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认真研究论文,进程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历程

中国会计在过去的20多年中,尤其是在过去的10年当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我们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所经历的巨大变化一样,中国会计的变化同样是十分惊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折射和浓缩了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变化。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则是中国会计改革诸多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一支。

在过去的20多年当中,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也就是以两则两制的实施为标志,在这之前的10年是中国的会计制度改革、会计准则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局部突破阶段。其中表现为,适应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股份制试点和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在80年代这10多年的时间里对会计制度进行了局部的改革,同时开展了会计准则的基础研究,会计准则的建设开始启动。这10年我认为可以把它理解为会计制度局部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启动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到1997年,这5年时间可以理解为中国会计制度的模式转换阶段。这里所讲的模式转换是指由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转向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其最根本的标志就是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这些会计要素恰恰是计划经济所没有的,是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可人可能认为,1992年发布两则两制,从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已经实现了会计模式的转换。我们认为实际情况并没有这样简单。1993年开始实施两则两制,到市场经济会计模式深入人心,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真正发挥其作用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我们把这5年的磨合过程理解为模式转换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7年开始实施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一直到现在以及今后的若干年时间,大致上是3年左右,我们称之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阶段。从1993年到1996年,我们用了3年的时间起草了30余个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和草案,后来发现一时难以全面推开,原因是会计改革不能割裂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外部市场环境还没有这么大的需求,当时的社会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还不足以支撑会计准则这样一个体系。所以直到1997年才根据当时的市场需要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有关关联方的会计准则。自那时以来,会计准则陆续发布,到去年年底已经完成了16个具体准则。再用3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大体上可以初步建立起会计准则体系。其主要考虑是,到2005年,我们要兑现在WTO协议中的所有承诺,会计准则建设应当适应加入WTO的要求,改革开放进程不容许有所拖延。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二期世界银行项目,按照这个项目的计划,用5年的时间,即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止,发布大约30余个会计准则,其目标也是建立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当然,这个准则体系还是初步的,随着经济发展对会计的需求日益更新和增加,会计准则制定不会完结。就像我们在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建设进程中所看到的那样。

从上述回顾可以看出,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三个阶段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相吻合的。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历程也再一次证明了会计工作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乃至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命运共济的血肉联系。

二、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及其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会计协调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会计界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绝不应当仅仅看作是中国会计的特有现象,也不是中国21世纪初会计的特有现象,而是整个世界范围内会计发展潮流在中国的具体表现。

第一,对会计国际化的基本认识。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已成为一大趋势,一个潮流,这一点不容置疑,也不容否认。实际上,在会计国际化这一基本问题上,我国所面临的问题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即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实现会计国际化的问题,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本国的会计准则,都需要朝这一方向努力。所以会计准则国际化决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而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第二,中国为促进会计准则国际化所作的努力。基于对会计国际化的基本认识,我国过去20余年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过程。无论是会计准则发布的次序、会计政策选择,还是围绕会计改革进行人才培训、理论研究、对外宣传、国际交流等方面,也都是围绕着这一点展开的。比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开始翻译、介绍国际会计准则。之后,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在中国制定会计准则(当时更多的称之为会计原则)的意见和建议。接着是会计模式的转换,进而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借鉴基础制定一系列具体准则,使得我们在资产、负债、权益等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及收入确认、利息资本化等重大会计问题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

第三,认真研究、及时解决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特殊问题。在肯定中国会计应当国际化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经济社会以及市场环境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市场等环境因素的特殊性及其对会计发展的影响,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拖国际化的后腿。

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最为主要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市场,市场要素的发育、交易规则的建立、企业制度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以及市场经济的理念,如诚信和公允等等,与发达市场经济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基于上述原因,决定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同时面临着发展和协调两大任务。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还比较短,会计理念的普及,会计职业的发展,会计经验的积累,等等,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这就使得我们在进行国际会计协调的同时,必须同时注重会计发育和发展;在推动会计发育和发展的同时,搞好国际会计的协调。这一现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经济中,会计职业和会计准则已经基本成熟,目前主要解决协调这一个问题,有着相当的区别;也使我们的会计改革面临着比发达市场经济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的任务。

为解决好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好中国会计准则发展与协调之间的关系,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道德水平高尚的会计队伍。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许多问题的处理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改革和完善会计教育,进一步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前已述及,要加快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十分重要,而这必须仰仗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此,对我国会计教育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关于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导向。在会计教材、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应当面向国际化。在过去的20余年中,一些高校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已经开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等,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这一工作应当继续坚持和加强。尤其是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有了国际会计准则新的体系,我们应当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蓝本。当然会计教学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重述国际会计准则条文,而应当着重阐述国际会计准则背后所隐含的原理和理念,这些原理和理念应当成为今天会计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而不应当局限于特定条文的含义。比如说,我们已经发布了16个具体准则,光讲授准则内容可以讲很长时间,而且不易理解,应当同时掌握这些准则背后隐含的基本理念。即,在现代财务报告中,已由利润表为重点,转向资产负债表为重点,资产负债表已经成为第一报表。而资产负债表至上,实际上是“资产至上”,也就是“未来至上”。因为资产反映的是企业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负债是企业未来要流出的经济利益,所以资产负债表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的未来,它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的未来提供依据。收入确认强调风险和报酬的转移、长期资产计量引入减值损失、划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样的理念的基础之上的。在会计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一基本理念,16个具体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关于会计教育的原理导向。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如何坚持以前一直坚持的原理(principles based),避免某些国家,如美国,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的规则导向(rules based)。现行国际会计准则总体上是原理导向的,但是受到了一些批评,尤其是美国方面的批判,美国人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太原理化,太抽象,不好操作,不易执行。而美国会计准则则规范得比较细,对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提出了不少数量标准和判断标志。比如企业合并中是采用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用了14条标准加以判断,美国会计准则从实质上看,正在演变为一种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在中国,尽管没有提出过类似的命题,但在会计准则制定实践中,这个问题实际是存在的,不少会计上的争论与这个命题有关。但不管争论如何,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已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原理型的规定。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导向以及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我们在会计学教育中更加需要原理导向。真正体现原理导向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的、有分析判断能力的、能够适应变化的会计环境的人才。

第三,关于会计教育中的案例导向。当前我国会计队伍面临着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职业判断问题。为此,我们在提倡会计教育的原理导向的同时,应当加强案例教育,以提高会计人员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关于加强簿记教育。突出簿记教育是我国会计教育的特点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的簿记知识和技能就十分过硬了。其实,会计实务中,很多同志还过多地依赖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会计分录举例来理解会计政策、进行会计记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迫切需要总结我国簿记教育的经验和问题,使簿记理论更加系统化、管理化,更加生动、更加好用,以此指导簿记教育,使我国的簿记教育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簿记基础。

第五,处理好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关系。对于会计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要避免一种误解。实际上,我国会计所讲的继续教育,与发达国家所讲的继续教育的含义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国许多在职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其学历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是计划经济会计模式的教育,对于市场经济会计理论和方法,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因此理解新会计准则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理念并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对我们理解和贯彻新会计准则内容产生了障碍,所以,在会计继续教育方面,我们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对新制度新准则的宣讲,应当同时补充以现代会计理念和知识的教育,补上市场经济会计这一课。

标签:;  ;  ;  ;  ;  ;  

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