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教育】
价值澄清模式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辛学伟 黄淑珍
摘 要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价值澄清模式是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德育模式之一,它的目的在于塑造人的价值观,实施过程包括三阶段七步骤,经常使用的实施方法有价值澄清应答法、价值表填写法和价值观延续讨论法等,其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主体,注重评价思维训练,并且贴近现实生活等。价值澄清模式对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价值澄清模式;学校德育;价值选择
我国素有重视道德教育的文化传统。孔子在《论语·为政》里有这样的表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指的是用政策法令管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能够避免发生犯罪行为,却不能让他们拥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同化他们,他们就会形成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并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的“德治”传统。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发扬我国古代德育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要认真研究国外先进的德育模式,借鉴其理论观点和实施方法,为促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取得进步而努力。
地铁工程项目是整体性很强的一项施工工程,在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为此,若施工中一个环节出现漏水,就会给后期地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带来很多的问题。为此,需要在进行地铁施工前期,要针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与此同时,要针对技术人员进行防水观念的加强,例如,进行混凝土结构前期设计环节,要按照不同的施工缝采取有效地处理,防止地铁施工中出现渗漏水。
东风起处春潮涌,扬帆催舟正当时。面对治黄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2014年,黄委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践行治河为民理念,坚持人水和谐发展,着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着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强化工程建设与管理,大力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和专题研究,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价值澄清模式的创立和主要内容
(一)价值澄清模式的创立
价值澄清模式(Value Clarification Model)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指使受教育者通过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学习,获得最合适和清晰的个人价值观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1]。主要代表人物是纽约大学教育学者路易斯·拉思斯(Louise Raths)和他的学生梅里尔·哈明(Merrill Harmin)、悉米·西蒙(Sidney Simon)以及后来将价值澄清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促进该理论更加完善的凯钦·鲍姆(Kirschen Baum)。“当时的美国面临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深刻转型”[2],社会上同时涌现出各种社会团体和多种思潮,诱发了人们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部分学校的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抵触和排斥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拉思斯等人认为,只有帮助学生在混乱的价值观中澄清他们的价值观,才能够使学生作出合理的道德选择。拉思斯和学生哈明、西蒙在1966年合作出版代表作《价值与教学》,象征着一种新的德育模式正式产生。
(二)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论观点
价值澄清模式的假设前提是,“儿童处于价值观冲突的复杂社会,这个社会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这就决定了教师不可能直接把价值观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学习、分析、讨论、评价、反思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他自己的价值观体系”[3]。基于这一假设,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德育的核心是让学生根据个人经验自由决定其价值观,在德育方法上应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评价过程而非传递具体的价值观。该学派还剖析了传统德育方法的不足,传统的榜样示范、说服教育、限制选择、奖惩制度、情感陶冶等方法对控制学生行为发挥着浅层的作用,并且总带有强制性意味,使学生不能对价值观进行认真探索和理性思考,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价值认同问题。只有创造条件,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体验和澄清价值,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提高分析处理各种道德问题的能力,才能最终构建适合学生自己的清晰的价值观。
拉思斯教授等人经过深入研究,将价值澄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共七个步骤。第一阶段是选择(choosing),包含三个步骤:(1)完全自由选择,可充分按照自己的想法作出主动选择,有外部因素影响的选择不能纳入自身的价值体系;(2)从多种可能中选择,即提供给学生选择的可能越多,越能促进学生思考选择出自己认可的价值观;(3)认真思考后的选择,即对可供选择的各种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在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作出最终选择。在这一步骤中,学生的生活态度、思维水平以及责任意识等都是其影响因素。第二阶段是珍视(prizing),包含两个步骤:(1)珍视与爱护,即对自己的理智选择感到满意,并为此感到喜悦,将其看作自己分析判断能力的外现和行为方式的组成部分;(2)确认,即有足够的原因对自己的选择再次表示认同,并非常愿意将自己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与他人交流。第三阶段是行动(acting),包含两个步骤:(1)依据选择行动,即让学生把将自己认同的价值观在行动中自信地表现出来;(2)不断反复的行动,即让学生将自我认同的价值观不断地反映在行动上,使得将来的行为成为一种固化的模式。
三是要确定恰当的挑战水平。在设置课堂知识点时,既不要让内容太难,也不要让课程知识过于简单。如果难度过大,超出学生接受能力,就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对考试成绩过低的忧虑,而过分忧虑则会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拒绝接受新的知识。如果太过简单,学生则会产生一种无东西可学的心理。这两种情况,都将无法激励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把知识点的难度设置在一个合理的水准上。
(三)价值澄清模式的实施方法
解码器HDecode和Julius的声学模型使用HTK工具包进行训练。HTK工具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文档和一个包含基本功能的训练示例,这为进一步进行深入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帮助,有效提高了开发效率[8]。
3.价值观延续讨论法
在代表作《价值与教学》中,拉思斯等人概括了价值澄清模式在德育工作中的实施方法,以下是其中最常用的三种方法。
1.价值澄清应答法
品德是外在引导与内在转化有机结合的产物,因而德育是一种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德育实践只有从内外结合的方式切入才能取得成效。分析我国学校德育现状:一方面,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德育的外化工作,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明白基本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学校德育的内化工作却相对滞后,不能让学生将道德认知很好地转化为日常的道德行为。对此,可借鉴西方价值澄清德育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2.价值表填写法
价值澄清模式运用于实践中,会产生以下作用:(1)降低盲目价值行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包括冷漠、反复无常、摇摆不定、自相矛盾、放任自流、盲从、盲目反抗、装腔作势等;(2)异常和破坏性行为(如吸毒和课堂上起哄捣乱)减少;(3)自我接纳度提高、自信心增强;(4)表现出的价值观更成熟;(5)学习热情逐步提高;(6)社交能力增强,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7)解压能力提高,个人压力得以释放;(8)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凯钦·鲍姆(Kirschen Baum)在进行了多项有关价值澄清模式的统计后指出,实施价值澄清模式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
价值观延续讨论法(Value Continuation Discussion)是一种通过团体讨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价值观的方法。通过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澄清其不正确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体察和评价意识,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了解他人,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开展谈论前,要给每名学生留出一些时间思考,做好发言准备,且最好记笔记。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尽量让每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讨论变成无意义的争执或者变成少数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小范围讨论。
在通化市委党校,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班络绎不绝。据重走抗联路党性教育项目负责人纪春祥介绍,通化市委党校深入挖掘通化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了“重走抗联路”党性教育项目,成立了杨靖宇干部学院,目前已经开发多条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线路,为学员提供学习抗联历史、传承抗联精神有效载体。
价值表填写法(Value Sheet Filling)是通过组织学生填写价值表进行德育的一种方法,体现了拉思斯等人深层次的价值观思考,主要用于不适合交谈的场景或问题。实施过程是教师首先编制价值表,并提出一个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认真参与。根据价值澄清模式的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填写完成价值表。这种方法特别要求学生一定要独立思考并谨慎作答,不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它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不受外部因素干扰的前提下,澄清事实缘由,分析利弊得失,进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价值澄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价值澄清应答法(Value Clarification Response)是指通过教师与单个学生进行对话,对学生描述的事实作出应答,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而澄清他自身的价值观。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不能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价值取向,因为学生可能会顺从教师的思路往下说。教师要认真倾听和回应,等待合适的对话时机,一旦时机到来,就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通过价值澄清的过程,把人们的价值选择澄清到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上”[4],这种方法讲究学生参与的自愿性,以及对话交流的随意性和激励性。
(一)尊重学生主体,培养道德选择能力
价值澄清模式强调价值观的动态形成,改变了传统德育中单向灌输的模式以及学生的被动地位。它从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思维训练,通过询问、激励、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道德选择,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思潮多样化、不同价值观念不断产生碰撞和交锋的背景下,需要学生能够科学地对待客观存在的价值冲突,作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也是学生自我构建其道德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由学生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一个有利于其成长的外部环境,利用外部环境的有利因素,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这些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价值澄清模式的实施,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思考评估每一种选择行为之后的结果,逐步形成明确的道德判断和合理的道德行为选择,并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德育实践
教育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教育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并不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因此,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脱节的德育也就背离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就得不到学生的关注,这样的德育教育缺少生命力,有效性也难以保障。价值澄清模式关注学生生活实际,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因为学生只有跟随着生活的步伐构建道德认知,用现实去检验道德的客观性,他们获得的道德经验才是真实可信的”[5]。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的价值,领悟道德的真正内涵并加以内化和升华,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还应注重学校德育的内容要符合社会需求,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以检验,进一步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与学校形成德育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明确德育方向,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
价值澄清模式在进行价值评价时,学生是整个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会营造一个轻松平等且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社会主导价值观产生认同,从而获得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反映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信仰。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使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价值判断时具有清晰的方向,促进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变的特点,面对这一情况,更需要青少年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判断是非得失、作出价值选择提供了准则,也是学校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结语
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细致的教育工程,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价值澄清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通过评价思维的训练,给学生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合理建构自我价值观,可以有效实现德育价值的内化。我们应正确认识和运用价值澄清德育模式,推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玄武.比较德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40.
[2]徐中慧.价值澄清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5):83-85.
[3]冯文全.论拉斯的价值澄清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1):54-57.
[4]曹影.价值澄清的本真蕴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读《价值与教学》有感[J].外国教育研究,2006,(3):17-21.
[5]兰章宣.价值澄清:师生德育互动的问题解决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5):19-21.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08-0148-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以培养‘卓越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201814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辛学伟(1984-),男,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黄淑珍(1967-),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研究。
【责任编辑:周 丹】
标签:价值澄清模式论文; 学校德育论文; 价值选择论文;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