境游业务年组团能力每年1万人以上。出境游业务可以促进入境游业务的发展,以团换交,实力交易越来越明显,以这样一种跨国型架构来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应当说其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都很强,当然并不是每一家都可以做到这样的规模,其国际化发展取决于实力,只有大型集团式企业才能出现这一特征。
中国招商国际旅行社于1995年成功地收购了英国文化旅行社,其运作模式大致和国旅总社等同。收购英国文化旅行社的目的并不是指望这家旅行社盈利,其目的是使其能成为国内旅行社的客源基地,其任务是最大限度地组织来华客源,扩大市场占有率,创出中国境内最好的营业收入。英国文化旅行社是一家专门组织来华观光的旅行社,年客源量400~500人,以散客业务为主,中国招商国际旅游总公司通过其北京总部接待英国文化旅行社的客源,年创利50万元人民币,而英国文化旅行社本身只做到持平或略有亏损,但综合利润效果很好,基本上在两年内收回了全部投资,年回报率约达50%,且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大,未来综合盈利能力得到了保证。这一案例虽小,但反映了一种趋势,为跨国经营做出了试验,使集团企业的内部交易成为可能。
我国旅行社企业开展国际化、集团化跨国经营还有一个区域选择的问题。美国的发展模式是:美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这种选择是出于获取最大利润的动机,而日本公司选择的模式是日本→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这种选择是出于要占领更多的海外市场的动机。我国旅行社企业应结合自己的优势进行区域选择,主要应在OUTBOUND出境游客源流向国和INBOUND来华客源输出国中选择定位。要考虑区域客源的流向和自身的业务定位。我国的第三产业比较落后,从事大规模的国际化跨国经营有困难,应当量力而行,不具备产业规模和相应实力的旅行社不宜开展此项工作,有条件的公司也应坚持以主业为核心的经营,初级阶段不易介入多角经营,而应是紧密型的主业经营。
旅行社企业进入目标市场国家也可以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把所有环节一次性到位,二是按照市场层次关系渐次到位。前者一般适用于竞争优势突出的并能承担较大风险的企业,后者适用于竞争实力尚不强大,抗风险能力小的企业。根据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现状,应当采取渐次到位,分步战略的方式。
在目标国家实施资本投入可分为4种类型:A、独资,B、合资,C、非股权方式,D、与国外跨国公司联盟。现阶段我国有实力的旅行社企业较适合以合资经营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这样可以做到优势互补,稳健发展。作为股权合资参股的补充,在特定地区和特定行业部门灵活地利用诸如契约、合作、管理合同、服务合同等非股权方式也是进入市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变通战略。我国涉外大型旅行社与海外跨国公司,结成国际性联盟,或有选择地加盟一些可与我国旅游业优势互补的跨国公司进行国际业务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市场进入方式。
开展国际化、集团化经营需要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经营意识的企业管理人才。企业国际化、集团化经营所面临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可控制性,国际市场风险大、竞争范围广,经营业务复杂,要求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应在实践中树立国际经营意识,提高国际市场营销和跨国界企业管理的能力。在对外交往中,要求企业领导人熟悉管理业务,并具有专业能力。跨国公司的管理人才除具有一般经理人才素质外,还有其特殊的条件,要求公司领导必须是精通业务、经验丰富、会讲外语、懂计算机、懂西方财务管理及国际法规,这样的人才很难找到。应当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化经营意识,既能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又能与外商融洽相处、合作的人才。
适当地聘用当地经理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当地人才深知本地语言、习惯、市场状况和当地职工的情况,可以给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方便,即使要为此付出较昂贵的费用也值得。二是可以部分地满足东道国劳动就业的需要。还有些跨国公司实行“国际化经理制”,即从国内外选拔经理人才,让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锻炼,逐步培养成国际化经理,从而适应公司人力资源的需要。此外,要经常组织海外任职人员定期到总部和培训基地进行短期和长期培训,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及管理技能的学习。
旅行社行业中,开始尝试国际化、集团化跨国经营的上述4家公司,虽然规模还不是很大,难以和国际上名牌大公司相比,但产业特征突出,市场前景看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些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规模经营、网络化经营等手段,有效地进行了资产配置,部分有条件的大企业开展了有效的资产经营,上市经营等经营行为,并依据国际标准化作业为准则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吹响了向世界进军的号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眼未来,我国旅游行业的国际化、集团化经营势在必行,我国旅行社大型企业应做出应有的表现,为中国旅游业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标签:跨国经营论文; 北京旅行社论文; 旅行社加盟论文; 经营利润论文; 国际人才论文; 国际市场论文; 国旅论文; 现代集团论文; 出国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