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胡长海
2018年11月2—4日,由四川师范大学、中华朱子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朱子学会、张栻思想与蜀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韩国、马来西亚、德国、中国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一 、对朱子学术思想的探讨
成中英教授认为,朱子为新时代中国哲学所需要的科学方法与认知提供了重要起点。林乐昌教授认为,“天”是朱熹道统论的核心概念,“继天立极”是朱熹道统论的核心命题,“天—人”是朱熹道统论义理的架构。刘原池教授认为,朱熹在“天命之谓性”指引下,探讨天道与人道关系,揭示了儒家“天人合一”的理论内涵。朱人求教授认为,“天理”构成朱子家哲学的本体论,仁礼智为家哲学的核心理念,读书穷理、勤俭治家等是家哲学的实践,宇宙一家是家哲学的最高境界。郑宗模教授通过考辨,认为朱子肯定《定性书》所追求的理想是基于儒家义理。陈逢源教授认为,朱熹从“中和”之辨,建立心统性情架构;厘清由《太极图》而《通书》关系;进行“仁”说辩论,确立经典诠释内容。李振纲教授认为,朱熹极力呵护《太极图说》的儒家归属,将“无极而太极”释为“无形而有理”,圆通地完成了援道入儒的转化。刘振维教授指出朱熹不认为“艺为小道”,通过格物,从中了悟“与理合一”之境地。
二 、朱子思想在东亚的历史影响
陈福滨教授探究朱熹与船山“理气论”,认为船山否定了以“理”为形上本体,“理”必为“气之理”。胡发贵教授认为,较之阳明罗钦顺更为保守,但也显示出程朱理学在明儒中的影响,特别是朱熹在道统和学统上的重要地位。彭彦华研究员指出,退溪以“缘仁情”承继朱学,又主张礼有因革,有常有变。舒大刚教授认为,朱子对苏轼三经解,采取枝节采纳而根本否定、名物相从而义理否定等做法,故朱学盛行时代,苏轼经学三书没能大行于世。解光宇教授认为,栗谷在继承朱子修养论基础上,更重视“心”的“已发”状态,极力寻找“去恶存善”的方法,以达到“内圣”理想境界。杨翰卿教授认为程朱理学在朝鲜半岛经过本土化、民族化发展,自觉地渗透于社会的不同方面而成为一种文化传统。
三 、朱子思想与文献研究
郭齐、尹波教授认为,《朱熹文集编年评注》整理重点突出诗文系年、注释、辑佚、辨伪等内容,对推进朱子学研究以及传播,有重要意义。杨燕教授认为,《小学》的编订在后世对女性教育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在编写形式上对《小学》模仿;在编写内容上将《小学》对女性形象的价值选择发挥到了极致。尹波、郭齐教授对《延陵吴氏世谱序》《曹氏族谱序》《余道潜画像题赞》《龟山公手卷跋》四篇佚文作了考辨,指出其均系后人伪作。马耘副教授指出,张栻《太极图说解义》有宋刻《元公周先生濂溪集》与朱熹《太极图说解》并附的“初本”,另有宋刻残本《濂溪先生集》及明周木重辑《濂溪周元公全集》收“太极图说南轩解义”。然初本与后本文字完全不同,义理诠释角度亦各有侧重。
可得,如图3所示,单个子载波的频谱示意图,通过各个频率相等的子载波则构成了OFDM频谱,将子信道中的数字信号进行相同或者不同调制方式的调制后,其子载波所含的载波信号频率谱是相同的。
英译:http://en.dpm.org.cn/collections/collections/2009-10-16/837.html
四 、朱子思想的传承与当代价值
施维礼教授从“文”与“质”探讨《论语集注》中的文化传承,认为当代不能直接接受宋儒的诠释,必须从整个儒家文化传统思考此问题。郑文泉教授认为东南亚朱子学在《五种遗规》的启迪上,需要进一步推衍至“家”“乡”“学”“邦国”“王朝”与“天下”,才能“合于今之情事”,体现朱子学全体大用的当世功用。钟邦定研究员认为,研究朱熹可以从他的思想中提炼爱国思想、仁爱思想、教育理念服务社会。曾春海教授认为朱熹的人心道心之辨,理欲之辨,对地球资源渐匮乏,生态危机及环保伦理议题,具有启迪价值。蔡方鹿教授从经世致用、“理一分殊”、道统等方面,探讨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指出朱熹思想至今仍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胡长海,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四川成都 610066。
(责任编辑:颜 冲)
标签:朱子思想论文; 朱子学论文;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当代价值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论文;